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之刘敬舆 第131章 伏家小聚
作者:郑家三哥的小说      更新:2019-04-15

  四人在殿内又谈了一些细节和筹粮之事,最后刘协一连下了四道旨意,命人连夜出城送去河内、冀州、青州、兖州濮阳。

  事情商量已毕,众人散去,回去的路上,伏完将刘基喊住,笑道“敬舆,这么晚了,便到家中用饭吧,你岳母也想见见你呢。”语气中尽含老人对子女关爱之心。

  刘基心中一暖,点头答应道“如此便叨扰大人一二了。”

  “诶,都是一家人了,何来叨扰一说,往后啊,也别一口一个大人了,显得生分,直接称呼泰山,岳丈便是。”伏完笑道

  刘基伸手搀着伏完边走边说道“既如此,那小婿便厚颜叫您老泰山了。”

  “这就对了嘛,这叫的我心里舒坦的紧。”伏完哈哈笑道

  二人一老一少慢慢悠悠的向伏家宅院走去,身后跟随着许褚、董袭二将和近百名骁勇之士。

  二人进院时,孟氏和伏寿还有伏完长子伏德一家正在院中拾掇粮谷、腊肉还有一堆皮毛及其它器物和细帛。

  这些都是刘基从北地匈奴手中所获,进城后刘基便吩咐太史慈等将领,带着人把东西分别送到朝中大臣家中,因为数量有限,所以每家都不是很多。

  不过伏家却例外,在城外时诸将便得知刘基又添了位伏夫人,所以送到伏家的东西只比天子少了那么一点点。

  孟氏见一年轻将领跟在伏完身边,上下略一打量,对伏完笑道“老爷,这位将军可是吴侯?”

  “呵呵,正是,敬舆啊,这位是寿儿的娘亲,也是你的岳母。”伏完手捋须髯,转头对刘基笑道

  “敬舆见过岳母大人。”刘基抱拳躬身一礼,对孟氏说道

  孟氏见刘基虽身着甲胄,但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气质,心中暗赞一声,连忙向屋内礼让,笑道“敬舆不必拘礼,院子有些乱,你们快些进屋吧。”

  那边伏德夫妻二人冲着伏寿挤眉弄眼,伏德妻子柳氏贴在伏寿耳边笑道“父亲大人真是疼妹妹,给妹妹寻了个美郎君。”

  伏寿羞得脸色娇红,低着头不敢去看柳氏,更不敢看向刘基。

  旁边伏德见到伏寿一脸娇羞模样,不禁嘿笑出声,那边伏完听到后,一指伏德,对刘基说道“这是我不成气的长子,名伏德、字雅均,得陛下恩典,现居考工令,雅均啊,还不快来见过吴侯?”

  伏德一正神情,快步走到二人身前,躬身一礼说道“见过父亲,见过吴侯。”

  刘基回了一礼,笑道“此处不是朝堂,兄长喊我敬舆便是。”

  伏德长相酷似其父,性子很随和,听罢,上前挽住刘基手臂,对刘基笑道“敬舆,我们正在给妹妹挑选丝帛,你也一并来啊。”

  刘基闻言抬眼向伏寿看去,二人目光一触即分,心中皆是一荡。

  伏完抬手给了伏德一记爆栗,斥道“胡闹,如此紧要之时,你倒是心大。”

  伏德揉着脑袋,一咧嘴,笑道“父亲莫气,气坏了身子可是我大汉之一大损失啊。”

  伏完鼻孔中长出一口气,毕竟有刘基在旁不好深斥伏德,压了压怒气,沉声说道“一同进屋吧,有些事正好交你办,夫人,你们也来吧。”

  屋内只有一个简易的案几,也没有软垫,只在地上铺了一层用麻线束成的草垫,草垫束的很紧凑也很平。

  伏完跪坐在案几后,刘基在其左下手坐下,右边坐着伏德,孟氏领着寿儿和媳妇柳氏,坐在伏完对面,由于草垫尺寸所限,六人紧紧围坐在一起。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孟氏右手边的伏寿正好紧挨着刘基,伏寿娇脸似火,呼吸也变得有些重,刘基能清楚得嗅到伏寿身上传来的少女体香。

  伏完似乎也觉察到了此点,略显尴尬的看了眼刘基,说道“哎,境况如斯,礼数不周,让敬舆见笑了。”

  “岳丈说的哪里话,今日敬舆坐于此,便与伏家休戚与共,结为一家人,既如此,一些俗礼又何必在意。”刘基看了眼伏寿,眼眸清澈无丝毫杂念

  伏完赞同的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敬舆之言在理,非常之时,也顾不得许多了,既然陛下已经下旨赐婚,不如挑个良辰,便将小女迎娶过门,也算了啦老夫一桩心事,还能给陛下冲冲喜,不知敬舆以为如何?”

  “这...”刘基心中暗暗叫苦,日间得知赐婚之事时,身边吕雯的神情犹在眼前,何况与吕雯婚约在前,江东还有袁莹在日夜等着自己,自己要在此处成亲,岂不辜负了她二人之心?

  刘基一脸犹豫不决,令孟氏几人皱眉不已,刘基身有婚约之事,已不是秘闻,心中暗道“难不成因我伏家窘迫,地位不如那袁术、吕布,欲要将伏寿收为妾室不成?”

  别看有天子赐婚,以如今形势和刘基的地位,真要收伏寿为妾,恐怕天子也不会说什么,这点屋内几人甚至包括伏寿自己也心中清楚明白。

  伏寿眼中悄然含泪,心中哀苦“按父亲的意思,三书六礼等婚娶礼俗已免去,如今看刘基的样子,难不成连迎娶过门也要免了不成?若如此,自己还有何面目存于世上,进了刘家,又以何身份自处?”

  “怎么?敬舆有何为难之处?不妨讲来。”伏完见刘基一脸为难之情,倒没有孟氏几人那般心思,虽然和刘基接触时间不多,但以他多年的识人之能,看得出刘基是位重情重义之人,绝对做不出令伏家难堪的事来,遂开口问道

  几人的神情刘基一个不落的看在眼中,尤其是伏寿泫然欲泣的样子,心中怜惜不已,斟酌了一番,开口说道“岳父之意,敬舆心中明了,但敬舆之前已有两门婚约,如今她二人一人在军营、一人在江东苦候,倘若敬舆在此完婚,岂不有负她二人?

  何况成亲乃终身大事,以洛阳眼下境况,筹办婚礼恐怕简之又简,伏小姐天生丽质,如此草草完婚,二老又怎能忍心?”

  伏完几人听后,神色舒缓下来,纷纷点头,表示理解,伏寿偷偷拭去眼角泪水,心中落下一块巨石,暗想刘基有情有义,还能够替自己考虑,心中甜蜜不已。

  伏完手捋须髯,点了点头,叹道“本想借着婚事让天子高兴高兴,但敬舆所言之事,在情在理......哎。”

  孟氏在旁开口问道“那敬舆想如何迎娶寿儿呢?”

  刘基拱手对着屋内几人施了一礼,正色道“我欲待返回江东时,同时迎娶三位妻子,三位妻子无论身份贵贱、家世如何,只要是我刘敬舆的妻子,便都是正妻,没有侧室、妾室之说。”

  孟氏听后,握住伏寿手,对刘基笑道“有敬舆这番话,我便放心了。”

  “三位正妻?岂不有违常理?”虽然伏完恪守古礼,但为人并不古板,自己女儿能与两个诸侯之女平起平坐,也可以了,只要寿儿过去不受气就行。

  “也好,就按敬舆说的办,雅均,你那个考工令也别干了,随敬舆回江东,一来陪伴你妹妹,二来也随敬舆多多磨练磨练,敬舆你看如何?”伏完说完后,看向刘基问道

  刘基一笑,怎能不明白伏完之意,拱手回道“江东如今有很多职位还虚悬,若雅均兄肯去就任,再好不过了。”

  伏完听到刘基同意,心中高兴,瞪了眼伏德,沉声说道“你可愿意?”

  “愿意,当然愿意了,我早就听说敬舆将江东治理的如世外桃源一般,正好想去见识一下呢。”伏德忙不迭的点头应道,心想,跟着天子来回奔波,遭了大罪啦,几番死里逃生,如今有机会能跟着刘基去江东过安稳生活,怎能不愿意。

  旁边柳氏也心中欢喜,拉着伏寿的手,笑道“日后,便又和妹妹在一处了,我还担心会和妹妹分开呢?”

  伏寿娇羞的不知如何回答,只是用眼角余光看了看刘基,孟氏为了避免女儿害羞难堪,拉起二女,说道“你们先聊着,我们娘仨去做些饭菜。”

  刘基连忙起身,说道“有劳岳母了。”

  时间不大,一锅野菜炒腊肉端了上来,伏寿几人围在锅旁,一边吃一边听着刘基与伏完谈论着实事和出道以来的经历,听得伏寿眼中异彩连连。

  刘基吃着野菜,口中虽苦,但心中却是又暖又开心,世间之事就是这般,只要开心吃什么都香,反之亦然。

  却说长乐卫陈炜到了冀州邺城,面见袁绍递上天子刘协诏书,又述说洛阳之事,恳请袁绍即刻调运粮草以解洛阳困境。

  袁绍好言安慰了一番陈炜,便将其留在驿站,好吃好喝招待着,又命人严加看管,将陈炜软禁在城中。

  “袁公,陈炜似乎已有察觉,日间欲要出城,被城门守将张南发现,借口没有主公之令,将其劝了回去。”

  议事大堂内,袁绍立于墙壁前听着郭图从外带回的消息,眼睛却紧紧盯着墙壁上那幅幽州地图。

  “哦,我知道了,李炜与我毕竟是世交,不要难为他,多派些人看紧点,只要不出城,随便去什么地方。”袁绍背负双手,沉声说道。

  “喏”郭图得了袁绍指示,欲要离开,转身看到沮授怀抱一匹黄绢,一脸急色的步进大堂,遂驻足立在一旁。

  急促的脚步声,使得袁绍不悦的眉头一皱,回头见来人是沮授,略微惊讶,问道“则注,何事如此慌张。”

  “袁公,天子将孔融召回朝中任大鸿胪,改任吕布为青州刺史,又奉张杨为并州刺史。”

  沮授一口气说完,连忙将怀中诏书递给袁绍,又说道“诏书上还言及,洛阳粮绝,天子欲要征调并州粮草,特命新任并州刺史张杨和征北将军刘基领军征调,希望袁公派兵配合行动,同时希望袁公能够与公孙瓒罢兵言和。”

  “什么”袁绍一把将诏书打开观瞧,看罢片刻,怒目圆睁,震惊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