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一百零二章 以水代兵
作者:过江小卒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决口了,北岸决口了……”

  大清早的,刚开了城门的开封府城内就响起了震撼人心的喊叫声。北岸决口了?一时间偌大的开封城乱成了一片。现在不过才六月下旬,真正汛期尚未来临,怎么的北岸就决口了呢?

  一时间开封城内人心惶惶,这雨期还没开始的呐!

  半个时辰过后,“铛铛”的锣鼓声响起,开封府一队队的衙役沿街叫喊道:“开封知府李毅枉负圣贤,不顾百姓安危,私自开河决口,至北岸万民于滔水之中,现已革职查办。

  于明日午时,处以极刑,以谢天下苍生。”

  衙役们的喊话就像是在滚烫的油锅中浇了一碗水,开封城内霎时间就炸开了锅。

  “怎么可能?”这是绝大多数百姓的第一个反应。

  李毅在开封做知府已经快三年了,虽然远远达不到包青天的水准,可为人确实称得上是一员能吏,而且也算不上贪婪,对百姓还算爱护,其本人在开封民间的评价相当的不错。

  “这事不会是李大人做的。”不相信,这是开封城绝大多数百姓的想法。

  就像是在应和百姓的想法,就在城内议论纷纷的时候,一道消息传了出来。黄河北岸的决口确实是李大人带人做的,但里面是有原因的。李大人对大清朝中心耿耿,可到如今大清朝风雨飘摇,江山已经是摇摇欲坠了。近来逆匪大军已经兵临对岸,李大人看在眼里是急在心中。然而开封城兵力空虚,实力远不足以抗拒逆匪南下大军,李大人焦急之下决定掘开北岸河口,以水代兵抵御逆匪进袭。然而李大人历来爱惜百姓,深思熟虑之下决定在汛期来临之前掘开一个缺口,好减轻北岸百姓的伤亡。

  除了这个之外还有的消息就是李大人昨晚干完此事之后,内心惭愧不已,今日早上一起就自己投案自首了。等等的一切,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解释而解释”。

  一切都是为了证明一件事。李大人是心怀百姓地。但是他极为忠诚于大清国。之所以掘开北岸河口。最直接地目地就是为了阻止逆匪南下开封。而且这件事是李毅大人自主决定实施地。并不是朝廷下地令。或是毕抚台只为以水代兵而不顾百姓死活。

  开封城内地百姓很无语。他们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地情感。不可思议。确实是太不可思议。

  就像是把一只猫放进了关老鼠地笼子里面一般。开封城要比炸开了地玉米花还要热闹。

  当然了。就像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一样。真相也永远被少数人所了解。

  在毕、和珅等人看来。这就是一处上演地好戏。一言一语都是由他们设定地。愚弄百万苍生于手掌之中。现在和珅、毕等人很享受这种乐趣。只需要抛出去一只替罪羊而已。很容易地!

  李毅就是一只替罪羔羊。很轻易地被和珅、毕抛了出去。仅仅因为他是一名汉人。官位还相当地不低。李毅当然不愿意自己遗臭万年。成为留名青史地“一代汉奸”。可是李毅自己地妻儿老小都握在和珅他们手中。为了自己地妻儿老小能完好地活下去。李毅别无选择。

  最先提出以水代兵的是毕,不过他原先的设计并不是在这个时候就掘开北岸河口,而是在汛期来临之时。溃散回河南的西北精锐还有万余人,这半年多来他们也筹集了数万义勇,可和珅、毕对于抵抗住山东方面的中华军依旧没有一丁点的信心。如果不拖住北岸的管圆枫部,两面受敌的他们就是一触即溃也是很有可能的。只要北岸洪水滔天,能挡住管圆枫部就行。至于河南能不能最终保住,拖得一时是一时,只要能给中华制造麻烦,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做的呢?

  毕的提议被和珅当场否决了,虽然汛期来临之时掘开北岸河口能够最大限度的给中华朝制造麻烦,甚至滔天洪水甚至还可以淹到封丘城。但如此作为无疑会失尽天下民心,给中华朝制造的麻烦仅是短时的,可给自己造成的恶劣影响却是久远的。

  虽然和珅不同意,但毕的提议无疑点醒了他,一个更加完善的计划在几天之后出炉了。趁着汛期未到之时在原武、封丘、兰阳三地挖堤决口,黄河之水淹不多远却能够给封丘的中华军造成极大的麻烦。

  黄河从三门峡向东,水势平缓,到徽宁一带由于地形更加平坦,泥沙沉积,河床愈淤愈高,远远望去,像一条天不管地不收的土龙,因而名叫“悬河”。铜瓦厢决口北这才形成如今由山东营口如海的局面,在这个时候黄河至兰考南下,夺淮入海,出海口在江苏。

  自康熙元年以来,黄河几乎年年决口,

  河督只知用大禹治水的老办法,结果河床年年淤沙,^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