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枭龙 第十一章 梦醒人逝(3)
作者:浪迹勾栏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颖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且漫且溢,秋粮夏补。”

  稻田里,一名浑身皮肤晒得黑红的农夫伸了伸略感疲劳的腰身,深吸一口气,从胸腔里喊出这首歌,不一会儿,从东至西,由南到北,悠扬的劳动号子便此起彼伏地响彻颖水两岸汝南大地。

  我率领韩进、张辽、护卫赵胜等步骑一千多人追击汝南黄巾败军,向南沿颖水进入汝阳、南顿,眼前的这番农忙景象顿时让我们目瞪口呆。我感觉就像后世陶渊明所写的那名渔夫,不经意间闯入了一个世外桃源,外界的兵戈扰攘、杀伐血腥仿佛都对这里毫无影响一般,一切都显得那么的自然和谐!

  我不禁停马驻足,观察了周围好一会儿,转头向赵胜问道:“赵老爷子,你说本将是不是走错路了,这还是黄巾贼闹腾过的汝南吗?”

  赵胜赶忙俯身答道:“回大人,这里便是汝阳袁家的田地了,如果胜记得不错的话,再向南十二里靠近南顿城的地方便是袁家的庄园了,二十年没来,袁家的田地又大了不少,就算在冀州也罕有其匹啊!”

  张辽也感叹道:“主公,请看,这里的田土真是太肥沃了,禾麦都比咱们雁门郡的粗壮,还有稻子!”

  赵胜呵呵笑道:“汝颖之间沃野千里,尤其是颖水、汝水数年便泛滥一次,其时夏秋淫雨,辄泛涨弥漫,溃决难防。但浊流过后,大量的淤泥在田里沉积下来。田亩经此灌溉,肥饶倍长,河砂平滩,一二年的时间,便淤成膏腴之地,庄稼汉们都亲切地称之为‘金铺地’。所以,虽然第一年秋粮损失很多,但明年的夏天的收获就会翻倍,足以补偿去年秋天的损失,也正因为这样,如果河堤陂池数年不泛滥,老百姓常常会自行挖开,引水冲田,以求来年大丰收。”

  众兵将听罢,都是惊奇不已。这也难怪,我的这些手下都是生长在幽并北疆,过的都是粗放经营、且耕且牧的生活,即使我这来至21世纪的人,平日所知的也都是化肥农药的现代农业,挖堤自毁?听都没听过!

  不过这倒很适合21世纪中国的官员和承包商们,在这个时代绝对不会有人骂你的“豆腐渣工程”,说不定堤毁那天还要敲锣打鼓的给你送上锦旗------不,万民伞,来歌颂你泽被苍生的德行。

  唉,谁叫你们不幸生错了时代啊!

  黄淮平原,东临大海,西以伏牛山为界,南以桐柏山、大别山和淮水以与荆湖及东南区相邻,淮水在汉代单独流入大海,没有与黄河、长江相混。它自西向东,散存不少河湖,所在地势低洼。黄淮平原受季风影响及其年降雨量均比海河平原为多,气温也相对较高。它同样存在着春旱和夏季雨水集中等不很有利于农作的自然特性,低平坦荡的广大原野。经过劳动人民辛勤努力,上古以来,它已成为中国古代着名的农产区。颍川郡东南的汝南郡与颍川并称为两汉着名大郡,它立郡于汉初。汉武帝时,“汝南、九江引淮,……皆穿渠溉田,各万余顷”。汝南上蔡人翟方进了解的情况,为丞相时,“以为决去陂水,其地肥美,省堤防费,而无水忧”,由是奏请毁陂去水,由是导致旱灾频仍。毁陂以前有陂蓄水,缺水年份可引水灌溉,且养育鱼鳖,予民有利;若是遇上多雨年岁,陂塘水溢,易成灾害。陂既决毁,旱年无水可溉遂致颗粒无收。因此,人们纷纷要求恢复原陂。东汉光武帝时,汝南太守邓晨任命通晓水利的许扬为都水掾,“扬因高下形势,起塘四百余里,数年乃立。百姓得其便,旱岁大稔”。陂池恢复了,又新增耕田数千顷,陂田种稻,陂池养鱼,“汝土以殷,鱼稻之饶,流衍他郡”。

  汝、颍以外,尚有陈留、梁国、沛郡。曹腾、曹操、华陀等人都是沛国谯人,谯是汉代军事要地之一,两汉不少战役都在谯地进行。南阳集团出身的光武帝刘秀也曾亲临谯县视察,军事政治地位相当重要。但若就农事而言,直至汉魏之际,当地生产极不兴旺。

  《管子》,《治国篇》说:“常山之南,河汝之间,早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熟也,四种而五获,中年亩二石,一夫为粟二百石”。它清楚地指出河南存在粮食作物的复种,所谓四种五获必将促进粮产增加。汉宣帝时,大司农丞奏设常平仓,从京畿近处籴粮充。过去,“岁漕关东谷四百万斛以给京师,用卒六万人”,“孝惠高后时,……漕转山东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数十万石”。关东谷,主要是来自河南、山东地区。

  《货殖传》称,“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楸,陈、夏千亩漆”。楸木用以造船,种子以入药,与“千亩漆”等相连称,,显然是指经济作物。汉代黄淮平原存在的林地与果木,是自然界赋予人们的宝贵财富。

  为了不破坏农田,我命令众军缓行,走了半个时辰,方才望见一片连着的坞堡。这一路上,道路平整,杨柳成荫,稻麦飘香,令人心旷神怡,我在心里暗自打着鼓:“看来这汝南袁家和我那老丈人是一种心思,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圈养私兵、霸占郡县,这起码就有了不臣之实;要是万一起了不臣之心,又有这么大的家业,试问,汉家的天下还能长久吗?他们这些人可不是黄巾军那几个只会画符念咒的妖道可比,他们的家族内多少代都有人进入朝廷参与政事,深悉这个时代政权的组织运作和军事、经济建设,又形成了‘古文经学’的文化集团,牢牢地掌握着话语权,操控着社会舆论是非臧丕的走向,可谓是地利、人和齐备,只待有一众望所归之士振臂一呼,便可取刘家王朝而代之,后世的杨坚篡周、李唐代隋,不都是鲜明的例子吗?”

  正相着间,军司马韩进向我报告道:“禀将军,袁氏庄园快到了,请示行止!”

  “哦。。。。。。”我从沉思中醒来,忙说道:“快!投上本将的名刺,就说度辽将军追击黄巾贼至此,特来拜见袁氏家主!”“诺!”韩进领命而去。

  袁家庄园西面的金水园里,一个花白头发裹着幅巾的老者正在侍弄着庭院东侧花圃里的栀子花,只见他身高近八尺,体型偏瘦,背不驼、腰不弯,精神矍铄,仿佛四十多岁的样子(这时的人老得快)。他就是现任汝阳袁家的族长袁旷,其实他都七十岁了,论辈分,袁逢、袁隗要叫他一声“叔”,袁绍、袁术要喊他“爷爷”。

  他是袁安的孙子辈,因为叔父袁敞死于朝廷上的权力斗争,遂无意仕途,专心留下来发展袁家在汝南的产业。他人本就聪明伶俐、善于交际,二十年前便和中常侍袁赦攀上了亲------这袁赦本是陈国人,但据说陈国袁氏和汝阳袁氏几百年前还是一家。这样一来,袁家在朝野的势力更胜,袁汤的儿子袁成、袁逢、袁隗都仕途坦荡,直坐三公;到了现在,孙子辈的袁绍、袁术也都开始崭露头角;如今的朝廷,三公中常有一人就是袁氏,多的时候有两人;经过四代人的不懈努力,袁氏门徒和受过袁氏提拔的故吏遍布大汉的是三个州郡,“四世三公”的美誉包含了多少崇敬和羡慕!“要是成不那么早过世就好了,要不然我们袁家会更兴旺发达啊!”袁旷直起身捶捶腰感叹道。

  “太公,庄外来了一营兵马,自称度辽将军李,因追击黄巾贼至此,投上名刺,特来拜见!”管家袁桐向主人报告道,袁家有身份的家奴起名都是有规定的,因为传说袁氏出于陈为舜帝之后,五行属土,家奴必须以木字作旁,取土生木之意。

  “哦。。。。。。”袁旷微皱眉头,思索道:“黄巾贼岂敢跑到这来,四月那次败得还不够惨吗?他们也就是能欺负一下那个不听话的太守赵谦,哼,这个赵谦,贪功冒进,致使我家秘儿(1)刃死贼阵,他的官算当到头了!今次想来,那度辽将军必是想和我袁家攀攀交情,有意来访。唔,袁桐,这李将军你可有印象,老夫怎么不记得有这么号人物?”

  袁桐叶奇怪的回答道:“回太公,小人也不甚清楚,自从夏育、田晏将军征伐鲜卑檀石槐失利以后,这度辽将军就成了鸡肋,好几年没听说有谁去当了。小人只是听说这李将军好像是雁门一土豪的女婿,又和太原王家攀了亲,今年初才何国舅举荐当上的。反正他也没什么大背景,干脆小人去给回了吧?”

  袁旷笑着摇摇头道:“哪有如此简单,想来他定是靠着王家在朝廷里的关系,用岳父家的财货巴结交通了宫内宦官和国舅。如今这九卿都可私下买卖,要不了多久,只怕三公也可以堂而皇之地邀价于市了!”说完略带愤怒的叹口气,吩咐道:“开中门迎接度辽将军,不可失了我诗书之家的礼节!”

  “是,小人这便去准备!”袁桐答应着退了出去,并对院外候着的奴婢命令道:“快进去伺候太公更衣,准备迎接客人!”

  我在庄园门外候了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只听得东正门吱呀一声拉了开来,一个管家模样的中年人领着三十几个奴仆婢女小跑出来列于道路两边恭敬地微伏身体向我们唱诺道:“恭迎度辽将军大人入庄!”

  我甩蹬下马,那个管家赶忙跑上前来说道:“小人袁桐,参见大人,我家老太公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特命小人出庄迎候,请将军大人庄内叙话。”

  我点点头道:“嗯。。。素闻袁太公德寿绵长,乃汝南三老之首,靖岂敢让他老人家久候,汝速头前带路!”来到这个时代这么久,世情风俗我还是知道了不少,汉代人的平均寿命不高,将近五十岁就可以自称“老夫”,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一般很受尊重,天子有大事庆贺的时候都要命令发放酒肉抚恤,地方上的大姓豪族的老人更是“乡三老”的不贰人选,他们都有在地方郡县参政议政的权力,衙门官吏办差都常常借助他们的号召力和动员力,更何况像袁家这样世家大族呢!

  袁桐听罢赶忙吩咐左右手下领我进门,忙中趁机还对着我身后的韩进拜道:“这位校尉想必是将军大人麾下亲领吧?庄园西南二里处有一片果林,林中油桃恰好成熟,请校尉大人令众军士移步彼处纳凉消暑,小人再命些仆役一旁伺候。”

  我则在袁桐的带领下步入袁家庄园,庄园的正门起墙四丈,上面建有木楼二层用来眺望和放箭,门上用巨石做梁,装有四寸厚的重柞木门,外墙都用青砖包裹;两边的护墙高约三丈,各伸出近半里远,也都是青砖包外、夯土筑内,十分坚固,边墙角上还筑有三层角楼作放哨警戒用。走进正门,只见一条可容两驾马车并驰的砖道直铺前去,形成一道明显的中轴线;道路两旁,整齐的划分着一块块方形区域,或作院落楼阁,或为作坊苗圃,里面不断有仆役进出,提着坛罐竹篮运送各种时令物资;还有刚才站在边墙箭楼上警戒的庄丁也都放开弓弦,将木弩(2)收藏起来,动作熟练而谨慎,我不经意瞥了一眼,发现那些弩具竟然都是官制式样,好像还是蜀郡出产的。

  又穿过两道门,我终于来到了袁家的会客厅,只见一个头戴进贤冠的青绸布衣老者站在阶上向我拱手笑道:“度辽将军大驾光临,蓬荜生辉,袁某这厢有礼了。”

  我赶忙深鞠一躬长揖道:“袁太公客气了,靖领兵革追击黄巾贼兵至此,若有惊扰之处,还望海涵!”

  袁旷大笑道:“哪里哪里,将军亲历风尘,讨贼安民,劳苦功高,老夫特备薄酒,以做犒劳,还请将军不吝赏光!”我也笑道:“既然太公相邀,靖便忝憩片刻,太公先请!”“将军请。”

  落座之后,袁旷也不忙着叙话,只命奴婢先上呈酒食果品。“李将军,快尝尝,这是老夫庄园新出的鱼醢(3)、蜜桃还有从西域引种的甜瓜,甚是美味。”他指着我面前长方形檀木食案上的碗碟说道。

  这些东西,在后世都是平常的吃食,我并不稀罕,但我还是装做很感兴趣的表情品尝了一番。少顷,我放下银箸俯身谢道:“太公款待周至,如此厚爱,真是令靖受宠若惊。”

  袁旷呵呵笑答:“李将军过奖了,应该的,将军年少有为,又知书达礼,前程当无可限量!”

  我郝然道:“不敢当,太公府上才是真正的书香世家、钟鸣鼎食,想贵宗自良公起传习《孟氏易》,安公以下,累世三公,天下士人,莫不仰望称羡。靖亦稍习经传,子曰:见贤思齐,故某偶过汝阳,不禁生崇慕之心,特来拜访,叨扰一番。”

  袁旷哈哈笑道:“李将军真是好辞令,我袁家岂敢当此盛誉。来来来,且慢饮此杯,为将军接风洗尘。”我笑着举樽道:“靖敢不从命,太公请!”“哈哈哈哈。。。。。。”

  酒宴过后,我以军命在身、不敢久呆的理由婉言谢绝了袁旷的留住,在袁桐的带路下与韩进、张辽等军将会合,北上重归朱隽军序列。一路上,张辽等人不断对袁家的富贵大气发出感叹:谷物、蔬果、竹木、药材、各种牲畜、养蚕、缫丝、织缣帛麻布、染色、制衣鞋、制药、酿酒、酿醋、作酱、冶铁,听说庄园内还定期开市买卖,完全能够自给自足,大汉的王公封国,富贵也不过如此啊!

  而袁家大宅里,袁旷转入内堂密室,只见一个黑衣短打的仆人躬身道:“禀老爷,玄字一十二号已经将事情办妥了,黄巾贼再也闹不起来了。”

  袁旷嗯了一声,吩咐道:“传令给他,仍需小心行事,不可大意。告诉新郑那边,他们的事我记下了,会给他们讨个说法的!”仆人答应了一声,转身正要走,袁旷又把他叫住:“速派人手去查清度辽将军李靖的底细!”接着,袁旷走出内堂,步入西园,遥望天边的红霞,手捻长须轻笑一声:“雁门秦家,有趣。。。。。。”

  (1)邵陵之战,谢承书曰“秘字永宁。封观与主簿陈端、门下督范仲礼、贼曹刘伟德、主记史丁子嗣、记室史张仲然、议生袁秘等七人擢刃突陈,与战并死”也。

  (2)春夏一般湿气重,角弩胶结易脱落,适合用木弩,据战国时《考工记》记载,一把合格的弓弩,要经历“三冬”才能制好,这其间的工序,普通民众和牧猎民族很难做到。

  (3)醢,酱,鱼肉制成,有的用盐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