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的奇迹人生 第228章? 大有故事的诺姆小镇
作者:孤独的单车的小说      更新:2020-08-15

  后来经历过11月起,长达65天极夜的恐慌无助和神秘绚丽的极光,感觉到这片大地特有的吸引力,再经过5月至10日起持续84天极昼的日子,才知道日不落是多么令人亢奋,也把一丝后悔的想法抛之脑后!

  当他的第一次小长假来临的时候,和同事们乘小飞机到北罗小镇,此前已经感受过了阿拉斯加大地的辽阔,但这里的大地出奇的平坦、悠远,地上没有任何突出物,天地合一,简直到了分不清天与地、陆与海的程度,见此景才体会到何为天地浑然一体,天地由于变形而显得奇异、由于辽远到极致而显得苍白,原来空旷同样能给人以震撼。

  下了飞机在巴罗逛了一圈,才发现巴罗没有一棵树,除了机场跑道,没有一条柏油或水泥路,全部是沙石路,因为这里是长年冻土带,修路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过高,又没多少利用价值,得不偿失。

  虽然这里人口不多,不是很热闹,电线在其上空杂乱无章,但约翰依然兴趣盎然,和他工作的地方相比,心里清楚的感受到还是在地球上生活!

  从繁华到荒凉,只有失去了才懂得拥有的珍贵,约翰在这里一呆又是三年,平时花钱都找不到地方,确实为他积攒了不少积蓄。

  日复一日的工作让他的内心又一次活跃,但是又舍不得荒野的震撼,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选择了白令海边的诺姆小镇。

  诺姆在北极圈边缘,自然条件比巴罗要好一些,极昼和极夜要比巴罗短一些,冬季的气温只有零下35度,和巴罗相比要高上十五度左右,再说这里还有还有闪闪发光的黄金吸引,他怎么能不来这里试试!

  第一年来到的诺姆的时候,最适合吸金的夏季已经过了一半,正好有一艘吸金船的工人在水下吸金的时候,手臂受到软管吸力的严重伤害不能出工,于是他就顺势应聘这个岗位的工作,开始他的淘金之旅。

  一直干到11月份诺姆海岸结冰前,带着熟练操作吸金船的技能和没有盈余的薪金,回到爱德华港口的家乡陪家人度过了漫长的冬季。

  第二年四月份就早早的来到诺姆,在可以正常出港之前买到一艘十几米的二手吸金船和开矿的手续,开始了当上小老板独自采金的日子。

  头两个月就把前期的投入赚了回来,于是在采金之余开始打造全新的采金船,就是先前卖给罗伯特的那艘,他已经发现爱上这个工作,用当石油工人赚到的钱买了一栋300平方的住宅,准备在这里安家落户。

  冬天也不回爱德华港口了,开始涉足冬季海湾冰上采金的事情,到那个时候,酒吧就是人们度过漫长冬季最好的场所,对于采金人来说,采到足够的黄金,卖到钱才是享受这一切的基础!

  约翰看见三个人都已吃完自己面前的食物,伸手叫来先前招待他们的侍者,那个侍者过来收拾残局,并拿着威士忌和单据走过来。

  放到约翰面前说道:“总共消费35美金,约翰先生还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约翰掏出4张10元的富兰克林放到账单上挥挥手:“暂时没有,今天我收获不错,多余的就当是给你的小费了。”

  那个侍者满脸笑容的离开后,他才向一脸龌龊的林奇解释道:“她也不容易,丈夫在今年夏天的时候出事故,离开了这个世界,独自抚养两个刚上小学的孩子,5美金差不多够他们一天的开销了!”

  林奇见怪不怪的回答道:“我说你什么时候对有夫之妇感兴趣了,原来是这样!她也是够不幸的,她一家的为人还是错的,真的是好人不长命!罗伯特你看见机场到小镇路上的墓园了吗?就是没有墓碑有很多白色十字架的地方,那是1898年到现在这段时间死在诺姆的人有一半多都葬在那里,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亲人带回本土或者死无葬身之地的!”

  罗伯特有点迷惑的打断林奇的话说道:“我知道,在经过那里的时候我还目测了一下,至少得有上千个十字架,我看现在吸金不是很危险,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死去?”

  林奇神色严肃的思索着回答道:“你也知道一些诺姆的淘金,和波比他们千里驰援拯救诺姆的事情,那我就不细说了,那我就给你讲讲发生在诺姆其他的事情!”

  原来历史上1898年那次淘金热就让诺姆的人口突破了万人大关,这些人都是乘坐雪橇,通过埃迪塔拉德小径来到诺姆的,这也是埃迪塔拉德小径第一次为世人所知,雪原中的埃迪塔拉德小径在部分路段,路线并不固定,且沿途容易发生危险。

  1908年,阿拉斯加领地的政府决定派专人去勘察并维护这条小径,不止是为前往西北部的人们提供便利,而且还想趁机开发阿拉斯加的内陆。

  然而政府的努力却并没有换来太多的回报:诺姆当时探明的黄金储量并不多,很快就被采尽了,大失所望的淘金者们纷纷离去,埃迪塔拉德小径再度无人问津。

  但是到了1910年,一轮更大的淘金热又在阿拉斯加被掀起,诺姆附近重新发现了更多的金矿,而且在阿拉斯加腹地的鲁比以及欧菲尔等地,也发现了黄金以及其它的矿产。

  来自美国各地的淘金者,以及各矿业公司的矿工们蜂拥而至,在阿拉斯加的内陆修建起了一个个据点和小镇。

  政府疏通的埃迪塔拉德小径终于派上了用场,成为这些矿业小镇与外界的唯一联络线,也是唯一的物资供应线,这条小径上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狗拉雪橇。

  到了20世纪初,白人已经从原住民那里学会了阿拉斯加雪橇犬的训练方法,后来这些雪橇犬被引进到世界各地,在极地探险以及冰海救援等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可是,阿拉斯加雪橇犬在历史上留下的最光辉的一笔,还是发生在它们的故乡阿拉斯加1925年的一场冬季风暴里,那时候的诺姆只有140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