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乱之逆血 第五十六章 王府宴客
作者:燃烧石头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韩靖竖起招兵大旗,只三日时间,便有万余人前来效力。这万余人都是鲜卑族人,骨子里流淌着祖先好战的血液,弓马刀枪也有一定的基础。

  大魏原是北方的鲜卑族,习惯了在马上四处征战的日子。后来太武皇帝平定中原,百余年来都无大的战事,鲜卑族人也从马上下来,跟汉人一样,过起耕读的日子。这样的生活虽然安逸,但大多数的鲜卑人都对祖辈的生活方式心向往之。正在闲得发愁,这西秦却来入寇,此时不重新拾起祖辈留下的战刀,更待何时?这也是杨成器、韩靖对募兵如此有信心的原因。

  三日之内,朝廷又连续接到宇文浚的求援急报。韩靖见已经招有万余人,而且看似有一定的战力,便到宫中请旨,欲将这万余人先发往衡江。说是请旨,皇上自然是见不到的。

  安思远对衡江的局势是忧心忡忡,远没有其他人那么乐观。此时见已募得万余人,如若先行前往,也能给宇文浚增添一些兵力,说不定就能多支撑几日,等到后续大军的到达。于是与杨成器、高津二人又商议了一番,便以皇帝的名义准了韩靖的奏请,让韩靖挑选一名得力的先锋,带着这些新兵先行前往衡江,韩靖则留在京城继续募兵。

  韩靖见旨意已下,便不再迟疑,将这万余人交给部下桓玉,由他率领着前往增援。那桓玉也是一员老将,跟随着韩靖多年,故而韩靖才将这先锋的重任交给他。

  第四日清晨,桓玉便带着这万余新兵,由京郊大营出发,开赴前线去增援衡江大营。

  …………

  云阳城内御马巷,康王府中正在宴客,桌上共有五六位客人,除了康王元钧之外,其余的都是朝中支持他的心腹大臣。房中只留下一个老管家在伺候酒菜,其余闲杂人等早被远远的赶开,看来他们正在商议机密之事。

  那坐在上位的康郡王元钧,面如冠玉,丰神俊朗,倒是一表人才。只是细看下去,眉宇之间却带着一丝阴柔之气,与他的气质大不协调。此时的他意气风发,对着几位朝臣虽然故意做出礼贤下士的谦谦君子状,却掩盖不了那骨子透出来的一股傲气。

  本来绍统天子没有嫡子,按照立长的规矩,这康王元钧早就该被立为储君。可是由于生母孙贵人不被父皇所宠爱,连带她的两个儿子也不被皇上所喜,所以至今没有预立东宫。不过虽然没有立元钧,也没有立他的胞弟元镶,这让元钧是又喜又疑。喜的是,只要储位一日没有落入别人手中,自己就还有机会;疑的是,父皇就自己与元镶两个儿子,却两个都不选,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眼看元镶对这储位也是虎视眈眈,手下拉拢了一大批文臣武将,大有与元钧一较高下之势。如今父皇的年事已高,一旦突然驾崩,在储君名分未定的情况下,这之后的局面就不太容易控制,说不定会出什么大乱子。

  所以元钧与那一班谋士,也是挖空心思,只要朝廷有什么风吹草动,就拿来为立储之事做文章。这日正是桓玉带着一万新兵出发的日子,元钧选在今日宴客,恰与此事有关。

  “那桓玉今晨带着一万新募的兵丁,早早的就离开了京城,看来衡江的局势是万分凶险的了。可安思远那几个老家伙,却将这件事死死掩住。杨成器还在朝廷上轻描淡写,说什么虽有西秦入寇的消息,经打探,不过是一些零星摩擦。如今募兵西进是为了扩充军备,锻炼新兵,以备将来不时之需。尽然把我等都当做小孩子糊弄,各位大人说可笑不可笑?”说话之人是工部右侍郎张大时,“糊弄我等也就罢了,这等军国大事竟然瞒着康王殿下,这眼中还有没有主子了?”

  一旁的太子洗马梁自行接过话茬,“安思远与杨成器、高津等几个老贼仗着皇上的宠信,眼里只有皇上,几时将殿下当过主子?”

  元钧却微微笑道:“安相国与杨、高二位大人,都是我大魏的柱石,对皇上一片忠心,那是理所应当的。此次西秦入寇之事关系重大,他们几个老成谋国,既然这样处置,必然有他们的道理。至于本王嘛,也不在乎那些繁文缛节,只要他们一心为国就好。”语声虽柔和,眼中却闪过一丝难以觉察的阴厉之色。

  “殿下有人君的气度,那是臣等的福气。可是那安思远等人向来不与殿下交往,对这立储之事不知到底作何想法。如若他们是站在硕王一边,凭他们在朝廷的威望以及军中的势力,对殿下可是大大的不利。”户部尚书贾牧之一开口,便提到立储的大事。

  “倒也没有听说安思远等人与二弟走的很近,不知道他们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元钧也有些疑惑。

  “殿下不可以掉以轻心。皇上只有你与硕王二位男嗣,这大魏的江山,将来是一定要传于你们其中一人的。他们既不向殿下靠拢,又不与硕王交往,难不成等皇上大行之后,要追随他于地下?这其中必有蹊跷。”贾牧之为人老谋深算,心思极活。

  梁自行又接着道:“如果这是这样,倒省了殿下许多事。只怕他们表面上谁都不帮,暗地里早就倒向了硕王,那可就大大的不妙了。为今之计,既然拉拢不得,还是早做其他打算的好。”

  “梁大人说的不错,既然不能为殿下所用,不如……”张大时习惯性的看了看四周,然后又手做了个虚划脖子的手势。

  贾牧之道:“此事万不可行,他几人在朝中耳目众多,身边侍卫也众多高手,要行此事,绝对难以成功。反而容易惹火烧身,坏了殿下的大事。不过嘛,也不是无法可想,眼前就有一个机会,虽然不一定能治他们的罪,却可以扫扫他们的威信。不过这件事不能由我等出面,最好找几个不相干的御史去实施。”

  “贾大人就别卖关子了,有什么好的主意,说出来我们听听,大家伙也好合计合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