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孽债梧桐巷 第四十六章 医家官亲
作者:黄立云的小说      更新:2019-04-13

  “几年未来,你们的诊所扩大了么,生意不错吧。”表舅很关心地说。

  “这几年还说得过去吧,现在是国泰民安,百废待兴,老百姓也比以前富裕多了,看病也就舍得花钱了。”爷爷说。

  “是的,现在真是各行各业方兴未艾,农村搞了包产到户,城里搞了改革,工厂实现了承包制,是一天一个样。”表舅高兴起来,好像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就是他的功劳。

  “是的,今年小明、小亮都要考大学了,你们问问琥珀哥,他可是大学生,有经验的。”爸爸提醒两个儿子。

  “老弟呀,我今天来主要是给琥珀外公拿点治胃痛的药,随便看看你的门诊。我发现你们的门诊缺少一个门面招牌,你们看看现在哪个门面没有招牌?这招牌就是广告,就是一个脸面,它可以招财进宝呢。”

  “表哥,我也发现这个问题了,就是不知道怎么做呢。你来了正好,给我们说说,你就是分管这个行业的吧。”爸爸赶紧说了想法。

  “这招牌就是要把你家最拿手、最响亮、最有价值的东西展示给人们,这样就可以增加门诊名气,自然就会增加医源了。想想你家有什么亮点?”

  “我们家牌子还真的不少,不过最有名气的还要数‘三刀神医’,据说是乾隆年间的。”爷爷想了半天。

  “有匾吗?是哪个官员提的字?”李振表舅睁大眼睛问。

  “是一个州官题的字,下放那年给丢了。”

  “可惜,不过这‘三刀神医’不雅观,我看你重新做一个仿古的匾,改名叫‘三剂神医’,水浒不是有三碗不过岗吗,你这里是三剂病痊愈。另外我找一个高手仿乾隆题字,这样就更气派了。”

  “那好吗?”爷爷担心地说。

  “没关系,现在谁还考证啊。”

  我把一盘黑鱼烧萝卜端了上来,韩笑表妗看到我,眼睛一亮,说:“这是那家的闺女,这么漂亮啊。”

  “是香菱啊,就是吴琼。”爸爸说。

  “哎呀,真是女大十八变,这丫头真俊呢,给我做儿媳吧。”表妗子睁大眼睛看着我,好像突然发现了薛宝钗似的。

  “哈哈,那要看香菱和琥珀的态度了。”

  “你看,我儿子叫李岩,这孩子叫吴琼,多巧啊,岩配玉嘛。香菱,叫你妈来,一块吃吧。”

  我不好意思地走了出去,把妈叫来了。

  “我看你们不仅要把招牌挂出去,你们爷俩还要印名片。名片你们做了吗?”

  “呵呵,我们都没有那个玩意。”

  “这你就不懂了吧,古代先贤孔子早有明训:必也正乎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改革开放了,人与人之间交流也频繁了,因此名片的使用率大大地提高了。一张小小的名片就是浓缩的广告,就是简捷的介绍信,也是一个人的履历表。特别是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就是金钱,就是机遇,有一个称心如意的名片在手,经商的会生意兴隆,当官的会仕途亨通,行医的会手到病除,学者教师的会令人尊敬,做演员的会更加走红,就是佛教界算命打卦的有名片在手,也会抬高身价。”

  “这名片还是一门专业知识啊?”爸爸豁然开朗,“你说得没有错,听说观音禅院的浮屠大师就有名片呢。”

  “那当然啦,这门知识源远流长,无所不包,无所不涉,名片里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理论,涉及易经八卦理论,还涉及天人合一的理论。特别是运用易经八卦原理。根据当事人的生辰八字,合理安排名片的制作,这样就可以把当事人的优势充分发挥,因而也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利的因素。

  “所以啊,一张名片虽然小,但它包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凝聚了现代文明的成果,展现主人的风采,还将影响主人的未来,因此对每个人来说,特别是有成就的人士,拥有一张称心如意的名片就显得特别重要。

  “毛主席和周总理也有名片。据说1951年1月,根据*主席的指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曾经给军队干部转为外交工作的10名大使发了他们的名片。毛主席的名片用仿宋繁体铅印三个字:*。周总理的名片右侧竖版仿宋繁体铅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总理兼外交部长。中间印着:周恩来。可谓大象无形,大繁若简,大音稀声。当然伟人的名片常人是不好比的。”

  一会儿妈妈又去陪表舅和妗子说说话。

  “你家的香菱,有对象了吗?”表妗子问妈。

  “还没有呢,不知道她天天忙什么的。”

  “那给我做儿媳吧。”

  “那敢情好,可是她比你家琥珀大吧。”

  “是吗,让我想想,嗯,是大一岁吧”表妗子倒是真的看中我了。

  “不止吧,大两岁呢。”妈很认真地说。

  “大两岁啊,那……”妗子感到不妥了,流露出惋惜的样子。

  表舅今天喝了不少酒,很开心,借着酒兴,又帮我爸策划起来。

  “你们不仅要印名片,还要买大哥大,病人和你们联系也方便,生意就会更好。这样吧,你们的名片和招牌,我安排人给你们一起做吧。”

  “表舅你有名片吗?”小明崇敬地问。

  “有啊。”说着表舅从口袋里掏出了名片夹,打开夹子,顿时散发出浓烈的香味。爸爸接了一张,展现在面前的是白底金字折叠式,在名片的左上角有三面色彩鲜艳的红旗,在红旗下方印的是中共新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振。下方是兼职职称和荣誉称号:

  省著名剧作家

  省著名书法家

  华水客座教授

  中央党校研究生

  理论研究会会长

  名片的反面是: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

  一家人看了表舅的名片都赞不绝口,这小小纸片太精美了,表舅太了不起了。

  一会儿,炒完了菜,妈又和表舅表妗子聊几句家常。当妈看到表舅手里的名片,忽然想起来了,说:“我这里也有一张这玩意。”

  “你也有名片?哪来的?”爸爸奇怪的问。

  “是这样的,好长时间没有到观音禅院了,前两天我去烧香敬佛,原来每柱香2块钱,现在变成3块了。我问怎么涨价了,小师傅说寺院升格了。我问了什么叫升格,小师傅说,寺院住持当选为县政协常委了,享受科级待遇。后来我遇到长老,他给了我一张这东西,说是开了光的,有用。”妈很高兴,以为这是一个好东西。

  表舅接了我妈手中的名片:浮屠大师

  观音禅院住持

  徐州市佛教协会副主席

  徐州市政协委员

  新宿县政协常委(享受正科级)

  看后哈哈大笑了起来,心想:乖乖,玩名片还不是我们的专利呢。

  那天晚上,两个弟弟和琥珀谈了好多有关考大学的事情,他们收获很大。爸爸和表舅谈了很长时间,深受启发。妈妈见娘家来人也非常高兴。就是我一无所获。

  表舅临走时,爸爸配制了很多养身的补药给带上,什么人参、燕窝、冬虫夏草、鹿茸等名贵中草药送上了几大包,妈妈还特地将五香牛肉、捆蹄、香肠、猪头肉等食品装满了篮子给表妗子。表妗子的脸像一朵绽放的菊花,话音也格外的甜美:“她姑,你太客气了,东西就不要了吧。”

  哎,虽然是至亲,也是心甘情愿送的,但毕竟几千块钱的东西一下子就没了。难怪有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商者活,近佛者捐,近官者送。难怪老百姓既想接近官员,可以沾光,又担心成本太大,不堪负重。

  表舅走后不久,杨科长就带一帮人把“三剂神医”的招牌挂了起来,不过招牌又多了八个小字:医不三世,不服其药。杨科长特地作了解释,这八个小字取之《礼记》,意思是中医越老越值钱,寓意吴家是百年老店。爷爷很感激,连忙问杨科长:“这个匾多少钱,我给。”

  扬威旭科长笑着说:“老人家,这钱我不能收。”

  “为什么不收啊?”爷爷困惑地问。

  “是这样的,”杨科长解释说,“李部长批示是有规矩的,凡是他竖着批示:小杨,请斟酌处理。我必须尽快办,而且分文不收。凡是他横着批示:杨威旭科长,请按规定办理。我可办可不办。凡是他横着批示:威旭,请酌情处理。我会尽快办,但钱是要收的。”

  “哦,你们官场批示的规矩挺多的啊,比我们处方还讲究。”爷爷茅塞顿开。

  爷爷爸爸的名片也送来了。以后他们给人看病时就散发名片,还真的扩大了生意,一时间人满为患,应接不暇。

  大概是表舅的批示起了作用,印制名片的商家也没有收钱。

  那些市民看到古色古香乾隆题字的匾,就把我家看成了皇家御医的后代。真是经济越发展,人们越怀旧,好像巨大的火车头拉的都是古董,列车越快,怀旧的情绪越浓厚。

  这块匾真的给我家带来了好运。

  不仅门匾起到了作用,而且在表舅的推荐下宣传部、文化局、报社等单位很多人,常来我家诊所看病。

  一天,文化局的孙局长请爷爷给他开一个解酒的方子,这可难倒了爷爷。世上哪有什么解酒药,要想不醉酒,唯一的办法就是少喝酒。

  爷爷怎么解释都不行,只好硬着头皮开了一副保肝护胃的方子应付他。

  没有想到孙局长吃了几副中药,虽然没能保住不醉酒,但肠胃舒服多了,于是对爷爷崇敬有加。

  一次,孙局长来到我家,抬头仔细看了看“三剂神医”门匾,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老先生医术高明,原来是御医世家,要是在清朝请他看病可不容易。

  爷爷自然谦虚一番,然后赞扬扬威旭科长来,说他精明强干会办事。孙局长狡黠的笑了笑,说:“小杨呀,人称小和珅,他家和你家相似,你是中医世家,他是官宦世家。他是官三代。他爷爷是老区长,妈妈是人大副主任,和李部长是老朋友、老战友、老搭档……”

  孙局长走后,爷爷琢磨了好几天,才明白孙局长的话,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