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世凤舞 第三十九章 洪波涌起
作者:耶律龙格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清早时分,萧妃便盛装到姬道涵寝宫请安。见姬道涵尚未起身,也不假宫人之手,亲自伺候其更衣,用膳。

  又极尽温柔地道:“圣上今日可感觉好些?”说罢,从宫人手中拿起一碗汤药,亲试了凉势,便端与姬道涵。

  姬道涵眼色梦朦胧地道:“身上虽好些,但仍头晕目眩,四肢也颇为乏力。”见萧贵妃端了汤药来,便厌恶地道:“这些太医俱是庸医,这些汤药朕也不知喝了多少,这病体仍一点起色也没有,当真都应该处死。”

  萧贵妃闻听此言,目中垂泪道:“只恨臣妾无针石之能不能为圣上诊治,又不能以身相替,为圣上分担病苦,真是无用。”

  姬道涵闻听笑道:“身体病苦如何能替,爱妃已为朕分担许多国事,朕才能一心将养。若非如此,这病体必会更加缠绵。”

  “臣妾**女流,本不应妄议朝政,但又不忍见圣上一人操劳憔悴,若有多言不当之处,还请圣上宽囿。”说罢眼光柔怯地望着姬道涵,神情间竟有无尽的娇羞妩媚。

  姬道涵轻轻地用手抚摸着萧贵妃如芙蓉般的面颊,笑道:“爱妃艳冠**二十余年,益发风流妩媚了。今日朕觉得大好,爱妃陪朕出宫游玩如何?”

  萧贵妃娇笑道:“圣上的恩宠臣妾心领了。只是圣上已有十数日未早朝,若今日龙体安好些,就请圣上勉强支撑早朝。”

  姬道涵想到朝中近来政事纷乱,燕丹兵乱未除,又出异常天象,烦燥难耐地道:“朕龙体不适,不能早朝。”

  萧贵妃温柔地将头靠在姬道涵胸前,一双柔荑拉住姬道涵的双手,轻轻地道:“政事纷乱,圣上也不必烦燥。十数日不早朝,众臣必有非议,不体谅圣上龙体不适,反会说圣上无道。且国中诸事也不能尽委托臣子处理,日久这些臣子必会生出功高傲慢之心,似圣上离了他们不可。”

  见姬道涵不语,萧贵妃更加意深情重地道:“只到金殿上略坐片刻,便退朝回宫。臣妾亲自下厨做几样清淡小菜,等圣上回来共饮几杯。”

  姬道涵微叹一声道:“这朝中宫中唯有爱妃将朕视为亲人而非天子。”说罢便下旨传百官早朝。

  望着姬道涵远去的背影,萧贵妃失神良久,口中默念着姬道涵的话,心神起伏,一时不能自已,泫然泪下。

  姬道涵龙体不适,十数日不曾早朝,今日稍安便金殿临朝,本待略坐片刻便退朝。却不料朝中众臣平素难见天颜,见今日一见竟接连上奏。国中半月以来的政事,各地民生、官吏调动、赋税钱粮、纷纷总总,大大小小竟有百余件之多。

  姬道涵极不耐烦地道:“这些事务只着三公九卿处理便可,如何皆要朕一人亲为?若如此设三公九卿所为何事?”

  众臣姬道涵颇有怒意,皆不敢言语,一时金殿寂静,无人上奏。内侍宫人便极知机识趣地高声喊道:“无事表奏,天子退朝”。

  姬道涵便起身,正欲离殿,却听殿外有人高喊道:“圣上留步,臣有要事禀奏。”

  姬道涵心中不悦,回头向殿外看去,见卫戍中郎将贺敬晖神色慌张地站在殿外,身边还有一粗壮男人被五花大绑跪在地上。不知有何事发生,便眉头微皱地道:“你有何事禀奏?”

  贺敬晖见姬道涵发问,连忙走进金殿,俯身施礼道:“微臣奉旨守卫圣京城门,昨晚日暮时捉到一名替东宫太子与军前靖王私传讯息的信使。”

  殿上众臣闻听贺敬晖之言,见其特意将太子与靖王的身份说出,必有用意,且不知太子与靖王私传何样信息,皆震惊异常,俱向姬承乾脸上看去,见其面亦是惊诧万分,不明就里。

  姬道涵也大出意外,返身坐回龙椅,沉声道:“事情经过如何,详细奏来。”

  “臣领旨守卫圣京城门,自知责任重大,日夜不敢稍有懈怠。凡进出城门之人,必严加盘查,方肯放行。

  昨晚日暮时分,有一粗壮男人进城,形迹可疑还拒不肯让兵士搜身盘查,最后竟拿出东宫腰牌,口中言道‘是奉太子之命出城办事’。

  臣下心中怀疑,便令兵士强行搜身,未想到竟搜出靖王写与太子的密信。”贺敬晖说罢,便将一封书信双手呈给内侍。

  姬道涵从内侍手中接过书信,只略看了几眼便大怒,将信扔下丹墀,盯着姬承乾道:“你二人好大的胆子,竟要谋逆不成?”

  姬承乾连忙捡起书信,扫看了几眼,便跪倒在地,惊骇道:“父皇息怒,此事儿臣实在不知。儿臣虽与靖王有所的交往,仅止于兄弟之情,未敢有半分逾越之处。更不敢派人到军前私自打探军情,就是靖王儿臣也敢保证,不会做出此等大逆之事。必是有人陷害儿臣与靖王,还请父皇明察。”说罢一边大哭一边磕头不止。

  殿上众臣如坠云里,皆不知信上所言何事。听太子所言,似乎与夷洲战事有关,又听太子口称遭人陷害,便都偷偷用眼去看桓亲王,见桓亲王神色惊诧疑惑,也是一头雾水的样子。

  姬道涵怒道:“送信之人何在?”

  贺敬晖连忙道:“送信之人就押在殿外。”

  “带上来,朕要亲自审问。”姬道涵早已怒不可遏。

  五花大绑的朱福被羽林卫押上金殿,立刻跪倒,虽不敢抬头真视天颜,却也不见其有惊慌恐惧之意,见太子也跪在一旁,忙高声叫道:“太子救命,太子救命。”

  “大胆奴才,你可认识此人。”姬道涵厉声地责问太子。

  姬承乾连忙抬起头,盯着朱福看了几眼,俯首道:“回禀父皇,此人是儿臣宫内的门人。三年前卖身葬父,儿臣见其可怜便收在宫中,平日只负责儿臣封地田庄事宜。前些时日,总管来报,说此人卷吞田庄钱财私逃,儿臣以派门人四处寻找,不料想竟出现在此处。”

  说罢,姬承乾直盯着朱福怒道:“大胆贼子,我何时命你到靖王军前送信?你卷银私逃还敢诬陷主人?”

  “圣上明察,小人被太子派到军中与靖王送信。靖王抓住了燕丹王子澹台羽辰,便写了一封信,信中内容便是与太子商量如何处置那燕丹王子,还命小人即刻赶回圣京将信交与太子,小人疾行三日,方才赶回。未料想刚到城门便被守城兵士发现,靖王亲笔手书已被贺大人缴获,小人不敢撒谎,还请圣上饶小人一命。”朱福见太子竟说自已卷银私逃,惊骇之下,便大叫起来。

  姬承乾闻听也急道:“父皇明察,此人所言皆为不实,他卷银私逃,儿臣宫中人尽皆知。东宫门人搜寻多日,市井中也颇有人知晓此事,父王差人一问便知儿臣并未说谎。”

  姬道涵此时面色阴沉,却并未再大动肝火,只盯着姬承乾冷冷地道:“如你所言,此人是你宫中逃奴,你可呈报京兆尹?”

  姬承乾哭道:“儿臣一向守礼,对家奴门人也以仁德宽厚之心待之,却不想出了这等忘恩之人,心中惭愧,不敢以家丑示众,便不曾报与京兆尹,只暗自派遣宫中诸人四处打听。”

  见姬道涵并未出声,姬承乾便接着道:“这奴才卷银逃窜,本应藏匿,如何突然之间竟与城门卫士争执?若靖王果真写书信与儿臣,应封以火漆再用符印,为何那书信上并未有靖王符迹,此事极为蹊跷,还请父皇详查。”

  “信使乃是太子差遣之人,靖王必定信任无疑。且私密书信不用符印也是人之常情。”贺敬晖见姬承乾言语间竟对自已颇有怀疑,便急忙争辩。

  “此事果真是有人陷害儿臣,请父皇明察。”说罢姬承乾痛哭不止。

  姬道涵见殿上众臣皆疑惑丛生,便命内侍将贺敬晖搜出的书信传示众臣,众臣传看,见信上果然是靖王笔迹。信上所言之事竟极大逆不道,似是靖王意欲把恃燕丹王子,以期长久屯兵夷洲,大有养寇自重之意。

  太子太傅周牧之看罢,惊骇异常,虽不能辨别此信真伪,也知此事牵涉甚广,稍有不慎,朝中竟会大起变化,心中一时盘桓不定。

  见姬承乾只一味痛哭,也说不出什么道理,便走上前向姬道涵道:“此信事出突然,牵涉之事关乎社稷,且可疑之处颇多,还请圣上不要动怒,详加审察才是。”

  姬承彻见姬承乾痛哭流涕,。又有太子太傅肖牧之进言劝谏,姬道涵怒气渐消,似有所动,恐生枝节,连忙示意萧忠顺。

  萧忠顺会意,便走到姬道涵面前,神色郑重地道:“若如此看,竟是靖王写信给太子,欲陷太子于不义。但又有太子门人牵涉其中,恐怕太子也难脱干系。”

  周牧之见萧忠顺言语中竟指责靖王暗中勾结太子,意图不轨。此时不论此信是真是假,都已被有心之人利用,竟做出一箭双雕之计,意欲同时除去太子与靖王。想到靖王连月来屯兵不战,围城不攻,圣上已中已极是不满,此时虽欲替太子与靖王分辩,却不知从何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