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新势力 第六十二章 仙星湖保卫战(三)
作者:白告羊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正在对以前的章节进行一些修改,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再去看看。)

  杨喜功刚说完,郭鹏就开口问道:“那以后湖边居民的生活怎么办?”

  杨喜功说道:“有破才有立,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我们的旅游业有竞争力,要想把让仙星湖成为我们的金饭碗,就得必须把仙星湖保护放在第一位,只有一个清澈见底的仙星湖才能迎来更多的游客,才能让我们的群众得到更多更大的实惠。”

  “这些道理人人都懂,可具体怎么做呢?”郭鹏没有放弃追问的意思。

  “有初步的设想,本想等搬迁拆除完毕后再提交大家讨论的,但既然郭副书记问道,那我就先说说,正好也请大家帮我们出出主意,完善完善。”杨喜功有点无奈又有点挑衅的看了郭鹏一眼,接着说道:“一是扩大旅游圈。现在来我们县旅游的人一般都是来洗个澡,消消暑,顺带着吃顿饭,最多就是在湖边住上一晚。这种旅游方式太低端,没有内涵,很难留住游客,来一、两次后就很少来了。”杨成功说的是实情,大家都点头认可,杨喜功接着说道:“我们的想法就是一点带面,利用好仙星湖这个点,全面带动我县的旅游产业,具体点就是先开发好环湖路以内的生态保护区。大家都知道,环湖路以湖岸的距离是等的,有的地方长达一、两公里,而有点的地方却是紧邻湖岸,我们可以在这些距离湖面较远的地方,选择几个合适的地点,以政府为主导,邀请一些有实力的公司来设置一些环保型的旅游娱乐项目,比如说水上乐园、水上公园之类的。我们的村民可以到这些场所打工,或者共同出资参与管理也是可以的。另外也修建一些即有净化水质功能的湿地和防止污染的湖边保护林。”

  趁着杨喜功喝水的功夫,郭鹏又问道:“这些也会带来污染,那我们还设置保护区做什么?”

  杨喜功放下水杯,说道:“我的前提是环保型的,这和生产企业、饭店等比起来,污染肯定是少很多的,我们可以对这些企业设置设置严格的排污标准。”

  “这个建议由可行性,杨县长接着说吧。”王嘉伊不明白今天郭鹏为何总和杨喜功过不去,怕话题有被郭鹏叉开,出声说道。

  杨喜功点点头,接着说道:“第二在环湖路之外,我们可以根据各乡镇的特色,引导发展一些有特色的乡镇产业,像现在游人很多的前卫乡可以引导其发展成集湖上游玩、住宿休闲的小镇;饭馆众多而有会弄鱼的渔村镇可以引导发展为美食小镇;水滩乡位于仙星湖出水口,历来都是水产养殖的好地方,加以规范和引导,完全可以成为在仙星湖禁湖期间,为游客和百姓提供餐桌用鱼的地方;大山乡不是有座道教名山吗,也可以发展起来。等这些都形成产业以后,来我们这旅游的人就会有很多的项目可玩,就能留住游客,我们乡亲的收入自然也会增加了。这就是我初步设想的以点带面,以湖为中心向四周扩散,打造南疆腹地旅游县的一个想法。”

  白少帆有点佩服杨喜功了,这个观念在王嘉韵上任之初,白少帆陪同王嘉韵到各乡镇考查时,两人曾经也这样交流过,没想到杨喜功和自己倒是不媒而合了。大家也都被杨喜功所描绘的美好前景所打动,这事要是在做成了,大家的政绩都跑不掉。

  不合时宜的声音再次响起。“杨县长,你这个想法我看也只能是想法了,要我说这就是你的‘乌托邦’,是不可能实现的。”郭鹏很坚定的说道:“大家想想,这些年来,全国各地想靠旅游兴县的成百上千,可有几个能实现呢?我们玉川有文化底蕴吗?有历史背景吗?有全国名人?没有这些我们凭什么噱头吸引游客的到来?凭什么做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旅游业?退一万步说,我们有钱去弄这些吗?人家有钱的公司凭什么就愿意来我们这边疆投资发展呢?”

  一连串的问题就像大片大片飞舞而下的的雪花,没经过几下折腾,就浇灭了大家刚刚燃起的美好希望。是啊,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年代,我们玉川有的人家都有,我们玉川没有的人家人也有,凭什么人家就来你这投资,就要来你这旅游呢?君不见电视上,人家都是打着什么什么故里,什么什么源头,又或者是甲天下,甲全国的旗号在招揽游客吗?难道让玉川打着在深水湖中畅游的噱头去招揽游客,估计没有几个人敢来吧。

  “你说的这些问题,我们也曾想到过,但我们不能就这样看着不做啊?省里出台了《仙星湖保护办法》这是给我们的一个机遇和机会,错过了很可惜的。只要我们把框架搭好,其他的可以一步一步的来。”杨喜功说道。

  “那我想问问杨县长,这是五年呢还是要十年呢?你就敢说以后我们的继任者会按照我们制定的这个思路发展下去,万一我们搭好了架子,人家没有我们的耐心,否定了这个发展方案,那不是成了劳民伤财的重复建设了。到时候受伤害的还是老百姓啊!”郭鹏感叹道。

  是啊,领导们都是由任期的,最多也就两届十年,这还要是有上级领导支持你的情况下,否侧一个任期不满就有可能换岗位,杨喜功的这个计划是一个长期规划,十年内要想完成是很不可能的,下一届领导们是不是还愿意照着这个发展规划走下去,是一个天大的问号,领导们都是需要政绩来升迁的,像这种发展规划太慢,太不适合有上进心的领导,拆拆建建的事情还发生的少吗?都是因为领导们急需政绩,而拆和建又是最快体现政绩的事情。你要说这些地方的领导都没有一个科学的、长期的、有效的发展规划吗?那肯定是说不过去的,但真正去这样做的却是很少,为什么呢?还是为了政绩,我这前任帮你在这里栽上十年的树,后任直接过来就乘凉了,你升官了,我却原地踏步甚至后退了,这种事谁愿意干?我不给你后任的使绊子、扯后腿就算我有官德了。

  在继任者是否继续执行前任发展理念这个未知的敏感话题上,杨喜功明智的选择了闭嘴。端着水杯往后靠了靠,找了个舒服的姿势,一副听着你们聊的架势。

  听了一大早还没有发过言的潘川江部长忍不住了,开口说道:“杨县长的这个构想是很富有吸引力的,但关键问题是耗费时间太久,时不我待啊,主席曾经说过‘只争朝夕’。我们现在制定这么一个耗时、耗资都很大的计划,先不说以后的事情怎么样,就是起头的工作怕也不是我们能搭建起来的。”

  杨喜功抿抿嘴没有出声。

  县委办李云剑副主任理了理额前的头发,开口说道:“我是本乡本土的玉川人,只要是对玉川人们有利的事情,我都是支持的,杨县长的规划能为玉川的人们带来更大的实惠,在这个事情上我是同意按照杨县长的理念来建设玉川的。至于在这个事情上我们这一届班子是不是会得到上级的肯定和前期阵痛时期人民的支持,这个还真不好说。但是和玉川人民的福祉比起来,我毫不犹豫的支持这个理念。”

  白少帆还是第一次见到人送外号“老好人”的李主任这么旗帜宣明的支持一件事情。白少帆不得不佩服起人家老一辈无产阶级党员干部的无私胸怀,简简单单一句“和人民的福祉比起来”,这可不是谁都能抛开个人利益说的话。

  王嘉伊轻轻的点了点头,也算是重新认识了一番县委的大管家。

  经过了冯金山案件的白占江和陈奎对王嘉伊在京城的背景有了一点很浅显的认识,因而没有急着发言而是把目光看向了王嘉伊。张洁以前只管宣传部的事情,其它的决议上很少发表意见,但在冯金山的案件中,只有王嘉伊是一直相信自己,帮助自己的,她心里上的天平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向王嘉伊倾斜了。

  杨喜功已经不慌不忙的掏出了一支烟抽了起来,本来杨喜功提出这个发展理念就没有想着能够在常委会上通过,他太明白官员们的心里了,其实连杨喜功自己都觉得这个规划有点可笑,倒不是说他自己考虑的不够好,而是花费的时间太长,在他坐在了县长的位置上,发展经济是他的责任,而其玉川现在也遇到了建国以来最好的机会,如果自己把这个机会放过了,自己都过不去自己心中的坎,因而他的心里很平静很无所谓,王嘉伊是下来镀金的,只要玉川不出太大的问题,升迁是必然的,自己只要不给她捣乱,跟着她的步伐,王嘉伊升迁了,他自己也可以媳妇熬成婆,坐上书记的位置。规划通过了反正有你王书记在前面顶着,干成了大家都有成绩,干不成了书记也是第一责任人,只要我把我该做的做了,该说的说了也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