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 第57章 拜访孙元化
作者:烟雨叶子的小说      更新:2018-08-15

  航行中,没有什么波折,在泉州停靠一夜后,“远航”号沿着海岸线,经过福建、浙江一路向北。

  依靠远航号无以伦比的航行速度,刘烨一行仅仅花了六天时间就进入了黄海海域,路上经过安东卫和灵山卫两个卫所,前面就是威海卫了,过了这里就算绕过山东半岛,登州府就近在咫尺了。

  算了算时间,九月二十二日出发,现在是九月底,就算在登州耽搁个把月,应该也不会遇到历史上著名的登州兵变,刘烨总算松了口气。虽然在梁小明面前夸下海口要改变历史进程,阻拦红夷大炮这样的利器落入皇太极手中,但是真到了登州,心里还是惴惴不安,终究还是先保住性命要紧。兵乱之中深入叛军内部,改变叛军首脑人物的想法,哪有自己说的那般轻巧,能顺利找到煤矿就不错了。

  只是找到煤矿后,如何不被当地官府阻挠顺利开采,万一兵变之后如何保证在官军和叛军拉锯的战场上把煤运回临高,也是一个异常头疼的问题,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

  登州府实际上是军事重镇,朝廷在此设立登莱巡抚,操练水师,防备海寇,同时还负责拨付给北方前线的粮饷转运职责。现任登莱巡抚孙元化还在登州组建了一支在当时称得上先进的火器化部队,负责教授火炮射击的都是葡萄牙人,后世称此时的登州为“东陲之西学堡垒”。

  在登州港靠岸,进入城内后,发现登州如同一座大兵营,城内城外,到处是操着各种口音的兵丁,其中很多人是辽东口音。找路人打听了一下,得知登州的辽东兵大多是原东江镇的人马崇祯二年袁崇焕矫诏杀掉东江镇总兵毛文龙后,群龙无首,新任总兵黄龙刚愎自用,无法收服东江诸岛人马,各部人马纷纷哗变,孔有德等将领率部投奔孙元化,授骑兵参将。

  刘烨看着这些辽兵,心情复杂,他们就是即将爆发的兵变的主力,本该在辽东战场上与后金作战,因为种种原因,却在登州成了祸害,导致登莱一带生灵涂炭,而他明明知道,却无法化解,个人的力量实在太弱无法阻止历史的车轮前进。

  众人入城之后找了多家客栈,大多客满,无奈之下,只能寻了当地一间寺庙,布施了十两银子,住进了内院。

  刘烨在来的路上早就想好,先设法与官府沟通,尽量让采煤得到当地官府的认可。

  毕竟登州不同琼州,龙口不同田独,在人烟稀少,官府控制力度极差的琼州开发铁矿可以绕过官府,但在这边就完全行不通,龙口镇就在登州府眼皮子底下,挖煤这么大的动静不可能瞒过官府。

  至于与哪一级官府哪位官员沟通,根据当前实际和历史知识,刘烨决定去孙元化那里碰碰运气。

  这时候兵乱还没发生,孙元化不是等待穿越者拯救的落魄官员,还是登莱巡抚,提督登莱地方军务,登州、莱州政务军务由他一把抓,在登州地界,没有比他更粗的大腿了。关键的一点,孙元化受恩师徐光启影响,接受洗礼,加入了天主教,如果假冒天主教徒,抱住他大腿的几率远比一般官员大。

  对于穿越之初就敢直闯县衙的刘烨而言,求见巡抚也不是什么天大的事情,不过就是省部级高官嘛,在后世时也认识结交过不少这种级别的官员,虽然此时的巡抚与后世一般的省部级官员不可同日而论,巡抚是仅次于总督的地方大员,地位和权力远高于传统三司,即布政使司、按擦使司、都指挥使司,集行政权和军权与一体,相当于省委书记兼军区司令。

  众人来到巡抚衙门前。登州巡抚衙门是天启年间新设的,派头着实不小:门前摆簿顶绿呢大轿,照墙下有好几块朱红“高脚牌”,泥金仿宋体写着官衔荣典,悬挂的各种旗帜更是林林总总,让人瞧得眼花缭乱。再往衙门里看,两行带刀的亲兵,从大门口一直站到大厅前,三四品的武官亦有好几个。

  刘烨见此光景,知道自己贸然凑上去恐怕连话都说不上,当即避在一旁,取出名帖叫人上去投帖,并递上一两的门包名帖上写着“广东教友刘烨叩首”,他没有任何宗教信仰,这教友自然是假的,也不方便直接写来自临高,太偏僻的地方恐怕巡抚大人没听过,反正琼州府也是广东治下嘛。

  刘烨的运气不错,名帖递进去不久,看见出来一个亲随,手里拿着他的名帖,呼喊道:“哪位是广东来的刘老爷?”

  刘烨上前答道:“在下就是。”

  “大人传见。”

  “是。请引路。”

  其他人在原地等候,刘烨由亲随领路一路向内而去。

  巡抚衙门规模不小,一路上气宇森严。到得花厅门口,早有听差打开门帘,示意他入内。

  进门一看,一个精悍的中年官员穿着便服,正坐在花厅中间的红木炕几之上。刘烨知道此人大约就是大名鼎鼎的孙元化了。

  他稍稍定神,捞起衣襟请安:“小人刘烨,拜见抚台。”

  “哦,你就是广东来的教友?”孙元化那双眼睛颇具威严,他虽然是文官,毕竟在辽东从戎多年,多年养成的威严仪态,令刘烨微微感受到一股压迫感。

  面前这个人,贵为登莱巡抚,真真正正的起居八座手握重兵的朝廷大员,一声令下就能让人头落地,面对这样的人,一定要好好应对,不能出了岔子,刘烨心中暗暗组织着措辞,准备接下来的应答。

  好在孙元化对刘烨颇有好感:身材高大,仪表堂堂,举止动作颇有风度,谦恭之余又不乏自信。最关键的是,此人与自己一样,信仰天主教。

  “既然是教友,就不要拘泥于世俗身份,请坐。”

  这话听听便好,可不能太过当真,刘烨谢过,寻了张凳子坐下,依然保持着腰身挺直,目光朝向孙元化。一旁的听差将一碗盖碗茶摆在他身旁的茶几上。

  “听你的口音,不是广东人士啊?”

  开始应答了,刘烨打起精神,小心答道:“小人祖籍辽东,祖上因行商寄寓广州,便在当地落籍。”他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无论如何都不像广东人,与辽东官话更为接近,便编了个理由。

  “哦?眼下这登州城内便有不少辽东军士,与你也是老乡了?”

  刘烨笑着应是。

  “即在广州行商,为何来到这登州?”孙元化颇为疑惑,登州是军事重镇,却不是广州、苏州那样商业发达的地方,有何商机可言?

  刘烨之前打过很多腹稿,以应对可能会碰上的各级官员,只是没想到这么顺利见到了孙元化,而且冒充教友的身份让孙元化的态度很不错,那么之前的腹稿就要临时修改,更多看临场发挥。他拿出了后世商业谈判练就的本事,一边想一边编。

  “小人祖籍辽东,虽然人在广东,却时刻心怀故土。眼下建奴屡犯我大明疆土,夺财物、掠人丁,朝廷大军却败多胜少,小人认为,乃火器不够犀利。若是能打制精良鸟铳和大炮,定能扭转局势……”

  孙元化听得眼睛一亮。本以为是个来寻求自己权势帮助的商人,看在同为天主教友的份上,顺手帮帮也无妨。没想到听到如此话语,这重“火器”的思想与他不谋而合。

  他与恩师徐光启都致力引入西方的武器和科技,不仅请夷人铸造大炮,还聘请夷人担任教官,编练新军。他仿佛遇到了知音,情不自禁打断了刘烨:“你也是这般想的?你对铸炮可有研究?”

  “回抚台,小人认为,朝廷大军所用红夷大炮,威力固然巨大,但是缺点有二:其一是过于笨重,只宜守城而不宜野战,动则数千斤,搬运不便;其二是容易炸膛,发射几十炮就有炸膛之虞。”

  孙元化频频点头,这两点正是红夷大炮无法避免的缺陷。

  红夷大炮是仿制西方的舰炮而来,但是明朝的工匠显然只学会了铸炮的皮毛,形似而神不似。大炮同样的重量,发射的炮子威力比不上夷人的,而要增加炮子的威力,似乎只能加大口径,这样一来就极易炸膛,只好将炮管加厚加粗,导致大炮动则几千斤,用于野战中往往运输不便,贻误战机。他这次没有打断对方,显然能提出这两点,定是有了解决的办法,他心中隐隐有种期待和兴奋。

  “小人花费重金,四处寻访能人异士,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一位醉心于炼铁铸炮的奇人。原来解决的办法在于铸炮用的生铁,经过这位奇人练出的生铁,硬而不脆,便于切削,用于铸炮,一来可以减轻大炮的重量,二来不易炸膛。”

  孙元化拍案而起,赞了一声:“好一个硬而不脆!原来诀窍竟在这里!”这个词很形象的说明了白口铁与灰口铁的区别,孙元化自然不懂金相学,但是铸炮用的生铁硬而脆、不易加工、发射多次便有裂纹的缺点他是心知肚明的。

  他激动地吩咐听差:“请刘老弟升炕!”这是礼数升级的表现了。巡抚大人请一位百姓升炕对坐,这是莫大的荣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