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女赖夫 第六十六章 禀实情
作者:青衣照水的小说      更新:2018-11-04

  得知郑琰晨只是被皇上罚打板子,朱樱一颗焦躁不安的心终于放下了。

  在宫中待了这许久,也不好再赖在宫里,跟裴佳玥告辞后,出宫回府。

  一路听到不少叽叽喳喳声,似都在议论郑崔两家少爷打架的事儿。

  可见这事儿闹得真不小。

  宫里,皇上一阵头疼。

  崇政殿外,板子打在人身上噼里啪啦的声音及郑琰晨的惨叫吵得人不得安宁。

  崇政殿内,贵妃哭哭啼啼让人心烦。

  皇后虽没出声,可那默默流泪的样子又让人心下不忍。

  还有关内侯和国公爷,两位若大年纪的朝中重臣,顶着两颗花白的脑袋直挺挺的跪在下面,一个要他重罚,一个出言求情,他能怎么办?

  只得忍了气,劝慰这个,又去安抚那个,真是伤透了脑筋。

  将一肚子的气都恨不得撒在那个不省心的小子身上,五十板子,打少了,真恨不得打他一百板,最好打得他以后不能再到处蹦跶,省得给他惹事。

  想是这样想,可也不能真下重手,万一真将人打废了,国公爷和皇后还不得跟他急。

  国公府这边还好说,今儿这罚他们也无话可说,可关内侯那边,还真不好安抚,人家毕竟折了一条腿,以后是个废人,这口气可不是随便就能消了去的。

  皇上心中烦闷,朝李公公一瞪眼,“还不将皇后和贵妃扶回宫里去。侯爷和国公爷也着人好生送回去,两位爱卿年纪大了,让人好生伺候着,万不可有闪失。”

  关内侯对皇上的惩罚很不满,可皇上开了口,他也不好当面顶撞,再者他孙儿只是折了腿,没有丢掉性命,他也不能真的要求皇上要了姓郑小子的命来抵偿。

  所以心中虽不满,也只能暗自咬牙,将这口气憋回心里,由着小公公过来将他扶起。

  起身时与郑国公四目相对,火花四溅。

  两家虽已是不死不休,可往日在朝堂上,尤其在皇上面前,还装得甚是和谐,今日,这表相也不装了,两人互相怒瞪着,似乎也恨不得象孙儿辈般扑上去掐起架来。

  两位世子各扶了自己老父亲,亦如父亲般互相怒目而视。

  皇上看着这一幕,更是头疼。

  忙朝李公公挥挥手,让他赶紧将人带出去。

  眼不见为净,也懒得管他们出去后是否个个斗成乌鸡眼,反正他们也不敢打起来,若真打起来也是好事,他正好趁机削了两家的官职,将他们手中的权柄收回一部分。

  关内侯和郑国公都是老狐狸,自然不可能让他如愿。

  两家在殿外又互瞪了半柱香,看着郑琰晨背后和臀部渗出的大片血迹,听着他连惨叫也叫不出,只剩下闷哼,关内侯觉得心中畅快了许多,朝郑国公一甩袖,先走了。

  郑国公看着郑琰晨的惨相,又是恼,又是心疼,最后叹口气,也走了。

  留下国公世子,等着打够五十板子,将儿子抬回府去。

  这一场纷争总算落幕。

  皇上回了御书房,心头的气还没消。

  将派出宫中打探消息的侍卫叫了来,听侍卫仔仔细细回禀了一遍当时的情形。

  原来,今日郑琰晨带了经常一起混的几个世家子弟,及一帮下人,闯去飘香院,要找飘香院老鸨陈妈妈的麻烦。

  一帮子人一进去,郑琰晨就吩咐下人打砸起来,吓得陈妈妈和楼里的姑娘们东躲西藏。

  偏巧崔三少爷崔景泓昨夜睡在那儿,此时刚刚起,见郑琰晨打砸飘香院,就吩咐自己带来的下人上去帮忙。

  两边的人就打了起来。

  初时,还只是两边的下人打,后来不知怎么的,郑琰晨和崔景泓也扭打起来,跟着,随郑琰晨一起来的与崔景泓那边的世家子弟也参与了进去,形成了一场混战。

  到最后楼里乱成一团,人人顺手拿起什么就砸了过去,一时,花瓶的碎瓷片到处飞溅,板凳棍棒四处横飞,就连来瞧热闹的路人都误伤了不少。

  当然,伤得最重的就是崔景泓,当时血肉模糊,让人误以为都没了命,还好那血也不全是自己的,不过命虽保住,一条腿生生给打折了。

  “是郑家小子亲自下的重手?”

  侍卫犹豫了一下,摇摇头,禀道:“当时现场一片混乱,也没人看清,所以也不知是否郑二少爷下的手,不过,此事起头的是他,又是他当先动手的,而且又属他打得最凶,所以崔家的人才一口咬定是他干的。”

  “哼,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皇上眯着眼冷哼一声,眠花宿柳,打架斗殴,崔三这种不良子弟,折了一条腿也是活该。

  “这次参与的有哪些人家的子弟?”皇上再问道。

  侍卫不敢隐瞒,将查到的一一报了上去。

  “兵部尚书孟家的小儿子,淮安侯葛家的独子,闵驸马府的小郡王,温太傅的小孙子,成郡王家的二儿子,户部右侍郎赵家的大孙儿,还有几位世家子弟,一是章家的,一是宁家的……”

  皇上听侍卫罗列了一堆的人家,越听越是生气。

  待听完,一掌拍在面前的御案上,怒气差点没把屋子掀翻。

  没想到几个小子掐架,竟牵连了半个朝堂,这些个朝中重臣,平日拿着皇家俸禄,却竟是些不干事的。

  家都不齐,还能指望他们治天下?

  而且京中的风气也该治治了,若是所有人都学了这些个世家子弟的纨绔作风,全都不学好,大魏朝将来到了太子手上,还有何人可用?

  到时岂不是民心也失了,朝纲也乱了?

  皇上越想越觉得此事不能就此了了,该好好给他们一个教训,招手叫过李公公,让他拟旨。

  旨拟好后,又派人到刚刚侍卫说的各府里去传旨,不但罚了各府的一年俸禄,还让他们闭门思过一个月,在家好好教导子弟,若是到时还没教导好,就不用再来上朝了。

  这惩罚不算很重,但也不算轻,够他们好好反思几回,也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这道旨意宣下去后,帝京的风气为之肃然一清,各家各府都开始严加管教自家的晚辈,也没有哪个晚辈敢在此时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与皇上作对,所以一时帝京街上少了很多耀武扬威的世家子弟,花楼酒肆的生意也跟着一落千丈。

  此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