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隐苍穹 第16章 人生如梦
作者:谱一曲凄凉的小说      更新:2019-07-12

  最终,素中清也没能撑过那晚,素白和刘青江、柳晴给为他举办了简单的葬礼。

  素中清被葬在木屋旁不远处的山坡上,位置是素白选的,他说:“来年三月这里会开满杜鹃花,景色是很美的,想必爷爷会喜欢的。”

  看着站在山坡上的素白,刘青江与柳晴二人转身离去,这里的忙也帮完了,他们都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这孩子虽然年纪轻轻,但受得磨难却是太多了。”刘青江感慨道。

  “是啊,小小的年纪就成了残疾人,而且唯一的亲人也走了,是怪可怜的。”柳晴走在前面,虽然穿着棉袄,依旧不显得臃肿,反而略显妖娆。

  “老爷子也是可惜,眼看就要过年了,也没能熬过去。”刘青江叹息一声道。

  “能到七十高龄,也算是寿终正寝了,不过我倒是没想到老爷子还是一位专情的人。”

  “是啊,谁能想的到呢。”

  这两天刘青江和柳晴从素中清的遗物中了解到了他的过往,很是感慨。

  ……

  素中清于一九三二年一月在吉林出生,同年二月五日,也就是民国二十一年,日军攻占哈尔滨,东三省沦陷。

  家园被毁,他的父亲也在战火中去世,他母亲带着刚刚满月的他离开了吉林,一路南下。

  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刚满月的孩子,可以想象有多么艰难,好在老天开眼,逃亡到北平时遇见一户好心人家收留,这家的男主人是一位私塾先生,姓李,祖籍原在陕西,他的妻子是北平本地人,他是随着他的妻子到北平定居的。

  两年后,主人家的小孩出生了,是个女孩,李先生给她取名叫秋桐,李秋桐。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一九三七年年初,李先生一家决定回陕西老家,素中清母子也一起同行。

  同年七月七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结束。

  陕西作为西北之咽喉,尤其是陕甘边区作为全国模范抗日基地、新民主主义建设的示范区,既是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又是坚持抗日战争的后方基地。它成为日军狂轰滥炸的主要目标之一,八年中,日军飞机轰炸陕西五百六十多次,投弹一万三千余枚,死伤民众万余人,炸毁房屋四万三千余间。其轰炸时间之多,范围之广,均居全国前列。

  然而,在整个抗战时期,除陕北的府谷沦陷数小时外,日军基本没有能够侵占陕西的一寸土地。

  幸运的是,李家三口和素中清母子都在这场战争中存活了下来,这一年,素中清十三岁,李秋桐十一岁。

  两人一起长大,青梅竹马,从小大人们就开玩笑说等两个孩子长大了就让他们成亲。素中清也很疼爱这个妹妹,李秋桐也很喜欢这个哥哥。

  在素中清十六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因病去世了,李先生一家仍待他如亲子一般,从小素中清就跟着李先生读书识字。

  在素中清十八岁的时候,李先生一家也觉定把李秋桐许配给素中清,不过这一年,正好赶上抗美援朝活动。

  一九五零年七月,素中清参加了抗美援朝志愿军,同年十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一九五三年七月,签订《朝鲜停战协议》,抗美援朝结束,一九五八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战争期间,素中清也多次向家中寄去书信,大多数的书信都被退了回来,其他的也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上苍垂怜,素中清是最后一批撤回中国的志愿军,和他一起参军的人,大多数都死在了战场上,他很幸运的活了下来,几年抗战中,虽然也受伤无数,但最终他还是回到了陕西。

  一去八年,满怀激动期待心情的素中清回到家里,等待他的,却是人去楼空的房子。

  他曾想过,战争结束后就回来和李秋桐完婚,他也一直期望着这一天的到来。

  四处打听,才知道一年前李先生一家就搬走了,他们又回到了北平,也就是北京,而李秋桐也早已成婚了,都有了自己的孩子。

  素中清内心中没有丝毫责怪李秋桐,只有满满的失落,他在这个小镇上又呆了两年,在这两年里,他过得浑浑噩噩,为了生存糊口,学了个木匠手艺,两年后,也就是一九六零年,素中清离开了这个充满回忆的地方,去了秦岭深山中的清风坳。

  直到一九九零年遇见了素白,他这一生从未娶妻,也只是在甲子之年收养的一个孩子罢了。

  ……

  这段往事是素中清亲笔留下的,自从这次回来后,他心中就有预感,所以早早的就写下了遗书,并留在了那个箱子里。

  坐在坟前,素白手中拿着一颗子弹做的项链,这是素中清准备送给李秋桐的,但至今也没有送出去。

  素白暗自决定,如果今生还有机会遇见那个叫李秋桐的女人,他定当要问问她,当初为何不等爷爷,让他孤苦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