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之大国崛起 第0020章 阅兵仪式
作者:鱼俱罗的小说      更新:2017-11-30

    当天,大汉军也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叶重穿着崭新的元帅服,登上高高的石台上检阅了三军,看着从眼前走过,迈着并不算很整齐划一,却带着掷地有声的感觉的大汉军战士,叶重顿时心潮澎湃,挥手致意道:“战士们好!”

    “大帅好!”回应他的是一声声亲切又雄壮的问候。

    战士们统一地转过头,齐刷刷的把眼睛对准了高台,对准了在高台上挥手致意的叶大帅,眼中折射出热切的光,面容更是一阵的崇拜和阳光。

    “战士们辛苦了!”叶重又道。

    “大帅辛苦了!”排练好的台词,排练好的方阵,在许多老百姓的眼中都显得如此的新奇。尤其是叶大帅和正在接受检阅的大汉军战士们的军装,制式的军帽,绑着绷带的脚踝,布鞋倒是没啥,就是那一身淡蓝色的军装却显得十分的精神抖擞。

    叶重又敬了一个礼。

    所有的汉军都举枪示意,山呼道:“誓死保卫祖国!誓死拥护大帅!誓死推翻鞑清!誓死捍卫人民的权利!”

    又一支踏着整齐的步子的方阵缓缓走来,高高的昂着头,目视前方,一个个犹如威武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狮子,仿佛谁敢在他们面前放肆,就会被撕成碎片一样。

    “大汉军万岁!”叶重高声道。

    “大帅万岁!”方阵里的战士们扯开嗓子吼道。

    “大汉军政府万岁!”叶重继而道。

    “大汉军政府万岁!大帅万岁万岁万万岁!”一阵山呼海啸响起,震撼了整个广场,更加震撼了附近的老百姓的人心。

    中国阅兵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公元前,古埃及、罗马、波斯等国,已有阅兵活动,在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观兵以威诸侯”的记载。如在桓公六年8月,曾举行“大阅”。

    “大阅者何?阅兵车也。”

    近年挖掘出来的秦陵兵马俑,就很象古代阅兵的阵式。那时的阅兵,通常是在军队出征、凯旋或演习结束时,军事长官调集所辖军队进行检阅。

    据史料记载,在我国古代的春秋时期就开始阅兵了。

    最初的阅兵是以打猎的方式进行的。军队列好阵势,最高统治者成长官在阵前先用弓箭射猎禽兽,然后检阅部队,所以叫“搜”(音sōu,意为春天里打猎)。

    以后,又发展为定期检阅军队或战车。每年一次检阅步兵叫“搜”,三年一次检阅战车叫“大阅”,五年一次检阅步兵和战车叫“大搜”。

    统治者这样定期阅兵,其用意除了检查兵员装备状况外,主要还在于向百姓示威。如春秋时晋文公认为“民未知礼(威仪),未生其共(共同恭:敬肃)”,于是乎“大搜以示之礼”。

    另外,还有在战前或战斗间隙进行的不定期的阅兵,叫“观兵”或“观师”。这样的阅兵,除在战前鼓舞士气外,更主要的还在于向敌方示威。

    公元前625年,郑国由于攻打宋国,遭到各诸侯国的讨伐。诸侯军队把郑国围住后,“观兵于南门”。郑国慑于诸侯军队的阵势,“乃行成”(求和)。

    “阅兵”这个名称是从汉代以后才开始叫起来的。在汉代,定期间兵常与立秋之日“祭兽”一起进行,其中增加一些打斗的内容。

    以后,各个建朝时间较长的朝代都有类似定期或不定期的阅兵仪式。但到清代,督抚三年一次的阅兵却仍叫“大阅”。

    我国最早的国庆阅兵是中华民国国庆阅兵,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10月10日便成为国庆日,每年都要组织庆祝活动。

    1912年10月10日上午,北平举行了阅兵仪式,袁世凯派段祺瑞进行了阅兵,袁世凯穿着军服就登上了检阅台,历时一个多小时。后来1913、1914年也都举行了阅兵。

    1915年袁世凯忙于复辟,因此没有阅兵,1916年恢复阅兵。

    看到如此威武雄壮的阅兵仪式,广场上的人群里响起了一片惊呼,对于这些大汉军的军人是又羡慕又嫉妒,某些年轻人更是恨不得加入大汉军。

    一个牵着父亲的手的小屁孩,口角还流着鼻涕,很天真烂漫地问道:“爹,这些叔叔们身上穿的衣服好好看啊!我有一天能不能也穿上呢?”

    “能啊,只要我的小舒城在学堂里认真念书,将来啊,有一天就能像这些叔叔们一样,穿着漂亮的军装在大帅的面前接受检阅了呢!”中年人也就是小屁孩的爹和蔼地道。

    “那……那,爹为啥这些叔叔脑袋后面都没辫子,咱们有呢?是不是没了辫子才能跟这些叔叔们一样穿上好看的衣服,给大帅和大家看?”

    看到孩子天真的眼神,中年人叹了口气,然后俯下身子说道:“咱们回去就把辫子给剪了吧。舒城,你现在要好好的学习,将来有一天,咱也能像这些叔叔们一样为祖国效力,我大帅效力了知道吗?”

    “嗯,舒城知道了。”小家伙郑重地点了点脑袋。

    人群里。

    杨栋攥着拳头,有些艳羡地道:“有此强军,何愁鞑清不灭?何愁中华不兴?”

    “……”根生有些无语。

    “根生,咱去参加大汉军吧?”

    “少爷你可要想清楚了,我们偷偷地从家里溜出来,本来老爷就一定会雷霆大怒的,回去说不定会打断小的的腿,还会禁足你。如果被老爷发现我们到了敌占区,还稀里糊涂地加入了大汉军,跟着大汉军造朝廷的反,小的这脑袋一定会不保的!”根生苦笑道。

    “呸,根生你懂什么!跟着广州城的那些私塾先生学了几年,出了一肚子墨水啥都没学到,爹也说我不学无术,将来没出息,中不了举人不能给家里扬眉吐气。可是当官只能遵循古制去考科举吗?我爹那是老顽固了!

    少爷我算是看清楚了,这个大清朝迟早得完蛋,现在叶大帅举事,大汉军更是连战连捷,战绩彪炳,我们现在加入大汉军的话,将来跟着叶大帅打下江山,何愁不能封侯拜将,封妻荫子?难道根生你就甘心一辈子当我的书童,难道你就甘心你的儿子你的孙子,你的子孙后代都当人下人吗?”杨栋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说道。

    闻言,根生迟疑地道:“可是,万一大汉军将来败亡了呢?咱……”

    “这是一场豪赌!豪赌懂吗?赢了咱就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输了大不了身败名裂,一了百了!”

    “啊,少爷我听你的。”

    “东门有大汉军在那里招兵,咱们这就去应征,走!”

    在大汉军政府成立的那一天,即阅兵仪式过后,叶重在高台上开始冲着偌大的广场,以及广场上从五湖四海赶来观礼的形形*的人发表演讲。

    演讲中,叶重陈词抨击了腐败的清政府,抨击了满清入关以后的种种劣性,抨击了汉人的这种不觉悟,这种被奴役了却还不肯觉醒的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