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人类的负面情绪,多种多样,可以统称为烦恼。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大环境下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但它“令人痛苦”的这个本质功能,超越时空,无视阶层,永恒不变。
无论什么身份地位、无论美丑穷富,有几种逆境是无人能免的。它们分别是:老、病、死;讨厌的常在眼前;喜爱的常要分离;真正想要的常得不到。这些都是能令绝大多数人感到厌恶不快却又无法完全躲避的。
战争、饥荒年代,人为了如何躲避杀戮、寻找食物,而陷入长时间的恐慌和忧虑。和平年代,人们为了男女****、名利地位的得失,同样恐慌和忧虑。
想要争夺或保有的具体事物随着环境而千变万化,战乱、饥荒时的一块树皮、一个窝头,一个能藏身活命的洞穴;和平年代的一个美女、帅哥,一笔钱、一个官位,他人的一句赞扬等等,都可以引发人类的互相伤害甚至是杀戮,心中充满恶念,各种欲念紧紧缠缚在心灵上,没有真正的幸福愉悦。
我们不可能做到让生活中永远没有逆境,但可以做到永远不因为逆境而烦恼。
而本文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家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心理素质。这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环境、制度下都是必要的,因为它可以保证你的心理幸福指标永远处于最高水平。
所有人产生负面情绪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不能掌控自己的心念(意识),一切烦恼、痛苦以及不自信都由此而生。
人的所有言行都是由心念决定的,而言行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吉凶祸福,所以本文的根本目标就是帮助大家学会掌控自己的心灵,我们要力求做到“制“心,甚至是在必要时“停“心。
也就是说,我们要做到,经过训练后,无论面临多么恶劣的情况,都能冷静、理智的控制情绪,尽量做到心中不愤怒、不悲伤、不忧惧、不焦灼,永远淡定从容,充满自信。并且在生活中通过尽量做正确的选择来趋吉避凶,提升自己的格局。
因为金庸先生作品角色众多,性格各异,现实中人都可以找到与之相似之处。
本文将借着大家对金庸作品的熟悉,以小说中角色的言行和心理活动为引子,阐述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减少烦恼和痛苦,通过控制内心来获得强大的心理素质、提高自信心,转变理念以尽量避免逆境和伤害,并提高自己的格局,得到幸福和平安。
所以,对小说情节和角色本身绝无褒贬、爱憎,一切都只是论证观点需要。
本文阐述的心理训练法,分为三个步骤,一、看破,二、放下,三、自在。
为何要这样排序呢?因为看不破就是痴迷,有多少种痴迷就会有多少种困惑、执著和痛苦。只有看破了才能放下,不放下就不能自在,不自在就得不到心灵的真正平静快乐和自由。
郑重声明一点,无论我倡导什么观点,只是说这个方法适合我,也可能适合一部分人,但不可能适合所有人,希望大家尽情的质疑、剖析。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我们绝不轻易排斥其他观念和方法,攀登一座高峰,一定有多个途径。
有智慧的人,绝不会盲目崇拜任何权威人士和理论,世界上没有人能掌握所有的信息,看透所有的规律。凡是号称自己掌握了终极真理,企图用自己的思想一统人心的,不允许质疑的,必是极大的祸端。
第一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童年时的我们,父母和老师给我们编织了一个阳光明媚、蓝天白云、春暖花开的世界,一切那么温馨美好,我们基本没有怀疑的能力。别人说什么,我们信什么,眼中只能看见事物的表象,这时候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就好像《笑傲江湖》中的仪琳,《天龙八部》中刚下山时的虚竹,《书剑恩仇录》中的香香公主喀丝丽。他们生理上已经是成年人,可心理上却仍是懵懂无知的孩子,对人情世故几乎一无所知。
生活中常有这种不了解社会险恶的人:他(她)们会随便借大额金钱、借车给他人;随便做担保人;独自搭乘陌生人的车;与不知根底的人交往过密,泄漏个人财产信息、家庭住址;与陌生人、网友或“朋友”带来的“朋友”酗酒到深夜,独处在封闭空间;帮“朋友”打架;等等。毫无防范意识,最终导致人身安全被侵害,财产受重大损失,甚至是被杀害。
令人惋惜之余,也不禁想说一句,作为一个成年人,对可能有人身危险或大笔财物损失的情况一定要避开,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古人早已经提醒了我们,可有些人就是不重视啊。
成年后离开父母的保护,这社会对你来说就是黑暗森林,稍有不慎就会成为别人的猎物,安全意识、防范心理一定要学习啊,不能在潜意识里总是拒绝成熟,社会永远不会因为你纯真、懵懂就对你格外呵护,所以也不要奢望这个理由会得到所有人的同情和善待,世界上不可能都是宽容并且遵守规则的善良人,永远都会有抢劫犯、诈骗犯、强奸犯、杀人犯的存在,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你想象中的美好和公平。
更可怕的是,一个普通人,在酒精或黑暗以及大笔财物等因素的诱发下,也可能突发犯罪,即便身边的熟人甚至亲人也并非绝对安全,80%的刑事案件都是熟人对受害人实施的犯罪。
《射雕》中王罕与札木合欲伏杀铁木真,郭靖报讯,铁木真虽然怀疑,却也要严加戒备,原文:“铁木真身经百战,自幼从阴谋诡计之中恶斗出来,虽觉王罕与札木合联兵害他之事绝无可能,但想:“过分小心,一千次也不打紧;莽撞送死,一次也太多了!”命令次子察合台与大将赤老温:“回头哨探!”两人放马向来路奔去。”
我们研究学问和面对生活处理一般事务时,要按照正常概率分析、决策,但涉及生命安全的事,只要有万分之一的概率,都要防备。
好比说,只要有人因为边充电边玩手机导致爆炸,那我们就坚决不做这样的事;只要有人因为给亲朋做借贷资金担保后,借债人消失,担保人一生都要替他人偿还巨额债务,那么这种担保我们就万万不能去做。有些代价我们付不起。
你要明白,只要利益足够大、风险足够小、各种诱因具备时,任何人可能会出卖或直接伤害任何人,不然,你以为“易子而食”的成语是怎么来的,你以为女孩长大后为什么不能和亲生父亲、哥哥睡在一起。
亲生父母都可以为了活命将子女推向死亡,你以为还有什么恶事是人类做不出来的,所以,任何时间、地点,面对任何人,都不要彻底放弃自己的防范意识。
当然,凡事不可望文生义、僵化理解,大多数正常情况下,正常的家庭中,父母相对于外人来说,还是一生中最可信任的人。
每当有此类恶性事件发生时,都会有人提出,要大家学会保护自己,不要轻信他人,不要置自己于险地。
这时就会有另一种观点跳出来说,你们不谴责犯罪者,反而怪受害人没有防范意识,这有碍于伸张正义。他们认为,真正的公正社会应该是,三岁小儿手托重金行于闹市,也不能有人觊觎、抢夺;绝色美女醉卧暗室,也不能有人动心、动手,否则就是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和人权,他们认为,只要我不做违法的事,无论做什么都不应该有风险,不应该有人伤害他们。
道理对不对呢,放在书本上是对的。放在生活中,稍有阅历的人都知道这种观点是多么脱离现实的空谈。提出这种观点的人,要么是真的幼稚,要么是居心叵测。要知道,自由度和风险度从来都是成正比的,法律和警察不可能24小时贴身保护你,有些场合只能靠你自己来预防危险,毕竟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还有些人遇事喜欢较真、讲道理,却判断不出局势是否危险,对方是否接近失去理智,自己是否有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古语有云“天子尚且避醉汉”,无论你占了多大的道理,与情绪随时失控的人争执,对你的人身安全都是危险的,因为对方很可能会直接武力攻击你。
《倚天》中的司徒千钟和夏胄面对人多势众、杀气腾腾的峨嵋派,直斥其非,终招来杀身之祸,这就是例子啊,这二位也是在维护心中的正义,可是有一个词叫做“审时度势”,要分辨出是否敌强我弱啊。
就好比说,一个文弱青年,见到六、七个光头纹身、醉醺醺的彪形大汉随地小便,偏要维护正义,去直言谴责对方,那绝对是招惹祸端的行为,不值得提倡,我绝不是谴责这个青年的行为,而是提醒其他人注意安全。
从政治层面上讲,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从生活中讲,与无理性、无道德的人发生争执时,真理就只在拳脚之间,没有警察这种国家暴力机器保护你,你又打不过对方的时候,就算你掌握了宇宙终极真理也没用,不肯退让,就一定会被打甚至是被杀,世事就是这么冰冷。
请不要说,为了维护正义就应该奋不顾身的话,那得是为了救人性命的时候才值得牺牲,其他的就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随便忽悠别人勇于斗争的牺牲,以大义害人,往往是身处高位者为了实现自己目的的谋略,一将功成万骨枯而已。
真正应该倡导的是,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当然,如果你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愿意为正义牺牲,那我尊重你是舍身取义的英雄,但我永远不会提倡所有人都去为了某些理念去牺牲生命,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平安的活着太重要了。
再者说,正义这个定义不是那么简单的,要从更高远的角度去分析思考,这个后文会详细说明。
我们绝不是说心怀纯真和正义感是错的,这是宝贵的品质,一定要藏在内心深处,并保持一生,但各种谋略和戒心一定要学会。
退一步海阔天空,心理素质强大,有自信的人,绝不会在意一时的忍让,他明白自己的价值所在,不会因此而自我否定,所以韩信会忍受胯下之辱,而小混混会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因为小混混没有其他的自豪点、自信点,只好靠滥用武力支撑自己。
从有人类至今,互相欺骗以及恃强凌弱的伤害就没有停止过,没有人、也没有任何制度能彻底改变这一点。因为从整个人类的范围来看,人性中的自私和阴暗永远不会消失,虽然随着社会规则和法制进步可以淡化这种同类相残,但永远不会绝迹,我们的社会不是天堂,虽然目前是和平年代,但血腥和罪恶一直都在。
我们当然应该呼吁政府用法律制约的方式尽量防范和制裁犯罪,也应该用弘扬道德的方式化解人们心中的犯罪欲望,但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明白,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所以在一个道德和法制都不完善的环境里,还一定要通过自己的谨言慎行和足够的防范心理以及智慧来避免不法侵害。
犯罪的人自有法律去惩处,对他们的惩罚和谴责自然就会运作,社会从来就不会姑息他们,如果他们没有收到相应的惩罚,舆论自然会呼吁严惩之。而提醒善良的人们学会保护自己又有什么错呢。
就好比,无论何时离家,都应该锁好房门,因为我们无法预料小偷何时光顾;无论你如何遵守交通秩序,过马路时也要左右瞭望,因为无法预料别的车是否会闯红灯。对人际关系的风险就应该是这种心态去防范。
大家可以看到新闻报道中,一些身家千万的富商,听信了银行工作人员高息揽储业务的谎言,在对方的热情规劝下,把钱存入该银行,结果大笔存款消失,这就是智慧不足啊。
其实只要明白两个浅显的道理就不会上当,一是“天上不会掉馅饼。”高回报的东西一定有高风险,这是定律,不可被贪心蒙蔽眼睛。二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银行员工又不是你亲生儿女,极其热情的鼓动你,明摆着是有问题,他自己没好处,岂能如此卖力。
我们没有能力去迅速改变社会,只能设法改变自己去适应它。穆罕穆德召唤大山过来,大山不动,就只能他向大山走过去,这就是大智慧。
一个人如果能够平安到老并寿终正寝,中间没有因为自己的抉择而受到重大的伤害和挫折,那是一门高难度的技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人性中最深刻的善与恶,努力学习生存知识和社会规则,这种智慧也是强大心理素质的一部分。
大唐重臣郭子仪在晚年,退休家居,享于声色。
有一天,卢杞来拜访他,他一听到卢杞来了,马上命令所有女眷,包括歌伎,一律退到大会客室的屏风后面去,一个也不准出来见客。
他单独和卢杞谈了很久,等到客人走了,家眷们问他:“你平日接见客人,都不避讳我们在场,谈谈笑笑,为什么今天接见一个书生却要这样的慎重?“郭子仪说:“你们不知道,卢杞这个人,很有才干,但他心胸狭窄,有仇必报。长相又不好看,半边脸是青的,好像庙里的鬼怪。你们女人们最爱笑,没有事也笑一笑。如果看见卢杞的半边蓝脸,一定要笑,他就会记恨在心,一旦得志,你们和我的儿孙,就没有一个活得成了!“
不久卢杞果然做了宰相,凡是过去有看不起他、得罪过他的人,一律不能免掉杀身抄家的冤报。只有郭子仪的全家,即使稍稍有些不合法的事情,他还是曲予保全,认为郭令公非常重视他,大有知遇感恩之意。这个故事,年轻的朋友看了觉得可有启发?
所以呢,对于这类朋友,推荐看一看《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如果觉得看不进去,那最起码读一读《增广贤文》上篇、《鹿鼎记》,尤其是《连城诀》更是必读,看看凌退思怎么活埋了女儿,戚长发怎么对待女儿和徒弟,万圭怎么杀了妻子戚芳。
有善于思考的朋友,可能会提出疑问:“人性有阴暗,我们知道,但也有美好的一面,你只强调黑暗面,这不客观,目的可疑。”请放心,我不会为了论证个人观点而歪曲或遮掩事实。这其中自有深意。
简而言之,一个人如果不能深入了解一切人性的残酷,那就无法保护好自己,就不能真正懂得珍惜一切美好,也无法具备抵抗重大挫折的能力,那就永远不能踏入更高的心理层次。
再说直白些,就是提高你的心理阈值。当你了解“卧薪尝胆”后,就能明白当一个人为了争得利益时,可以如何恭顺到低贱谦卑、关怀到问疾尝粪的程度,如果信以为真了,就是他翻脸无情的时候。如果深刻理解了这一点,生活中谁还能骗得了你的感情和财物呢。
当你对“人肉军粮”、“易子而食”、“骨肉相残”等见怪不怪后,你就绝不会因为亲朋好友或父母爱人的背叛、出卖而震惊不已,导致世界观、人生观崩塌而悲伤欲绝。和那些惨绝人寰的事比起来,这些小小的伤害岂不是太小儿科了吗,大可以轻叹一声:“果然不出我的意料。”然后轻松放下。
也就是说,凡是别人对“我”残酷的,我们因为已经提前预料到了,可以尽量的无动于衷、平静面对,避免了过分的伤心或愤怒。凡是别人对别人残酷的,我们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阻止并悲悯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