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田园风 第二二章 池塘开工
作者:暮色红尘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空间内,宁远看着栽种不久的竹子,以前播下的那些种子,本想要在空间内培育果苗拿出去的,此刻也都不能称之为果苗了,很多都结了果子,宁远看着那些没被空间泉水浇灌过的果树,枝干瘦的有点可怜,连忙找了水桶开始浇灌那些果树。

  等空间内的事情忙完,宁远走出房间,来到客厅的时候,老村长正坐在客厅和宁国辉聊着什么。

  “叔,我正准备找你有点事。”宁远想起了挖池塘的事情,开口道。

  老村长抽了一口旱烟,笑道:“那感情好,我也正和你爸说找你有点事,你爸说你在后院忙活,我正准备过去找你。”

  宁远进空间之前和父母说的就是在后院忙点事情,后院的面积大,就算有人过去找自己,没看到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小心无大错。

  “那叔你先说吧。”宁远听见老村长也找自己有事就开口问道。

  “前段时间你和我说想要办农家乐的事情,我已经和村里村民通过意见了,大家都没什么问题,再一个就是你办农家乐什么时候开始办,叔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老村长看着宁远道。

  宁远笑了一下,自己正想说这件事情,老村长就先提出来了,直接开口道:“叔,我想和你说的就是这件事情,虽然整体的计划还没完全规划好,不过前期的一些改动我想尽早开始,就像我以前提过的池塘,我准备开始挖了,想叫叔帮我到村里用广播找点人手。”

  “小远,叔一直想问你一个问题,你说办农家乐跟挖池塘有什么关系啊?龙口村那边的农家乐我也去看过,也没看见他们挖什么池塘啊。”老村长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村里人谁都希望有人能带头致富,做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都希望对方能够成功,也会为对方的投入担心,这就是农村人的实在。

  “我挖池塘就是像养点鱼,像我们这里的石斑鱼、将军鱼、桂鱼等等,如果能够养好了,这也是一条不错的赚钱路子。”宁远笑着说道。

  老村长皱了皱眉,道:“这些东西可有不少人都试过,没听说过谁赚了钱的,你有养这些野生鱼的技术?”

  “挖的池塘面积被我规划的很大,池塘一侧靠着山脚,山上有不少的泉水流下来,到时候在挖一条排水沟,免得雨水多的时候池塘的水排不出去,这样的话,整个池塘的水就一直在不停的循环,而且水质没有一丝的污染,应该比现在溪里的水质还要好上不少,用专业点的说法就是模拟生态环境,我觉得成功应该没什么问题。”宁远答道。

  “你说的这些我也不懂,你准备怎么整就整吧,要多少人叔帮你叫。”

  “我准备挖的面积比较大,当然是越多越好,家里没什么事的劳动力,只要愿意的都可以来,越早挖好池塘就越早能投入使用,工钱的话……我也不知道现在村里一天多少钱,老村长你觉得多少合适?”宁远斟酌了一下开口道。

  几年没在家里,外面的工钱他当然有所了解,可是老家这边的工钱他就不是很清楚了,虽然宁国辉和他说过,可是宁远毕竟在大城市读书,农村人的想法有时候很奇怪,他们会觉得在大城市待过的人给的工钱就会高一点,虽然并不是一定,但是如果宁远直接给出价格低了,也怕被人说闲话,给高的话,宁远家现在虽然还清了外债,不过也没什么存款,还真付不起太高人工费。

  老村长摇了摇手道:“工钱就算了,你也是在为村里的将来做榜样,在我们这里劳动力不值钱,帮几天忙不用提工钱的,这事我会和他们说,愿意来的就来,不愿意来的就算了。”

  “叔,这可不行,别人给我干活我还不给工钱,到时候我不被人戳脊梁骨啊,而且我既然要办农家乐,以后需要找人帮忙的事情可不少,总不能每次都叫人白忙活啊。”宁远连忙说道:“再说,这事要是真给村里带来致富的门路了还好说,要是没成功,到时候肯定会有很多的闲言闲语。”

  老村长皱了皱眉头,想了一下开口道:“你说的也有道理,那这样吧,按照盖房子找人帮忙的工钱,一天二十五块钱,你看怎么样?”

  宁远愣了一下,农村劳力确实不值钱,但也没想到这么低廉,开口道:“叔,三十块钱一天吧。”

  不是宁远小气不愿意多给一点,在农村,五块钱的意义和城里人是不同的,他们会算进柴米油盐酱醋茶里,这样算来也不算少,如果宁远给多了,以农村人的那种性格也不愿意接受,而且宁远现在家里的外债刚还差不多,工钱给的太高也拿不出来,如果不是农村人帮同村人干活,工钱一般都到年底才结,宁远现在还真没多余的钱挖池塘。

  听见宁远的话,轮到老村长发愣了,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还有人嫌给出去的工钱太低的?回过神,不由的气道:“这都是二十五块钱一天,你钱多没处花啊?”

  “叔,你听我说,现在外面小工的工钱已经七八十块钱一天了,我也不敢加太多,免得村里人骂我,就多给五块钱,也能鼓励大家的劳动积极性,如果能早点完工,我也能早点开始养鱼,说不定就差这几天时间能多赚不少呢。”宁远笑着开口道。

  宁远说的怕被人家骂是有原因的,在农村,每天的工资一般都是很少变化的,如果谁突然给加工资,一些准备雇人的人家就会不高兴,更有可能会引起一场泼妇骂街的闹剧,这在农村并不罕见。

  “行吧,你说怎么样就怎么样,你也不用担心村里谁会不高兴,现在谁家有钱盖房子啊,你能给他们增加收入,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我等一下回去就用大喇叭广播一下,你准备什么时候动工?日子挑好了吗?”

  农家人的迷信也好,风俗也罢,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是动土的就必须要祭土地,挑选黄道吉日,不过现在倒也不用和以前一样找地理先生,地理先生就是我们所说的风水师,现在大家都是直接翻开通书,在里面找一个百事皆以的黄道吉日就可以。

  “我看过了,明天就是个黄道吉日,所以明天就可以把人找来动工。”

  “没问题,我现在就回去,把这事在大喇叭喊一下,明天早上叫大家在村里的晒谷场集合。”

  “那就麻烦叔了,今天我也就不留你了,有空过来喝酒,哈哈。”宁远开着玩笑道,陪着老村长走出了院子。

  “没什么麻烦不麻烦的,以后有什么需要叔帮忙的就开口,叔能帮的绝对不含糊,喝酒的时候只要记得我,我就一定过来,我啊,还真就好这么一口,呵呵。”老村长呵呵笑道:“行了,回去吧,熟门熟路的你也不用送我了。”

  老村长离开没多久,村里挂在晒谷场大榕树上的那只大喇叭发出了洪亮但又带着点破音,村里一些坐在一起乘凉的人听见三十块钱一天的工钱,一下子都议论开了,很多人心里都开始打算明天起早,免得人太多不要自己。

  宁远是最清闲的,空间内的事情刚忙完,此刻没什么事情,正坐在院子里陪着父母喝着山里摘来的金银花茶,聊着一些外面的见闻,和接下来的一些想法给父母听。

  宁国辉和凌红英一直都是表示支持宁远,所以现在宁远做什么决定,两人也不太管,而且农村那种对在大城市待过,读过很多书的人都觉得很有本事,就更加无条件的支持宁远,更何况宁远还是他们的儿子。

  晚上睡觉前,宁远给第二天要来拉蔬菜给君琪的那个师傅,时间久了,两人现在也熟悉了起来,叫那个师傅帮他买点鞭炮带进来,这是村里开工必备的一样东西之一。

  第二天一大早,村里的大喇叭再次广播宁远雇人的消息,等宁远到村里的晒谷场的时候,也被眼前的情况吓了一跳。

  此刻晒谷场上站了足足有六七十人,大家的手上拿着各种各样的工具,经过老村长的宣传,基本上都知道宁远家要挖池塘,所以带的都是竹编簸箕、铁锹、锄头等一些挖池塘要用到的工具,而且远处还有一些人正带着工具朝这个方向赶来。

  再等了一会儿,看没人再来了,宁远带着大家朝自家的后院前进。

  一张小长桌,上面摆放着各种祭品,宁国辉作为这个家的主人,带头点上三支香,恭敬的举了三个头,宁远也依样画葫芦,凌红英就不用了,在农村,女人除了在家里点香祭祖之外,外面的祭祀是不用行礼的,也可以不用参加。

  正当宁远点燃鞭炮的时候,眼角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嘴角微微的翘起,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感觉到,不过此刻他也没时间过去招呼,等鞭炮放完,宁远找到王老五和父亲宁国辉,拿了一些石灰,按照规划好的样子,撒上石灰粉画出一个轮廓,等撒完之后,宁国辉拿起铁锹挖出了第一块泥土。

  这就是农家人动土的一些礼节和规矩,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就是一个必须要走的地方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