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相随 第九十六章 名叫八一
作者:湛蓝的海水0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刘沁之----九九,这个年轻的时候靠算命、除妖、治病为生,老了便不太出门的干瘦老妇人,没人知道她的年纪,和她同时代的人都死光了。所以,她死了以后,乡里乡亲很快就把她忘记了。

  第二年,也就是1968年,盛夏,7月23日大暑这天,浙江省江山县城,中心医院,来了一个特殊的临产孕妇,她的肚子奇大,一眼看上去象是怀了双胞胎!她是用部队里的吉普车送来的,跟着来到医院的还有一群军官,而年轻的产妇本身也穿着白色海军夏季女军装,所以特殊。

  县医院狭小的走廊里一下子拥挤热闹起来。一群精干、挺拔的年轻军人站在这里议论着什么,显得格外扎眼。引来小护士们无数热切的目光,路过的病人、家属也忍不住驻足观望。

  年轻军官中有一个显得特别紧张、兴奋,他固执道:“马上就要建军节了,这孩子就叫八一、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叫蔚八一!”

  其他年轻军官一片反对声:“我说蔚干事,你还是好好给起个名字吧,男孩叫海军、建军,女孩叫海玲、海红多好啊…….”

  ……

  中午时分,产房里传出洪亮的婴儿哭声。

  产房里,产科女医生,拎着婴儿结实的小腿道:“单胎,一个女孩!去称一下,估计有九斤、十斤重!”

  ……

  6年后的春天。

  浙江,江山县城南面有一个海军训练部队营房。

  “八一-----蔚八一-----,回家吃饭了!”是蔺医生特有的尖细的声音,在部队大操场的上空回荡。

  于是,和蔚八一一起玩耍的胡海燕、胡海珍姐妹俩便学着八一的妈妈的腔调大声叫着:“巴依-----巴依老爷卖树荫了,巴依老爷种金子了……”

  部队营房里一起长大的孩子,无论来自哪里,最后大家讲的是同一种口音的普通话,看着同样的电影,吃着几乎同样的食物,接受同样的教育,游历同样的风景,部队大院----就像一个大家庭。

  为了避免妈妈没完没了地叫喊,蔚八一很识相地立即答应着,飞快地向家属区的家里跑去。

  昏黄而温暖的白炙灯,诱人的饭菜香味牵引着蔚八一的鼻子,红烧茄子、四季豆炒肉丝,木耳炒鸡蛋,鸡蛋是自己家养的鸡生的,茄子和四季豆也是自家种的。

  蔚十一-----比蔚八一小2岁的妹妹,早已乖乖地坐在饭桌前,等着妈妈盛饭端来。刚蒸好的鸡蛋羹被笔直地划出一条分界线,将蛋羹分成两个半碗,几滴喷香的麻油沿着分界线散开,麻油的喷香飘散在空气中。蔚八一顺手将蛋羹的碗转了半圈,把略微大一点的一半对着自己。

  “啊-----!”蔚十一立即爆发出震天的哭喊。

  在妈妈还没来得及转身呵斥之前,蔚八一迅速将碗转了回去。

  蔚十一的哭声戛然而止。

  蔚八一指着小半蛋羹对妹妹说:“这一半大!笨蛋!”

  蔚十一咧着嘴仔细审视蛋碗,4岁的她对大小、多少的判断方式,遭到毁灭性冲击。

  蔚八一的目光突然被什么东西吸引了,她指着厨房兼餐厅的墙角,对蔺医生说:“妈妈,你快看,那里有一匹小马,小白马!嘿嘿,真好玩……”

  蔺医生的脸色立即变了,她头也不回地打断女儿:“胡说!哪里有什么小驴、小马?!蔚八一!你神经病又发了是吗?”

  蔚八一并没有因为妈妈的训斥而沮丧,她早就习惯了自己能看见的东西,别人都说看不见。于是,她盯着小马驹热情地招招手……

  蔚十一:“在哪里?小马在哪里?”

  “啪!”蔺医生在蔚八一的后脑勺上毫不留情地重重拍了一下,吼道:“你给我好好吃饭!”

  蔚八一低头扒了两口饭,再抬起头,小白马不见了,她失望地轻轻叹了口气。

  蔺医生看在心里,她这才安心地坐下来继续吃饭。

  海军部队现在的营房,解放前是国民党在浙江江山的骑兵部队驻地,解放以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七0三骑兵部队营房,后来是海军四三四一部队营房,几年前才改为东海舰队的训练团驻地。

  蔚八一家所在的家属区,是以前的马厩改造的,每每雨天,家里还能闻到淡淡的草料霉味。

  从来没有人告诉蔚八一这里原来是马厩,蔚八一看到的那些白马、黑马,大马、小马,不过是几十年时间里,死在马厩里的马匹,没有离去的魂魄。

  当然,蔚八一不仅经常声称看见了马,她还会突然指着草丛、树林或者其它什么空空荡荡的地方,说是看见了穿着破衣服的老人、满脸是血的小孩……

  蔚志鹏是训练团军务处的一名干事,他的妻子、蔺玉华是部队里仅有的几个女军医之一。这对小夫妻在部队里人缘极好,两个女儿漂亮、健康,似乎一切都很让人满意。

  但是,蔺医生和蔚志鹏有个最大的烦恼------蔚八一这孩子实在太奇怪了!总是说看见了并不存在的东西,说些别人听不懂得话,做些诡异的事情。有时特别聪明,有时特别笨。有时兴奋得像个疯子,有时呆呆地像个白痴。谁也不知道她的小脑袋都装了些什么。

  夫妻二人确信,大女儿蔚八一是有病的,妄想症或者其它不知名的癔症,或许长大了就好了……

  无论怎样,不可否认的是,蔚八一是幸运的,这个年代、投胎在这样不愁吃喝的富裕家庭……

  这年的8月底,蔚八一迎来了上学的日子,蔺医生下班以后早早地帮八一准备书包----绿色军用挎包,即使把书包背带收到最短,对于刚满6周岁的蔚八一来说也太长了!铁皮铅笔盒里的铅笔被蔺医生一支支削尖。

  蔚十一乖巧地站在一边:“妈妈我长大了也用铅笔,帮我买很多铅笔……”

  蔚志鹏出差搞外调去了,要四、五天以后才回来。蔺医生独自一人侍候小姐妹俩吃喝。

  对大女儿千嘱咐万叮咛:“明天吃过早饭以后,跟着隔壁的施海涛哥哥走,一步也不要落下,回来的时候海涛哥哥也会等你,哪里也不要去玩,直接回家,听见了没有……”

  ……

  下半夜,卫生队的值班的卫生员匆匆来敲门:“蔺医生啊,刚才青湖公社来了两个社员,说有个产妇难产,接生婆已经吓得逃走了,部队总值班叫卫生队派人去,驾驶排的吉普就等在门口。可是卫生队没有妇产科医生,你看你是不是…..?”

  “走!我们这就去卫生队拿医药箱、再多准备点药品。”蔺医生果断地说,忍不住看了看熟睡的两个孩子:“我先跟施参谋家去打个招呼。”

  乡间的夜晚,除了星星没有其它光亮,除了蛙鸣,没有其它声响,吉普车的发动机声在空旷的夜空轰鸣着。

  蔺医生和卫生员一路颠簸着来到青湖公社,离开公路,在大队干部的指引下,又步行了好几里的田埂小路,一户透出微弱光亮的草屋赫然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