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夫养成记 第三十四章
作者:苏珂安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中秋之后天渐渐冷了,草木枯黄,树叶漫天飞舞,裹在风里打着旋儿,层层叠叠落满了门前的小路,以及长秀家的篱笆小院儿里。长山每天早起,将房前屋后的落叶扫成一堆,塞进灶膛里生火做饭,倒也不浪费,就是…烟太大。长秀说他太过节俭了,小夫郎嘿嘿两声,眨巴眨巴大眼睛,干脆脖子拧过去,不予理会。

  秋收后庄稼人的生活就没之前那么忙碌了,如今田里没什么活计,白长秀趁着空闲从亲房手里购换了十几亩好地,找了中人过了手续,将地契锁进自家的箱子里,之后又领着长山上集市转悠,给家里添置了不少东西。这样一来,长秀自打娶夫之后,盖了新屋,买了良田,家里有一头壮牛和一匹好马,还有看门的旺财,夫妻二人的日子在十里八乡就够得着殷实的标准了,长秀的两位姑子姐还隔三差五地贴补点肉食啥的,两口子的生活落在旁人的眼里,那就是蜜里调油,再红火不过了。

  闲话少叙,原本中秋之后长秀就打算去微山县寻她阿爹罗氏的,刚好忙完这一阵,夫妻二人将家里安顿妥帖,套了马车,领上旺财兜兜转转上微山县去了。

  罗氏母家不算太远,不过路不是很好走,长秀两人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辗转到了微山县。这一路上长秀就一直在思量:当年阿娘挑着货担,凭着一双脚板,不知如何奔波到了这里?又如何甜言蜜语的哄到了那么单纯朴素的阿爹,叫他一心围着阿娘转,连亲娘亲爹都弃之不顾了。….呵呵,儿女情长,真就那么海枯石烂?

  长秀的外族罗家家境好,在微山县城有间唤作“济世堂”的生药铺子,在城东有一套五进的宅院,逢人一打听,就摸到了门槛上。

  夫妻二人一路风尘仆仆,到了罗宅门口,一水儿的青砖瓦房,沉稳大气。长山见了,忍不住悄悄跟妻主嘀咕,“原来阿爹从前真的是有钱人家的儿郎。”

  “是挺阔气的。”长秀笑着点点头,心里感慨:比起过去,阿爹这些年在前河村过得可真不怎么样。罗家门房上看门的是一个驼背的老妇,受了长秀的嘱托上主院里去通报,久久都没有回音。

  长秀夫妻二人在大门外站了很长时间,脚脖子都有些酸麻了,那驼背婆子才慢吞吞地走出来,斜着眼儿等她二人,“再问你一遍,是青榆县前河村来的不?”

  “是”长秀不明其意,仍然谦恭回答。

  “是那货娘担子白敬莲的女儿?”驼背婆子又问。

  “是的。我阿爹是罗家的小儿子。”长秀摸不透她的意思,下意识里补充了这么一句。她心里有些不耐,觉得这婆子过于傲慢了,碍于父亲的脸面,她在言语上仍然谦和恭敬。

  “既然这样,那就对不住了,我们家老太爷见不得姓白的,你也别想着刺激他,呃,…你听我一句劝,赶紧回去吧。”婆子见她不明白,用手比划比划脑袋,“老祖宗年纪大了,这儿不清楚,就别再整啥幺蛾子了!”

  长秀愕然,这是唱的哪一出啊?罗家老太爷,那也是她的外祖,就算见不得阿娘,至于对她是这个态度么?

  长山瞧着气氛不对,有些不安,悄悄拉拉她的衣袖,低声道:“姐姐,这,如何是好?”

  长秀没答他的话,心下揣摩罗家老太爷估计也不是针对她,想来还是恨着她阿娘当初对罗家造成的伤害吧。…..算了,她是晚辈,该让还得让,于是用眼神示意长山安心,转而对那婆子说:“婆婆你看这样如何?叫我夫郎见上老太爷一面,替我们问个安吧,没得大老远的白来一趟,连咱们老祖宗的面都没见上。”

  驼背婆子看长秀态度诚恳,言语真切,心头一软,就替长秀跑了一趟去问话,没多久返回来,不耐烦地招招手,“哎,哎,走吧走吧,别找不痛快了。”

  长秀有些想不通,提出见阿爹罗氏,当场被拒绝,又说要见当家的姑母,那驼背婆子听了上头的令,并不理会。长秀夫妻无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两人在罗宅门口从中午站到天黑,轰都轰不走。有路上来往的好热闹的行人看这阵势,便停下脚步,驻足观看,渐渐地,罗宅门口稀稀疏疏站了一圈人,叽叽喳喳议论起来。

  长秀夫妻二人饿的饥肠辘辘,嘴唇发干,硬是在原地扛着,身后套车的小红马不耐,不停地尥蹶子。

  掌灯十分,罗宅院门大开,呼啦啦涌出来一大帮人,簇拥着一位身形富态,精神尚可的老头站在白长秀的面前。老汉的头发胡子全白了,穿了一件绣暗纹福字的绸缎直裰,摆了很大的架子,对着阶下灰头土脸的白长秀重重哼了一声。

  一看这阵仗,非罗家老祖宗莫属。左拥右簇的男人应该是他的几位女婿,还有孙儿,这么多人,唯独不见阿爹罗氏。白长秀顾不得其他,忙拉着长山跪下,给外祖磕了三个响头,算是初次见面问安。

  “啊啊啊!白——敬——莲!你个王八蛋,还敢上门来!”老太爷罗方氏突然发飙。他上了年纪,脾气越发古怪,一大家子都顺着他,由着他吹胡子瞪眼劈头盖脸地骂白长秀:“你狗爹种的拐带我儿,二十年杳无音讯,还叫我阿寻风餐露宿,没过过一天消停日子,你说说,你还有脸了,哼!你算个什么东西!”

  老汉嘴里骂个不停,众人在一旁哄劝着消气。白长秀看这阵仗,暗暗吃惊:他这是…..疯魔了?错认她为阿娘白敬莲,癫狂混乱…….

  众人唉声叹气,白长秀忙拖着膝盖跪到老太爷罗方氏的脚跟前,再次磕头赔礼:“老祖宗息怒,长秀替母亲赔不是了。长秀保证,母亲一回来,定陪她来给您老人家赔礼道歉。长秀原本早该来看望您的,只是一直没得机缘,还望老祖宗看着阿爹的份儿上——”

  “畜——生!”长秀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罗方氏生生打断。老汉气到激动处,抡起拐杖照着白长秀的后背重重砸去,说时迟那时快,长山在关键时刻一把抱住妻主,那狠狠一下就落在了他身上。老太爷手快,长山背上连连吃了好几杖。

  “打你个不要脸的,还拐个小的到我门前耀武扬威来了!”老太爷的拐棍一下一下落下来,“我呸!”

  长山咬着牙忍着,长秀又要护着他,长山摇头,大声对罗方氏道:“妻主做错了什么?您怎么能不分青红皂白?”

  “哎呀!好个不要脸的,真当自己是香饽饽了?!”罗方氏颤颤巍巍,浑身直抖:“滚吧!别在这里碍我的眼,脏我罗家的地界儿。想要我儿回你那破家,门儿都没有!我阿寻不会跟你回去,就是你姓白的三叩九拜,抬了八抬大轿来请他,我都不应!……”

  罗方氏发作了好一会儿,差点儿背过气去,喘息的当口儿拿出帕子抹了抹眼窝子,声音都有些哽咽了,旁边的几个男人有眼色的,忙给老太爷顺气捶背,不时说些宽慰的话,“老祖宗,您息怒,咱别跟小辈见识,没得气坏了您的身体。”

  众人七嘴八舌,甜言蜜语地哄他,老汉稍微平静些了,又开始犯糊涂:“天怎么黑了,去看看,我的阿寻是不是跑了啊?快去看看,给我追回来啊……”

  他毕竟年岁大了,动了气有些站立不稳,众人忙扶了他回,哄劝道:“祖宗放心,他在呢,咱回屋看看就知道啦!”

  众人由着老汉闹了一通,赶紧又给人扶了回去,一大家子人,没有一个给白长秀好脸色。罗家有不落忍的,只是劝她赶紧回家,不用记挂她爹,也别候在这里刺激老太爷了。这年头,谁都不容易呢。

  白长秀欲哭无泪,这可真是阿娘作孽,害她受尽冷眼啊。

  一场闹剧就这样结束了。设身处地地想,白长秀倒是可以理解外祖的愤怒了。罗家算不上多富贵,终究在微山县也是有头脸的门户,老汉活了一辈子,最看重的就是脸面,可惜他的面皮早让白敬莲撕下来踩在脚底下去了。是以往后这小半辈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没怎么痛快过,等到老家主即长秀的外祖母过世,他再也扛不住,变成了如今这副样子。

  天色黑透了,罗宅门口看好戏的人早就散的一干二净,白长秀缩了缩胳膊,轻轻抚了抚长山之前挨打的背,柔声道:“疼么?咱们先找个客店住下来,明日再做打算吧。”

  “老祖宗手上没劲,一点儿也不疼。”长山摇摇头,扶着长秀上了马车。没见到罗氏,还和罗家闹得这么僵,长秀有点失落。长山看着妻主脸色不愉,心里虽然担心,却还是好言安慰她:“姐姐别急,人上年纪了脾气都很古怪,兴许明天老祖宗就想通了,准许咱们见阿爹呢。”

  “嗯…”长秀笑着握紧长山的双手,点点头,“也许吧。”

  二人在距离罗宅不远的主街上,找了家小客店住下,打算第二日上罗家药铺再去找她的大姑母罗念沟通一番。说来也巧,这间叫四娘客店的店主和长秀在秦州住过的客店用了同一个名称,端茶递水的小二也是同一拨人,而店主,恰恰就是赵荌的表姐钱四娘。

  她乡重逢,钱四娘热情打招呼,“秀才娘子,怎的上微山城来了?”

  “来走亲戚。”白长秀避重就轻,她无意将繁琐不堪的家事向她人透露,转而挪开了话题,“四娘缘何在这里开店?”

  “别提啦,一言难尽呐!”提起过往,钱四娘满腹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