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王朝 第6章 兖王来投
作者:天书搬运者的小说      更新:2018-04-15

  州府还有五万兵马,这都是他的亲信兵马。也是最后的家底,亦是投向后晋的依仗。他自身功力达小宗师,单枪匹马抵得上数千军兵。这些都是资本。现在的兖王开始盘点自身的优势。想着投入后晋谋个什么位置的官职。

  李府。

  一道身影,来回晃动,手上一把百宝双刃,刀光剑影当中,杀机密布。

  突的,一声震,前方二丈石,击穿。

  身影一顿,嘎了一声:“小天位!突破了。”

  单以气劲击穿二丈石,虽不能彻底粉碎。但这内力也是相当惊人。已是脱离一流高手步入了小天位境界。

  这身影的主人正是李长风。

  手上一把百宝双刃兵器谱上排第九。

  这门兵器以百年玄铁打造而成,锐利无比。再有云腾阁的武功融入其中。杀伐灵巧。

  “禀校尉大人!城外来了一队人马!声势浩荡,足有五万余。”一官差跑进来报。

  自后晋成立,杨钊便赐予李长风校尉一职,掌管五千兵马。负责守卫都城的安全。现如今,安阳,秋山,北兖。三郡归晋。而在安阳一带更是建起了临时行宫。

  宫殿建成至少得三个月。李长风便是督察。平日里除了操练武艺。便是督察行宫构建。

  一听城外有五万兵马。不用想,都知道是兖王的人马。

  李长风到了城楼一看,果真是兖王。急忙下了城楼,出了城门,亲自迎接。

  轰隆。城门大开。李长风远远的便是冲着兖王笑道:“卑职素问兖王大名。只是不知兖王率兵安阳?是何用意?”

  兖王没出面,世子王显骑着马出列。冲着李长风大喝一声,“我乃兖州世子王显。今日来你安阳无非就是借个道。好入都城面见太子!你快些放行!休要聒噪。”

  “王显?烽火门的王师兄!”李长风听过王显的大名。这家伙除了兖州世子身份外还是烽火门三代弟子第二人。名声不比张玄风差上多少。

  “你既认得我。就快些打开城门。”王显心情忧郁。本就是败兵之将。这次来安阳实属迫不得已。平日里别说校尉就是都尉都没资格跟他说话。

  “这事,卑职怕是做不了主。得请示家父!他如果同意你们进城。还要请示太子殿下。”李长风冷冷一笑。一勒马。转身便回了城。

  “你……”

  王显火往上撞。一个小小的都尉竟敢无视与他。一勒马。就要追上去。

  一旁有个羊胡子师爷说道:“世子莫要与他见识。那小子乃李家长子,李长风。他爹是安阳太守李玄机。现如今。他们父子俩个在太子面前可是红人。就连太子行宫都选在安阳建造。”

  “李长风?方才那家伙是李长风?”

  王显只听说过李长风却没见过。听了羊胡子师爷的话,少不了一番惊奇。可很快又是恼怒。他堂堂一个世子。何曾被个校尉轻视过?

  ……

  李长风进入主城。面见李玄机。说明王氏父子奔投后晋一事。李玄机并不诧异。他也早就看准兖王必定会来投奔后晋。其实兖王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投奔冀王只不过相比冀王他更看好后晋。

  “五万人马!这份大礼。太子定会心动。不过这兖王反复无常。今日投奔。没准明日就反叛了。为了安全着想。你我父子该当劝谏太子不要收留这兖王。”李玄机投了后晋,便一门心思辅佐太子杨钊。

  父子二人一同去了太子府。见了大太监“刘喜!”这刘喜本是大皇子杨林府的大总管。十年前那一场政变杨林被杀。是这刘喜带着年仅五岁的杨钊上了山海阁。

  今,后晋建立。杨钊任命刘喜为大内总管。统领三千禁军。手上的权利比之李长风大得多。

  这老太监本身也是个小宗师的高手。宫里宫外,眼线众多。

  刘喜见李氏父子一副匆忙样子。知事态紧急。立刻放行。李氏父子进了演武堂。太子杨钊正在演练武功。一招一式,恢弘大气,内力精纯。

  太子练武。谁也不敢打扰。李氏父子与大太监刘喜便就侯在一旁。

  过了一会。杨钊收了气力,额头隐隐冒汗,接过一宫女递上的锦帕,擦了擦额头的汗。瞅见一旁的李氏父子。

  “李爱卿。有事奏?”杨钊问道。

  李玄机上前答道:“安阳城外出现了五万兵马。俱是兖王的兵马。方才犬子已去摸过底了。兖王是来投奔太子殿下的。臣。不敢擅自主张。”

  杨钊神色一动,看向李长风:“李校尉方才已见过兖王了?”

  李长风道:“臣。已见过!”

  “既是来投。开城门放他进来便是。”

  李玄机赶忙道:“殿下。不可!兖王反复无常。非是忠臣良将。这样的人留在身边必成祸患。”

  杨钊一愣,不免把目光投向了宋海山。

  “太傅以为如何?”

  宋海山老眼中闪过冷笑,“先收编,再杀之。兖王不可靠但兖州五万兵马却是我大晋子民。”

  说这话,寒风刺骨。杨钊小小年纪,不太明白宋海山的寓意。转而又看向了大太监刘喜。

  刘喜道:“太傅所言极是。兖王非是忠臣良将可那五万兵马却是无辜的。后晋刚刚成立也正缺少兵马!”

  杨钊点头,又问李玄机:“李太守?还有问题吗?”

  李玄机皱了皱眉,太子身边这二人行事狠辣。日后还得多加小心。若是不小心得罪了这二人。他项上人头恐怕不保。

  李长风倒是觉得宋海山的提议不怎么高明。后晋刚刚建立正是招揽兵将的时候。不妨先收了兖王而后再慢慢降他的职位瓦解其在兖军中的地位。何必杀了?杀了就会留下不好的名声。以后哪个王还敢来投?

  这话不敢明说。一来是官位太低无权发言。二来是不愿冲撞宋海山与刘喜。这二人乃是杨钊身边的大红人。发表与二人不同的政见唯恐引来猜忌。可就埋下祸根了。

  “刘总管你跟李太守走一趟。把兖王放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