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之宇宙世纪 δ高达
作者:Zeroth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CP|W:466|H:219|A:L|U:http://file1.qidian.com/chapters/20116/29/1933342634449825556743750324963.jpg]]]

  中文译名:德尔塔高达

  英文名:DELTA·GUNDAM(δ高达)

  全高:19.6米

  德尔塔高达MA形态

  本体重量:27.2吨

  发电机出力:2360千瓦

  推进器总推力:92400千克

  感应器有效半径:16200米

  装甲材质:高达尼姆合金

  制造商:阿纳海姆电子公司

  Z计划虽然早在0087年末便以ZGUNDAM的完成告一段落。作为短期内设计、并且完成开发的Z钢弹其带来的效应虽然受到AEUG以及战后连邦的认可,甚至是开发商自身的AE也将此捧作引以为豪的掌上明珠。然而对应各种作战要求的局地改良、全部性的火器以及装甲强化等等...留给这台战争新生儿、号称“第二个V作战”开发计划成果的机体的课题不久便依次浮出水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仍然时至宇宙实际90年代仍未克服的Z计划低成本已经正统量产计划。

  AE并没有满足于ZGUNDAM,AE认为将同样作为杰作机的百式作为探索Z计划可延伸性和量产化的平台不难得出新的答案,而DELTAGUNDAM便是这个过程中的起点也可称之为不可欠缺的断点。

  原本在γ(GUNMA)GUNDAM的RICKDIAS研制完成后,接着进行开发的AE第4台GUNDAM、也就是百式按照原定计划理所当然地被冠于δ(DELTA)GUNDAM的代号。“100”这个形式编号也有存在接于RMS-099之后的说法。但实际上百式的形式编号,采用的是在通常的“MS”后加上主任开发者M.NAGAN博士名字缩写的写法。在当时百式是博士在此计划担任完成的1号机,因此原本预定以MSN-001作为他的编号,可是因为博士强烈的要求“100=百式”这点,经过一番周折才成为了最终我们见到的、也就是最为常见的MSN-100。

  在开发经纬上DELTAGUNDAM虽被认为将百式计划逆发展得到的成果,然而在Z计划迎来成果的数年之后,该时点完成的DELTA之意义、绝对不只是停留在AE将新技术弥补之前的挫败如此简单。虽说本机可以说除了保留Z和百式的优点之外没有导入其他更新的开发理念,但是恰恰这两台机体本身便可被称为87年之前最新锐的集结。从一开始这便奠定了DELTAGUNDAM无可比拟的高完成度,在大部分难题已经得到解决的前提下、新机型的开发过程更为流畅,也注定了完成机的出色平衡性能。

  DELTAGUNDAM采取和ZGUNDAM同样的规格开发,为达成ZCLASS机变形性能方面的标准,部分造型参考了更为接近百式的PROTOTYPEZGUNDAMMSZ-006-X1的设计,特别是该机的头部和盾牌几乎完全采用了原型ZGUNDAMX1的方案。为满足变形需要头部还舍弃了曾在百式投入的IDE系统的机构。强调战场的情报处理和通讯指挥性能的类V字天线、头后部追加的单边天线(SIDEANTENER)以及双眼设计另DELTA在主观印象上更贴切作为一台GUNDAM的特征。

  虽然没有象被称为保用百年的机体如此夸张,但是百式本身都难以让人想象他是Z计划变形结构导入失败后的产物,建立在可靠平衡性以及灵敏性能上的高完成度铸造了百式在Z计划上不可动摇的位置。不久之后推出的各种衍生机也证明了这台机体开发的成功。

  原本ZGUNDAM为了克服变形难题以及为了满足大气圈突入的需要在机翼以及肢体、特别是腿部结构上没有完全采用百式的构造。与之相比之下,百式的活动骨架虽然牺牲了可变结构,但是换来的是超越当时点几乎所有机体的运动性。然而这在DELTA的开发历程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百式对MS装甲的最终形态以及可变MS开发不可欠缺的“可动部露出”等问题对策进行再认证的同时、无意间已经建立了属于该系列的独特装甲风格,意图性地暴露内部骨架并不是因为放弃TMS设计理念带来的欠缺、而是为提高运动性将彻底贯彻机体轻量化作为指标的结果。同样拥有可变能力的后裔DELTA、在该方面与其说接近ZGUNDAM的装甲布局更继承了百式的传统,对于当时最具代表性而且为数不对的ZGUNDAM直系变形结构的MS来说,为提高变形时的安定性和高效化有着不可小视的贡献。

  众所周知,DELTAGUNDAM以及百式特有的涂层显然是比起适应作战环境的隐蔽性更注重视防御性能以及机体本身机能的设计,由于该涂层的秘方属AE独门绝技,之后KARABA以及AEUG自行改修的各种衍生机种在涂层的制造上采用相对粗糙的工艺,并未能实现原机级别的防御效果。虽然这种光束涂层摆脱了只施加于盾牌等消耗品的传统,然而其过高的视认性使一般能力的机师对其敬而远之,这也造就了DELTAGUNDAM为个别ACE专用的尊贵“气质”。在机体进行锐体大气突入时候特殊覆膜同样可以充当耐热覆膜的重要角色,不仅是百式系最具象征性的特点,特殊涂层对DELTAGUNDAM来说早已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为百式一大机动特征的可变翼(FLEXIBLEBINDER),本以作为WAVERIDER形态的主翼而开发,即使是撤消了可变机构后本部分仍然保留了类似的形状,以空气动力学的优秀外型设计以及VG翼的构造似的百式在机动性上有着很大程度的提高,除了在原本对TMS具有突破意义的WAVERIDER形态上起到了更为关键的作用,其赋予机体MS形态在重力下仍然可以对应空中战时发挥有效的机能。DELTAGUNDAM则在原本基础上增加一对可收缩副翼以强化WAVERIDER形态的机动性。

  原本百式的可动翼设计的可靠性早已得到证实,之后该技术在MSZ-006A系以及AMX-107系上的投入同时验证了不久后DELTAGUNDAM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GREPAS战斗时完成的百式当时被定义为高速战斗用MS。DELTAGUNDAM的MS形态在性能上兼容了百式的各种性格,不仅如此,变形为WAVERIDER形态更丰富了百式的战术运用,不仅可以实行比较常见的一击离脱、使用MS形态突近后瞬时变形为MS进行白兵战斗更巩固了百式的开发初衷。同样,以可变并且提升WAVERIDER运用性能为前提,MS仍然能保留原有原本甚至是那之上的运用性能,这在有历来的MS开发史上并不多见;无疑也是DELTA制胜的筹码之一。

  GUNDAM的WAVERIDER形态,外型设计上不仅踏袭了Z系典型的前置喷嘴等风格,本体为了提高该模式下的机动性能于背部以及腿后部更强调空力作用,于Z相比机翼前方增加一对副翼,光担任平衡翼就有两对之多。

  历经近10年之久,最终、结合了Z以及百式各种优点的DELTA·GUNDAM成为了AE憧憬“最强”称号的目标,然而事实上,在对其各种开发雏形进行数次检讨后重新设计完成的这个形态、其显示在原本作为Z计划顶点的ZGUNDAM基础上、可变实验机于变形结构上的又一突破。恐怕在DELTAGUNDAM开发完成的瞬间已经创造新的顶点;与此同时、也为Z计划立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DELTA的开发成功也预示这90年代Z计划发展史将迎来最为光辉的一页。

  在宇宙世纪中,DELTAGUNDAM有许久时间都只能通过网络途径公开的CG模型才得以认识到它的摸样,即使是已经被确认了其直系DELTAPLUS存在的现在,设计基础的DELTA·GUNDAM本身依旧有可能只存在于电脑模拟阶段、其实机是否被真正建造还是个未解的谜题,我们仰望着仍然宁静地沉睡在NAHALAGAMA搁纳库中漆黑的那个巨人,期待着他的“光辉”将会照亮不久之后新一个世纪的未来。

  PS:摘自伟大的度娘。

  根据资料,δ高达之所以在提坦斯时没有开发出来,是因为技术不够,实际上就是MK2的可变装甲当时没有到手。可以看成δ高达为百式+Z高达。

  自然,为了剧情需要,女主会适当地弄一些蝴蝶。让这台机体提前出现,同样的,它的量产型puls也会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