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之大国崛起 第0004章 剪辫子
作者:鱼俱罗的小说      更新:2017-11-30

    次日,叶重集结队伍,宣布了一项人事任命。

    原本山寨的土匪不再是土匪,而是堂堂正正的军队。叶重赋予了凤凰山四千人一个新的名字,红巾军。

    红巾军,曾经是元末农民起义的时候闹得最凶的一股义军,连后来是明太祖朱元璋,都是这个红巾军的将领,至少是挂着这个招牌的。

    现在叶重取红巾军这个名字,其意不言而喻: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随着叶重的号召,刘黑七第一个带头剪的辫子:“他娘的,老子早就看这根辫子不顺眼了!吊在后面又难受还黏糊糊一到夏天就发臭,剪了好剪了好!”

    “刘黑七,你可想清楚了。剪了这根辫子,你就跟当今朝廷决裂了,鞑子对待咱汉人的国策是‘留头不留辫,留辫不留头’,你不留辫子那可是砍头的罪过。虽然现在不少留过洋的人都剪了辫子,但是在大清国,敢不留辫子的寥寥无几,你现在剪了这根辫子,将来可不要后悔了。刘黑七,你想清楚了吗?”叶重郑重地问道。

    “俺想清楚了。”然后“咔嚓”一刀,刘黑七头上的一根辫子顿时掉了下来。在辫子掉下来是那一瞬间,刘黑七觉得浑身轻松了不少,仿佛一个枷锁从身上卸了下来,让人如此的神清气爽。

    自从那日顶撞了叶重,又挨了三十军棍,刘黑七是安分了不少,对叶重倒是心服口服,恨不得事事鞍前马后,给他效忠。

    刘黑七这一带头,张大牛紧随其后,也把头上乌黑油亮的辫子给剪了,山寨里大多是亡命之徒,就算是本本分分的农民,良家子弟也不由得被激起了热血。

    官逼民反,这个世道官府不管他们的死活,土豪劣绅的逼迫让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于朝廷他们是死心了,敢上山落草为寇的本来就不怕被官府逮住,大不了一死了之!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跟着重哥儿一搏,说不定还能功成名就。

    于是一个个都把辫子给剪了,咔嚓咔嚓,一刀又一刀,不一会地上就全是油亮的辫子。

    叶重点了点头,自古以来,广西这个地方就是野性难驯的,不怕死的人常有,都如狼一般凶残有胆魄。近的有太平天国起义,就是从广西发扬光大的,可谓是龙兴之地,远的就是秦朝的时候,秦始皇命令五十万的南方军团征讨百越,两广首当其冲,狼兵猛如虎……不比北方的士卒差。

    由于气候和环境,这个地方的男子都是体格健壮的,身材不是很高,但孔武有力,性格坚韧、不屈,日后的民国军阀混战是时候,陆荣廷、白崇禧、李宗仁都是凭借广西一地作为跳板,进而争霸天下的,甚至李宗仁还以此跟蒋介石的中央军作战,平分秋色,不相上下,使得桂军的势力遍布半个中国。

    乃至于震惊中外的台儿庄战役的时候,广西军人也是抛头颅洒热血,指挥官不怂,士兵坚韧不拔,这才打赢了来势汹汹的日本侵略者。

    “广西狼兵雄于天下!”叶重由衷地感慨道。

    广西地属边陲,自古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曾经是古代重犯的流放地,加上环境恶劣,“民气强梁”、民风骠悍,饶勇好斗。

    广西人是移民类型,北方基因和本地基因的结合使广西人在环境适应性上相对较强的;加上广西山地丘陵地理结构,兵势如水的战争定律在特殊的域发挥着普遍的作用;

    临近越南,古代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和越南的战争不断,广西往往成为主战场,以致民风骠悍;而且广东和越南在历史上对广西军事的发展提供了来自海外的理念和资金支持;

    再加上广西民族团结,因宗教和宗族形成的乡土意识浓厚,遇到外侵易形成团结一致抵御外辱的思想。

    在明朝,曾经有过“广西狼兵雄于天下”的称号,广西部队是明军中最精锐的部队之一,曾经在明朝快灭亡的时候,在宁远大战中力挫当时天下无敌的清八旗军,广西兵的战斗力之强可见一斑。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率广西兵从金田出发,一直杀到南京,纵横大半个中国,攻下清朝的大半江山,杀得湘军溃不成军,曾国蕃几乎要跳河自尽,李鸿章和洋人也拿太平军没办法。

    太平天朝的辉煌,主要仰仗其几乎所有的广西将领和当初起义的广西兵。

    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唯一打赢的一场反侵略战争——1885年中法之战中的镇南关大捷,法军大败,连法国内阁都下了台,依赖的是广西兵的英勇无畏!

    刘永福的黑旗军在越南抗法和在台湾抗日,冯子才的萃军创造了镇南关大捷,这些都是广西兵打的,以至于有不少人都说,清朝末年对洋人的战争中,全国人几乎都在打败仗,只有广西人打胜了。

    在北伐的时候,第四军被称为铁军,桂系七军被称为钢军,北伐军第一个胜利,是李宗仁(桂系名将)指挥的长沙战役,仅一个星期,就大败吴佩孚的部队,光复长沙,坚定了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决心。

    而且桂系在外地作战很守纪律,桂系不允许有劣迹的人参军的,所以桂系在国民党时代比较得人心。

    *等领导的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其主力全部是桂系名将李明瑞、俞作豫等率领的队伍。1933年中原大战时,桂系军阀最弱,却是和中央军作战的正面主力,如果不是粤系的陈济棠和陈铭枢被蒋收买、临阵倒戈、陈铭枢十一军的蒋光鼐蔡廷锴偷袭桂军,阎锡山误事,张学良投蒋,蒋介石或许早就被扳倒了,那么历史就应该另当别论了。

    老蒋曾发动100万大军围剿红军都未成功,可红军一到桂北,就遇到了凶狠的广西兵,湘江之战役红军损失惨重,8万人马变3万。

    而且桂系担心灭了红军之后,老蒋的部队乘机入广西,因此关键时刻还放了红军一马。

    红军将领也说过:“白崇禧(桂系名将)的部队,善爬山,爬树,会游泳,跑起步来飞快,打起仗来象猴一样精。”

    不仅如此,当时中国的很多精锐部队中,广西士兵都占了很大的比例,像全部由广西士兵组成的国民党精锐桂系第7军、在徐州、武汉会战中表现出色的桂系第31军都是几乎全部为广西士兵。

    在国民党中央军中,不少精锐部队中广西士兵也占有很大比例,比如邱清泉的第5军(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其中有近7成是广西士兵;

    第10军,广西士兵占近4成,湖南士兵也占4成,张灵甫的整编74师(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广西士兵有1成五;黄维的第18军(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也就是原整编11师,广西士兵也有近2成。

    而红军中广西籍士兵也有很多,比如最精锐的红一方面军的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中,红一军团中广西籍士兵也占近2成(湖南士兵占3成),红三军团中广西籍士兵则占3成。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的18勇士有16位是广西人,在飞夺泸定桥的22勇士中,广西人也占了1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