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世凤舞 第四十二章 涟漪渐平
作者:耶律龙格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众臣皆沉默无语,姬道涵便起身离开龙椅,准备散朝。见此情景,一直在殿中未退下的邮驿突然道:“请圣上明示小人,何时调拨粮食赈济夷洲灾民。”

  朝堂上,太子本已束手就擒,姬道涵也有意将靖王从阵前调回,一切俱按姬承彻的心意而行,却不料其精心布置的一切,却被靖王骤然送到的边关战报破坏,片刻间竟有天翻地覆之感。

  姬承彻心中暗恨:这战报早不到,晚不到,此时倒像是掐算好时辰送来一般。又想到虽然姬道涵令自已代天子主祭,但萧忠顺被罢官免职,此时在京中最有实权之人倒是太子一党,心中怒意极盛,只不敢发做,只暗中强力忍耐。

  闻听邮驿之言,姬承彻一腔怒火便向他发泄,怒骂道:“朝堂之上,哪有容你多嘴?”说罢便向羽林卫吩咐道:“将这名不知礼法的东西拖下去重罚。”

  邮驿却不理会姬承彻,见羽林卫上前来抓他也不见丝豪惧怕,仍低着头不卑不亢地,向姬道涵道:“请圣上恕小人冒犯之罪。夷洲城中都是东华百姓,圣上子民。此时城中缺粮,百姓得知靖王爷为民请命,进京向圣上求粮,无不翘首相盼,天天在家焚香祷告,祈求圣上能早日调拨粮食,赈济灾荒。临行前,靖王爷也嘱咐小人务必得到圣上准确回音,再返回夷洲,还请圣上开恩,明示小人,何时调拨粮食。”

  姬道涵见此人虽身处下曹,行事却从容得体,言语不卑不亢,只略点了点头,便对姬承彻道:“此事着户部妥善办理即可,切勿失了夷洲百姓民心。”说罢也不顾殿上众臣,起身下朝而去。

  朝上众臣见姬道涵退朝,俱施礼相送,见其走远,也纷纷散朝出宫。沿途之上相亲近的官员相互之间,俱悄悄猜测姬道涵到底是何用意。

  姬承彻面色铁青,心中盘桓半晌,想到此时萧贵妃必要陪姬道涵用膳,也不好立刻去凤寰宫回奏,回首见萧忠顺正跟在身后,微怒道:“舅父还不快回府待罪,难道要让有心之人再告一状不成?”

  萧忠顺见姬承彻面色暗沉,也不敢多言,忙施礼告退,快步走出宫。

  望着萧忠顺的背影,姬承彻心中暗骂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见太子从身边走过,便忙走上前,随行在一侧,假意宽慰道:“太子不必伤心,父皇只是一时恼怒,过些时日必会收回成命,解除太子禁足之谕令。”

  姬承乾闻听姬承彻之言只轻笑道:“多谢王弟宽慰。我并未有何不满之处,朱福是我东宫门人,出了这样的差错,父皇对我稍加惩戒,也是为我着想,怕我日后再有错处,以示警醒之意。且闭门思过一月,我正求之不得,倒可以躲避些政务。倒是王弟即要掌管户部,又要为夷洲筹粮赈灾,又要代父皇主祭,实在是辛苦,还要保养身体才好。”

  见姬承乾、姬承彻兄弟二人语笑宴宴,携手走出禁宫。散朝的众臣皆目瞪口呆,仿佛方才殿上明争暗斗之人竟不是此二人。

  想到桓亲王城府深沉、太子暗弱无能,周牧之等众老臣俱暗自摇头叹息,却无可奈何。

  德胜见姬承乾退朝回宫,神情暗淡,心事重重,竟连午膳也未用,便到丹房打坐。心知必是朝中有极重大之事发生,便备了几样姬承乾素日喜欢的菜肴,并热热地烫了一壶竹叶青酒,亲自用一张小几端进丹房。见姬承乾早已遣散众内侍,独自静坐沉思,也不敢打扰,便垂首静寂地守在一旁。

  姬承乾早已听到德胜的脚步声,也不睁眼,只问道:“可都安排好了?”

  德胜连忙躬身回道:“俱已安排好。太子一上朝,小人便按太子吩咐,将宫中死士全部秘遣出宫,令让他们更换暗迹,单独藏匿在圣京中,也派人将朱福之事通知天香楼主。”

  姬承乾慢慢睁开眼睛,冷冷地道:“他怎么说?”

  “楼主并未多说什么,只说让太子小心隐忍。”见姬承乾眼中阴沉莫测,德胜极小心地回道。

  姬承乾却突然笑起来,口中悲凉地道:“还要如何小心,如何隐忍。”略停了片刻,颓然道:“圣上下旨,令我在禁足东宫,闭门思过一月,你去将宫门封了吧。再严令宫中内侍、门人,俱不得擅自出入。宫中一切用度,自有卫尉府着人送来。”

  德胜闻听此言大惊道:“难道圣上竟要派卫尉府的羽林卫来看管东宫不成?”

  “并未说要派羽林卫看守东宫,”姬承乾将几案的白瓷酒杯端起,看着杯中青碧的酒色,淡淡地道:“但暗中一定会有几双眼睛盯着我们,还是小心的好。”

  德胜急道:“这如何是好?东宫岂不是与外界断绝联系?”

  姬承乾神情渐次恢复,面色如常,竟笑道:“我东宫有何要事与外界联系?”

  德胜见姬承乾神情淡定,知其已有打算,也不敢多问。便走出丹房,将姬承乾安排事宜俱向内侍门人交待清楚,怕姬承乾又有吩咐,不敢耽搁,又转身回到丹房。见姬承乾正对着面前的空杯子出神,轻手将空杯又斟满,便立在一旁不再言语。

  姬承乾沉默半晌,突然问道:“朱福是如何被卫戍中郎将贺敬晖捉到的?”

  德胜恶狠狠地道:“这贼子定是受人指使,故意被贺敬晖拿到。”

  姬承乾眉头微蹙,轻轻地“哦”了一声。

  德胜接着道:“这贼子等在城门多时,看到贺敬晖巡城时便突然冲了过去,惊了贺敬晖的马。贺敬晖一怒之下,举鞭抽打于他。却不料他闪躲之时,不知怎地竟从怀中掉出几锭官银,贺敬晖顿起疑心,便令手下兵士他的身,竟搜出靖王爷的书信。”

  姬承乾听罢多时,冷冷地道:“看来此事竟似与贺敬晖无关。”

  德胜也赞同地道:“依小人看,贺敬晖只是被人利用而已。”

  “那书信是怎么回事?可查到是何人仿造?”

  “书信是京中水月山房东主所为,此人惯长模仿他人手笔,以仿造名家书画为生。今日黎明,宫中门人查到他时,此人已死多时。”

  姬承乾冷笑道:“自做孽不可活。还查到些什么?”

  德胜见姬承乾问询,猛地跪倒道:“小人失察,请太子责罚。”说罢胆战心惊地伏地叩首,不敢抬头。

  姬承乾眼中冷光闪动,片刻颜色如初地道:“朱福可是桓亲王门下?”

  德胜惶恐回道:“朱福是桓亲王府上总管姬权的堂弟。多年前犯命案被桓亲王救下,五年前便迁在朱家村,小人一时不察,竟让此人伺机入了东宫,请太子降罪。”

  看着惶恐不安的德胜,姬承乾轻轻叹道:“桓王为安插此人竟费了五年心血,此人在东宫中隐忍三年不肯动作,也称得上是奸诈至极。你一时不妨也情有可原,只是若有下次,非我不肯念你往日功劳,实在是连我也死无葬身之地。”

  德胜见姬承乾竟轻易将自已饶过,心中暗喜,只脸上仍愧恨难当地道:“只是小人坏了太子大事。竟让桓亲王得了机会,代天子主祭,历来仪规都是天子不能亲祭,便由太子主祭,无论如何也没有亲王代祭之先例。”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姬承乾却面色不动,淡淡地道:“你随我学道这么久,难道还参不透吗?”

  “只是圣上之意竟似……”德胜一时语塞,后面的话却未敢说出口。

  姬承乾本来眸色阴鸷,闻听此言神情大变,本来英挺的面容此时如染寒霜,竟多了几分悲凉,冷冷地道:“圣上之意,谁能参透。东华国历代不能登基的太子,多如池中锦鲤,又何必再乎这规矩先例。”说罢竟扔下酒杯,将酒壶拿起,直往口中灌去。

  德胜见姬承乾已微有醉意,便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小的宣草瓷瓶,将瓶中浅蜜色的浓汁化在一碗茶中,捧到姬道乾面前,轻声道:“这是她亲手酿的松花露,最是解酒清神。想必知道太子近日心情不好,特地遣人偷偷送来的。”

  姬承乾将茶端到鼻前,果然有一股淡淡却悠远的香气从茶中沁入心肺,苦笑道:“也许这世上只有她是真心惦着我的。”

  对着茶出了片刻的神,又道:“她在那里可好?”

  德胜赞叹道:“当真是一位聪慧无比的好姑娘。她托人带信来,说在那里极好,请太子不必悬念。”说轻却又吞吞吐吐地道:“只是……”

  “只是何事?”姬承乾眉头轻挑,不耐烦地问道。

  德胜见姬承乾此时心情恶劣,便将本想说之事隐瞒,马上转口道:“上次去见她便已极清瘦,只是此刻太子禁足宫中,若被她得知此消息,不知又要担忧思念成何等样子。”

  姬承乾听罢,便不再言语,手中的白瓷酒杯却微微有颤动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