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天朝 第七十二章 成长中
作者:但丁的手的小说      更新:2019-06-29

  那小卒尤跪着流汗,听了夏诚的话,不知道怎么回答,思想上有些动摇,但却什么也没说。

  “三水合土人两撑(洪),四海招来皆姓同。万丈旗杆冲天起,一扫膻胡复古今!”

  于贵往前走了两步,至被绑那流汗军士身前先作吟诗道。

  被绑那人吃了一惊,疑惑抬头回道:“同开花一朵,别无二般红(洪),你也是天地会洪门弟兄?”

  于贵笑了下,他笑着拉这军士起来,亲自为其解开捆绑,解扶道:“我是广西救苦堂的红棍(执掌帮规帮纪的人),你又是什么人。”

  那人正要说,却又看了看四周与上面厢房台阶上端坐、见这状况正皱眉的夏诚,又把话收回了去。

  于贵也回头看了看上面已经开始有些皱眉头的夏诚,心里想到了什么,口里却趁势指着夏诚说道:“这是我们救苦堂新任少堂主,也是天地会洪门弟兄。”

  夏诚听闻于贵这样介绍自己,心里也莫名其妙,自己什么时候加入天地会了?但他知道于贵不会无的放矢,于是也微点头承认了下来这少堂主,即于贵刚刚对自己的称呼。

  那人闻言眼前一亮,上前两步做了个很奇怪的手势,(天地会经典的三把半香),对夏诚拜道:

  “原来是少龙头大爷,在下郇梁,以前不知道夏师帅是天地会一支的瓢把子,在下湘南招军堂“江口”(天地会里专门负责招人的职务),见过夏少龙头瓢把子!”

  说着双腿一前一后、做了一个很奇怪的跪姿,又自行站起道:

  “不知少龙头大爷为何这般对待我这湘南的同门兄弟!”

  夏诚根本不知道这货在说些什么,这货是涂满暗中发现被派出在军中四处联络拉拢士卒的人里地位最高的,平时会里也地位较高。

  这次窜到涂满的营房里传播入会思想,诱劝士卒入会,结果直接被涂满带人抓了起来,暗中送到夏诚这儿。

  夏诚听不太懂,忙眼神余光扫了一下于贵,同时对郇梁也冷哼一声,表示出自己是因为自持身份,不愿搭理他的样子。

  那人迷惑之余也生了点疑心、恼怒出来,于贵却于旁边冷笑一声,指道:“你们做的好事,到我们堂里来招人,山门也不拜,到老虎嘴里拔食吃,天下洪门是一家,都以义字为重,天下堂口可不是一家!”

  末了于贵又补充了一句。

  “这天下也断没有将筷子插进别人饭碗的道路!”

  那人疑惑道:“可我们招来的弟子没有人说自己是救苦堂的?你们在军里好像并没有立自己的山堂?”

  于贵却拿出另一番话来糊弄他:“这是何等地方,这些头子们只准信奉洋教,我们好容易掌了千余人马,想待安稳些,借机才好立山堂,你们却抢先动起我们的土来,你们的龙头大爷瓢把子到底是何方神圣?敢来动我们的食。”

  这人的信任在这松紧之间的一走,反使这郇梁彻底的放下了警惕,听闻这群人也有“单干”的想法,便趁机开始略带赔礼道歉的介绍其他们山堂“招军堂”起来。

  “前不久龙头大爷没了(焦宏),龙头二爷调去了头子那里处理文案,洪头子(洪秀全)见二爷有一支人马,便想依靠咱们对付杨头子(杨秀清)。

  ……

  二爷(焦亮)见这洪头子不像是个成事儿的,便借着这洪头子暗中拉拢兵士的令,这些日子在后营偷偷重开了山堂,总阁大爷(罗三炮)想多卷起一些人马,到时好走。

  各位既是同门,不妨跟咱们龙头二爷走,保管成一番大事!吃香的喝辣的,咱们龙头两兄弟在湘南立山门招军堂,不瞒你们说,那边还有两千多人马呢!”

  郇梁低着头一脸的自豪得意,在他看来现在太平军头目们自斗成一团儿,外面重重围困。这太平军里许多人都有留退路的打算,只不过暂时被杨秀清的“妖法”吓住了。

  就是眼前夏诚一伙应该也不例外,拉这么一大伙人也入了招军堂来,招军堂里自己的地位也可以提几级了吧!

  郇梁见夏成他们脸上有些了些变化,美滋滋地想着。

  焦亮前几天从太平宫里每日跑出来,先找到自己的几个心腹吐出了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现在想办法多裹卷些人,到时候出城打仗时直接将人卷走。

  他焦亮到时候会以为洪秀全拉拢一部效忠他洪自己本身的人马为由,在卷人跑路时出来。

  至于洪秀全准不准自己外出,焦亮有相当大的把握,洪秀全这个人他可以说已经完完全全的摸透了。

  郇梁美滋滋的同时也看到上面坐着的夏诚很诡异的笑了起来,他以为将夏诚说动同意了,便也跟着笑着,可他却立刻听到了另一句让他如坠深渊的话。

  “抓起来,严刑拷打!让他将每一个参与社党的头目人员都供出来,什么人说了什么话,哪个时间做了什么事,都给我一清二楚的供清楚!”

  夏诚站起身来对一旁的亲兵头子李天成示意命道。

  “你…!”郇梁瞪大眼睛指着夏诚惊道。

  一旁七八个亲兵闻言立时扑上来,将惊惑的不轻的郇梁再次捆的五花大绑,几下扯拉推了的出院落。

  “今日之事,相信弟兄们你们都不会说出去,是吗?”

  夏诚环视着院落里的这些亲兵心腹,此时的他目光已开始略了有似有似无地赛尚阿般眼里的寒意。

  (有着新时代思想的夏诚在这个落后封建末期的时代里,也开始了自己都毫无察觉的蜕变。)

  “请小师帅放心!…”众军士皆举械立誓般道。

  ………

  “大人你看,那就是长毛修的土墙城。”

  清将刘长清带着前来视察的一干清军将领,对着亲自查看地形的向荣遥指道。

  向荣对照着手上地图上的一小截红线,只见眼前远处这条土墙高两米多,以石柴土砖堆起,歪歪扭扭长达五六里,又每个要道口有一豁口,豁口背后,必有一土垒。

  再看豁口处,前置鹿角,后藏兵垒,上置旗帜,墙有兵员巡查,只此一项布置,太平军便将自身有限的兵力部署使用到最大化。

  整个土长墙包裹了大半个龙眼塘不算,其端头一直延伸到红庙山下附近,切断了大半部分进城道路。

  达到了清军如果来攻,到时以墙体为通路,墙后太平军以土垒为节点,可快速驰援被攻处,以此达成某种优势作战。

  同时又可通过多个豁口视看战场情况,选择一点,灵活出击。方便追击与搅乱战场,到时可视情况反败为胜。

  向荣看到这儿,心里自又叹了口气,长毛有能人啊!但面对身边众将领,脸上丝毫未变,一副智珠在握的表情。

  “哪是何地?”向荣对照手里地图,拿马鞭指着龙眼塘西南方向、红庙山前右侧的一处高坡。

  “那是上垄,距眼前红庙山太近,敌人在山上扎有两千余人,便弃了这个地方。”

  “三日后,全军拔营,入扎上垄!”向荣看了看地图,手持马鞭指着眼前远处的高坡挥道。

  “是!”向荣的一干本部将领立时抱拳回应,然后续到来的各路部队及本土部队的几位将领却默不作声。

  向荣对着这些人眼睛一扫,道:“那位是做不到么!请站出来!”

  自无人敢站出来,早先向荣整顿军纪的情形尤历历在目。

  这几天向荣刚至北路古排大营,表面没什么,然有一天晚上的下雨天气,却带了十几个亲兵趁雨与夜色摸自己清军的哨卡,巡视各营巡逻情况。

  果不其然,逮到好些营地里散漫一团,毫无戒备。

  第二天即开会升帐,当场拿下四五个将领,斥责他们玩忽职守,何堪称将,暂夺取了其们一身官职,乱棒打出营门。这些人还不服输,跑到阳朔大营、钦差大臣赛尚阿那里告刁状。

  赛尚阿听闻事件原委,立时又给这些人每人赏了三十大板,又复轰出帐外,同时给兵部及这些人各地所属本籍部队写信,直接彻底购销了这些人的官职职务。

  经此一弄,北路各将心下肃然,军容为之一新。

  向荣接下来又每日亲自督率各部士卒死命操练,操演各种进攻防守队列,又奖励各部作战勇敢者及训练认真者数十名,发放官职与赏银,士气复振。

  到此,向荣始觉得自己有了一战之资。

  故而今日定下移营之举,意图复战。

  定下了决议,向荣带领诸将离开了前线,回营准备移营事宜。

  一些清军将领却心里惧怕,上垄过于靠近太平军营寨,他们实在是不敢如此大咧咧地搬营,不敢明弗向荣之意,转而暗中去求以前的指挥翼长姚莹。

  姚莹则担心移营后,会被太平军抄了后路,甚至会有小股“残匪”窜出古排北上,威胁桂林省城。

  却不敢去与向荣谈论此事,唯恐向荣气势正盛。与自己反闹出事儿来,急忙第二天着急忙慌的赶往阳朔大营,希望让赛尚阿能阻止他。

  ……

  城里夏诚与吴公九二人设计着关于后营罗三炮与焦亮等处理办法。

  吴公九觉得现在就可以下手了,夏诚却不以为然,他更想的是杀人诛心。

  现在他们是闹不了事儿的,都在城里,太平军的城池大本营内是翻不起浪的,只有在出城作战时,罗三炮他们才会发作。

  现在处理他们,到底是自己手下,这一个个领导就在眼前。有道是屎拉裤裆里,也粘自己一屁股黄。

  出了城处理起来天高皇帝远,打仗过程中就是自己犯了错,这些头头们处理自己起来估计也要先考虑一二才行。

  夏诚估摸着自己被派出城打仗的时间,如今后勤补给多半补全,估计也要到自己轮替外围作战的其他一部了。

  作者的话:“很感谢诸君的不离不弃,千言万语无以表达,我毕竟自己也要生活工作,现在更新估计各位想骂,但毕竟我也是红尘中人,不管怎么说,这本书我会一直写下去,不为别的,起码要将那个风云激变时代写出来。

  中国历史农民起义的最高峰,中国历来不缺人才,反而清末人才倍出,曾左胡李,严复、张之洞、……。

  说明这个帝国从来不缺乏人才,但他何则已走向衰亡呢?

  清朝我一向不喜欢,因为他是故意的让人愚昧与阻拦人类文明的本身进步,摧毁文化与思想,故意搞民族矛盾,将整个满族利益化的压在汉族人头上,以使满汉强烈对立,进而使整个满族自觉地团结在爱新觉罗家族一家周围。

  这种殖民地式的统治无论多久,满清始终在老百姓眼里是外来王朝,因为你明显跟我们不一样。

  清朝入关,对中国来说是一次文化大倒退,因为他还处在奴隶部落制度阶段,然后满清拼命的毁书,就是为了维持这种部落奴隶混合体系,最终害人害己。

  如果他像北魏一样处理民族矛盾,主动适应文明变化,我想最差也不会一人高呼,万人推墙,瞬间崩塌。

  最终连个维护他的人都没有,只好找日本人认爹。

  最后分享一位明末的著名英雄,此人当过农民、匪、官军、王爷,差点掀了大清的盘,最终死于国外,死不降清,他并非忠于明王室,我想更多的而是忠于自己的历史文明。

  后人有诗赞之:最怜日暮途穷后,尤有挥戈李晋王。

  分享一下最激荡人心、最出威风、且感动的一慕。

  衡阳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