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 第55章 动工
作者:烟雨叶子的小说      更新:2018-08-15

  定好了初步规划后,刘烨和梁小明就要决定具体的规划了。他们两人都不是学土木工程的,也不会建筑规划,不过现在的条件只能建设三到四层的楼房,高了建不上去,而且除了留出下水道等沟渠,也没有多少市政设施,也无需考虑环保和工业的协调性,倒也简单。

  梁小明只提出了一个新建议,就是保证足够的公厕。

  刘烨对这个倒没有异议:“修建公厕能够保持街道的整洁,这个可以有。”

  “意义不止于此,还有军事用途和战备意义。”

  刘烨目瞪口呆:“厕所能和军事战备扯上关系,你确定是认真的?”

  梁小明解释道:“你还记得我跟你说过,黑火药的成分里,最难得到的硝吗?极端条件下,只能去刮老厕所墙角的芒硝,不过这种方法得到的硝数量太少,不实用。现在我们有了斩脚峒的岩盐洞,里面有伴生的硝石矿,能撑一段时间。可是将来军队的数量扩大之后,靠这个洞也维持不了太长时间,所以,用富集的方法才是长远之计。”

  “所以,要搜集民间的排泄物?”

  “对。有了稳定的原料来源后,就可以用人造硝土富集法得到硝。潮湿、蓬松、含砂的土宜于生长火硝,每一千斤这样的湿土,加一百斤到一百五十斤尿或稀粪拌匀后,放在阴湿的地方发酵,温度最好是摄氏二十六度至二十八度,经过二十多天成为硝土,就可以从中取得火硝。大概一千斤人造硝土可以收到八、九斤的火硝,而所用的劳动力很少。这样得到的硝要比刮墙角稳定的多,而且量大,比不可持续的伴生硝石矿也更靠谱。”

  既然公厕都提升到战略位置了,刘烨就更不会反对了,公厕就作为必要建筑纳入了规划。

  都说白纸好作画,临高县城外尽是开阔的荒地,人烟稀少,随便怎么弄都没有问题。

  刘烨在南北朝向和东西朝向规划了一纵一横两条主干道,靠近博辅港这块区域定位为工业和贸易区,旨在利用港口的运输便利和文澜河的水力优势,以旧县城为代表的这块区域定义为商住区,承担居民住宅和商业发展的功能,兵营要保留,而且地盘要扩大。

  当然整个新城的排水系统重新统一规划建设,刘烨可不希望一下大雨就出现内涝,后世首都动辄百年一遇的暴雨加内涝的套餐,他可是尝得够多了,穿越回明朝后,可不想再碰上这样的倒霉事。

  不过这么大的工程显然不是李二狗能够掌控得了的,他只能负责具体的土木工程,必须要委任一个人牵头负责。

  现有的人手里,刘烨本人要抓全盘工作无法兼顾,再加上马上就要去山东,显然没法亲力亲为;梁小明负责学校和技术的问题,脱不开身;其他这些人,严光善于策略。

  排除来排除去,刘烨想到了万金油李福,此人头脑灵活,心思细致,有一定商业头脑,放在后世说不定可以锻炼成商界精英。

  他找来李福,想把主持新城建设的事情交给他。李福以为是试探,跪下就一顿磕头。

  “小人才干有限,当不得老爷这般信任。”

  刘烨安抚道:“你也不必妄自菲薄,我已经画好图纸,你就按图索骥照着图纸去干,李二狗配合你,他负责施工。需要什么人手就找我,有什么难处也直接向我汇报。”

  李福跪在地上伸头看了一番图纸,心中有了底,无非是辟出纵横两条大路,东边建厂,西边住人。

  他心中盘算一番,询问道:“敢问老爷,怎么建倒不难,只是修路或者建房碰到有房子的户主挡在前面怎么办?”

  刘烨想了想:“你说的是影响我们规划的住户,这个好办,在西区居民区划出一块地盘,建设安置小区,统一搬迁到此居住。”拆迁安置和补偿在旧时空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照搬就是。

  “如果有田产在该地不愿搬迁呢?”

  “制定一个标准,统一补偿,按田亩的面积核算。”

  “如果不愿接受补偿,执意不搬呢?”

  刘烨笑了,李福果然考虑周全,从未经历过拆迁就能想到钉子户,是个可造之材。这个问题放在法制健全的后世是个棘手的问题,在本时空完全不是问题。

  他一挥手,霸气地说:“给点辛苦费,让衙门的人出面做恶人,强拆!”

  说到衙门,李福出于谨慎,问道:“县城和衙门保留到什么程度?”

  “县衙要保留,暂时不动县城,等工程进度差不多了再动,到时连城墙都拆了。”

  定下了方向,有了授权,李福高兴地应下了差事:“小人一定竭心尽力替老爷办好这差事。”摩拳擦掌领命而去。

  崇祯七年八月,轰轰烈烈的临高新城建设工程拉开了帷幕。

  东区的建设相对简单,这边除了刘烨的各个工厂,人烟稀少,主要是修路的工程量大点。

  李福和李二狗从县城和乡下招来了不少小工,负责平整道路、挑砂担土,包吃包喝,每天200文的工钱,一日一结。这个价码算是相当高了,吸引了不少青壮前来做工。

  因为做工的人多,没这么多厨子做饭,刘烨指点了个办法,粮食自己出,煮饭做菜的活计承包出去,每十人一日三餐500文包干。

  反正百姓家很多都种了小菜,从自家菜地里摘的菜又不用什么本钱,又不用动用自家的口粮,光出个力气做做饭菜,十人份的就能日进500文,下点力气每天一贯钱到手了。

  很多大妈大婶小媳妇闻讯蜂拥而至,来做这个临时的大锅饭厨子。一时间从博辅到李家村之间的工地上热闹非凡,每日肩挑手扛的青壮络绎不绝,路边处处炊烟袅袅。

  李福和李二狗干得热火朝天,刘烨带着唐钰围着刘家庄转悠,想重新设计建造一个庄园。

  两人都希望建设一个有东方特色的园林,刘烨手下大都是土包子出身,只有严光算读书人,还是来自富庶的江南,便被拉了过来做参谋。

  严光是传统文人,虽然不懂建筑,但是江南到处都是精致的园子,平时看的多了,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关于院落的设置,何处应建造一座假山,何处作为花园,倒也像模像样地提了不少意见。按他的说法,园中要有水,水上有亭台楼榭,依水而建,可以纳凉、赏月、小憩;后院要有花园,栽种苗木花草,居于其中可以心旷神怡。

  八月十六,宜祭祀、祈福、动土、交易,新庄子正式破土动工。随着前院的围墙被拆,曾经让附近百姓畏惧的刘家庄就此消失在一片瓦砾中。

  因为要满足刘烨拥有人工湖的需求,庄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向外扩张了十几亩地。为了刘烨的女眷,他又在县城里购置了一套宅院,作为临时居所。

  幸好这是在地广人稀的琼州府,若是在江南等地,根本没有这么大的扩张空间。如果强拆四周的民居,恐怕会引起民怨沸腾,刘烨也免不了被打上“为富不仁、鱼肉乡里”的标签。

  为了建这个庄子,刘烨命人花重金从府城找来了工匠,完全用古代传统的建筑工艺,而不是像兵营、工厂那样使用水泥和竹筋混凝土。这倒有点像后世的现象:普通人拼命往城里钻,穷尽一生积蓄,买下一套房,住进了钢筋水泥的森林里,而富人却往郊区走,在乡野之间建起一栋栋别墅,享受田园风光和鸟语花香,从环境到建材都讲究绿色健康,全木制结构的房子也不算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