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邪 第35章 环面
作者:犀利歌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正衡对于风水之学并不精湛,可由此衍生出来的一个分支——龙脉之说,却是自小就研习过百家之言,很多典故都了然于胸。.听石原龙泰的意思,川岛芳子是想借助他们的力量,达到调整大清龙脉的目的,可怎么看,这事都并不简单,可操作性近乎于零。

  风水学把绵延的山脉称为龙脉。古代“风水术”首推“地理五诀”,就是龙、穴、砂、水、向。相应的活动是“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立向”。龙是山的脉络,土是龙的肉、石是龙的骨、草木是龙的毛发。

  寻龙首先应该先寻祖宗父母山脉,审气脉别生气,分阴阳。所谓祖宗山,就是山脉的出处,群山起源之处,父母山就是山脉的入首处,审气脉即指审祝山脉是否曲伏有致,山脉分脊合脊是否有轮晕,有轮有晕为吉,否则为凶。还有寻龙需分九势,九中龙势中有:回龙、出洋龙、降龙、生龙、巨龙、针龙、腾龙、领群龙。来龙就要山势曲折婉转,奔驰远赴。

  风水中借龙的名称来代表山脉的走向、起伏、转折和变化。因为龙善变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隐能现,能飞能潜。山势就象龙一样变化多端,故以龙称呼。平地也有龙脉,其标志是微地形和水流。对龙脉好坏的看法,是审定山脉长远,辨别山脉兴衰的基准。山脉来得绵远者,发富亦绵远,山脉来得短促者,发富亦短促。

  龙脉的形与势有别,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是远景,形是近观。势是形之崇,形是势之积。有势然后有形,有形然后知势,势住于外,形住于内。势如城郭墙垣,形似楼台门弟。势是起伏的群峰,形是单座的山头。认势惟难,观形则易。势为来龙,若马之驰,若水之波,欲其大而强,异而专,行而顺。形要厚实、积聚、藏气。

  具体到中国的龙脉皆源于西北的昆仑山,向东南延伸出三条分支,北龙从阴山、贺兰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中龙由岷山入关中,至秦山入海。南龙由云贵、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每条大龙脉又都有干龙、支龙、真龙、假龙、飞龙、潜龙、闪龙之分。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至少24个王朝,如果按照每一个王朝就有一条龙脉来计算的话,那么中国至少就有24条龙脉。黄帝的龙脉在中原黄河流域;大禹的龙脉在黄河流域中岳嵩山一带;商汤的龙脉在黄河流域;周朝的龙脉在岐山;秦朝的龙脉在咸阳;汉朝的龙脉在丰县;西晋的龙脉在河内;隋朝的龙脉在弘农;唐朝的龙脉在长安、陇西、太原;宋朝的龙脉在开封、巩义、洛阳一带;元朝的龙脉在蒙古草原;明朝的龙脉在安徽凤阳;清朝的龙脉在东北。

  当然,这些都是大致的范围,其实龙脉的具体位置是很难确定的,这是因为龙的活动范围是变动不定。正因如此,风水术认为寻龙点穴非易事。正所谓“三年寻龙,十年点穴”,先看龙脉明堂,再确定穴位,就算差之毫厘,也会谬诸千里。而山无长势,水无长流,也注定了龙脉格局并非古往今来都一成不变,正如每个王朝都有兴衰的演变一样,虽不敢说这都取决于龙脉的作用,却也被风水相师们认定存有必然的联系。

  要说起来,一个龙脉几近破败,就像是一个王朝盛极而衰一样,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能由人力加以改变。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事,历史上就有著名的光武中兴,即刘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唯一的“一姓之再兴”的家族,不过这次“中兴”是否源自对破败龙脉的调整已经无从稽考,由此来看,川岛芳子打着这样的如意算盘,如果真能实现的话,可谓是前无古人了举动了。

  然而正衡却对此深表怀疑,如今天下初定、战火将息,老百姓最为渴望的仍旧是安定的生活,更何况民智已开,民主的思潮早已席卷神州,再试图恢复帝制的话,必定不会深得民心。当然,既然川岛芳子将希望寄托在龙脉之类的玄学上,她肯定没有对这些因素加以考虑,只不过凭着她骗的这几个人进到地宫当中,如何就能起到改善龙脉的作用?

  正衡开始对此一直不得要领,可忽然间想到或许答案并不如自己想象得那般复杂——他一直认为被于三刀称为“锁钥合一”十分古怪,并不像以前夏侯古曾给他讲述过的那些动辄就致人死地为目的的古墓机关,反而更像是某种基于算术理论的锁具。

  金不二和于三刀都说那一百二十条密码就是钥匙,可因为它们数量巨大且又处于不断变化当中,本身更像是一把难以打开的锁一样。现在正衡自认为认清了形势,倒觉得谁是钥匙谁是锁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凭此打开的机关,究竟是能够令众人离开地宫,还是只是由此运转起另外一套机关,进而完成对大清龙脉的调整呢?

  正衡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金不二和于三刀,征询他们对此的看法。没想到两个人一听他的理论,立时就都陷入到了沉思当中,过了半天,金不二才犹疑着说:“如果真如你所说,川岛芳子想要动她祖上的龙脉,当初大半个中国都在日本人的控制之下时,岂不是最好的时机,何必非要等到现在失势了才来行动?再者说了,世人都知道大清的龙脉藏身于东北,京城附近无论是东陵还是西陵,都只是座落在一条‘支龙’龙脉上而已,川岛芳子既然懂得风水龙脉之术,就应该深明此事,再有此举岂不是谬以千里了嘛……”

  金不二话音未落,于三刀借着道:“此言甚是,而且所谓‘龙脉’者,实则山也,昌瑞山虽然不大,可也纵横数百里,若非地震山崩之类的天灾,恐怕很难撼动其格局,正因如此,历史上但凡龙脉的破败,无不是天灾所致,还真没听说过有凭人力就可以制造或者改善的——当年秦始皇在修建自己的陵墓时,‘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其所作为可以说是尝试构筑起一条自成体系的龙脉,可结果秦朝还不是传了两代就灭亡了嘛。依老夫看,风水龙脉之说,只可凭借天造地设,断不是人力可为……”

  金不二和于三刀本就是行内数一数二的高手,再加上他们说的都有道理,正衡心中就更多了几分相信,想要推翻先前自己的猜测了。可听到石原龙泰在一旁“哼”了一声,表情中似有还有几分轻蔑之意,便问他有啥看法?

  石原龙泰现在在一干人中最为弱势,原本没想到还有人会理会自己,可见正衡竟然还向他征询意见,不免动了炫耀的心思,斟酌了一番后这才说:

  “有一个词叫‘环面’,我看你们是都没听说过了,是近期才诞生于西洋的一个理论,据说是自然生命各个层面的初始模型。环面理论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世间大大小小的物体,都可以被看成是由环面构成的单一体系,其物化的形态类似于一个汽车的轮胎,所有的能量都由一端流入,环绕中心一圈,再从另一端流出,它保有平衡,能自我调节,并且永远完整,所蕴含的能量如果全部释放出来,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据说前段时间,美国人正是基于这种理论制造了超级炸弹,迫使我们大日本帝国终止战争的——我想说的是,单纯依靠人力行事的年代已经过去了,而一个心的时代即将被开启。如果把东陵也看做是一个环面,那么一旦打通两端,令得其中的能量能够在体系内自由流通的话,别说是区区一座昌瑞山,恐怕整个华北都可以震上一震,至于川岛芳子想要的调整风水龙脉,自然更是不在话下……”

  包括正衡在内的所有人都对石原龙泰这番话感到莫名其妙,唯有正衡身体里的正南心中一动,想起在大学时读到过的一篇文章,讲的正是这个所谓的“环面理论”。

  然而这一理论并未得到过学术界的广泛认可,更多的则是被当成边缘科学来对待,当然,造成此种局面的形成,大抵上是因为很多所谓的科学家依靠它作为理论基础,开发研究永动机这种根本就是反科学的东西,正因如此,才被主流科学锁排斥的。石原龙泰这番话如果发生在大学课时内,肯定不会吸引多少人的注意,可现在偏偏是在四十年代的帝陵当中,所有在场的人里,除了正南之外,恐怕就连石原自己都对此并不真的理解。

  可这事怪就怪在这里,石原龙泰之所以忽然冒出这么一大段堪称“前卫”的理论,必定不是无中生有或者无意为之,联想起他先前对于卷轴的趋之如骛来,正南总觉得他所想要着力隐瞒的,并不一定就与这帝陵中的机关毫无关联。看来,是时候动用“读心术”对石原龙泰的思想来一番扫描,借此看看他到底在隐瞒什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