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 第一百三十一章 鹬蚌相争(下)
作者:澹宁居士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奕䜣顿了顿,接着说道:“撒丁虽然今年来风头正健,但是忙于国内的统一战争,没有称霸欧洲、恢复罗马帝国荣光的意愿。此外,撒丁毕竟还只是个小国,国力与英、法、普、俄相比也还有很大的差距,很难指望得上。至于美国,一方面并不是欧陆国家,与俄国素无争端。此外,美国一直恪守‘孤立主义’政策,向来不介入欧陆的争端内战。另一方面,美国内战刚刚结束,虽然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毕竟国力空虚,短期内也难以成为俄国的现实威胁。这么看来,世界强国竟然悉数不能为我所用,这个方案的可操作性就值得推敲了。”

  听奕䜣发表完这番宏论,张继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的微笑,他浅浅地啜了一口茶,鼓掌道:“精辟……精辟,王爷您对这几个世界强国的现实国力和外交政策的分析绝对称得上是精辟,特别是对它们现实国情对外交政策的影响的分析尤为到位。但是,您却忘了一件事情,我并没有预设要拉拢一个世界强国作为俄国的对手这个条件啊。”

  听张继这么说,奕䜣脸上露出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他定定地凝视着张继,说道:“你的意思是……”

  张继点点头,一字一顿地说道:“我的意思是,我们扶植一个弱国,诱导它产生与俄国抗衡的意愿,帮助它获得与俄国抗衡的实力,最终使它成为俄国的现实威胁,使俄国无暇南顾。”

  奕䜣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张口结舌地说不出话。

  半晌,奕䜣才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个国家就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它必须是俄国的邻国,最好边境线还比较长,否则所能起到的牵制作用就极其有限了。第二,两国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争端,至少也要有产生争端的潜在因素,比如存在争议的领土、对资源的争夺或者民族和宗教的矛盾,争端的历史和产生争端的潜在因素是产生仇恨的根源之一,而没有仇恨,就没有敌对。第三,它目前必须足够弱小,最好还和我们相邻。这样才能保证它基本上是在我们的扶植下强大起来,也才能保证我们对它的控制,以免除后患。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扶植的是盟友,而不是潜在的敌人。”

  听到这里,曾国藩笑道:“恭亲王爷,您这条件开的也着实苛刻了,符合这些条件的国家真是少之又少。第一条和第二条还好说,波兰、保加利亚等国近年来都饱受俄国蹂躏,又都与俄国相邻,算是符合条件的。但是想要满足第三条可就真是太难了,与我们和俄国都相邻的弱国也就只剩下朝鲜和日本了。总不能指望扶植它们来牵制俄国吧”,说着,曾国藩向张继投去询问的目光。

  与此同时,奕䜣也将疑惑的目光投向了张继。

  张继笑道:“中堂大人,您说得对,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弱国就只有朝鲜和日本而已,而我的计划就是扶植日本来牵制俄国。”

  奕䜣和曾国藩同时惊呼道:“什么?扶植日本来牵制俄国?”

  张继点点头,胸有成竹地说道:“是的,扶植日本来牵制俄国。”

  奕䜣摇摇头,似乎对张继的答案感到不可思议。他沉思半晌,说道:“你的答案是我所完全没有想到的。退一步讲,即使只能从这两个国家中做一个选择的话,我倒觉得,与日本相比,朝鲜似乎更为合适。朝鲜有‘三可用’。首先,朝鲜自古就是中国的藩属国,世守臣节,与中国的关系一直非常好。大清入主中原之后,朝鲜也继续上表称臣,年年进贡。其次,俄国侵占外兴安岭地区和库页岛之后,就与朝鲜在海参崴地区接壤了,而朝鲜又与我们接壤,无论是由朝鲜发挥牵制俄国的作用,还是由我们发挥压制朝鲜的作用都方便得多。再次,朝鲜国弱民穷,前明万历年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发兵入侵朝鲜,还是靠明军的援助才得以击败日军,不致亡国灭种。这也更有利于我们扶植和控制它。反观日本,则有‘四不可用’。首先,虽然中日两国在盛唐时期关系密切,日本也以藩属和学生自居,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典章制度。但是,自南宋灭亡以来,日本就妄称‘中华道统已绝,汉唐声威不再’,不再臣服于中国。特别是前明万历年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在入侵朝鲜时还数度与援助朝鲜的明军作战。大清入主中原之后,日本竟视大清为叛逆,而将自己说成是中华文明道统之所在,与我们彻底断绝了往来。其次,日本民族偏执而尚武,它在国内刚刚实现统一的情况下就敢于发兵侵朝,倘若我们真的扶植它实现富国强兵,它岂不是会成为我们潜在的强大敌人?再次,日本乃一岛国,与俄国和我们都是隔海相望,无论是由日本发挥牵制俄国的作用,还是由我们发挥压制日本的作用都没那么容易。最后,咸丰三年(1853年),美国海军上将马修·佩里率美国东印度舰队开进江户湾,逼迫日本政府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日本被迫开阜通商。从此,西方列强的不平等条约接踵而至,这也就是著名的‘黑船开国事件’。我想,日本民族应该对西方列强充满了恨意,想在短时间内将他们的仇恨引向俄国,恐怕没有那么容易。这就是朝鲜的‘三可用’和日本的‘四不可用’,松涛,你认为可有道理?”

  张继沉吟半晌,回答道:“恭亲王爷深谋远虑,这‘三可用’和‘四不可用’中的许多问题我甚至都没有想到过。不过,我这里也有‘四可用’和‘三不可用’,王爷不妨听听。”

  奕䜣说道:“松涛,你说,想来你一定会有什么独到的见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