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如苦笑:“你俩怎么又遇上了呢?”
这是一种很不讲理的贪心。
寄希望于三人互不对耗,而且还都能连战连捷。
他与军哥在第二轮对上,而欧阳第四轮与军哥对上,内耗令人痛惜。
不过,即便他们三人真能互不相遇,也未必都能保持全胜。
此刻四连胜的李铁如,居然是已三次涉险过关。
第二轮、第三轮和第四轮,三盘棋没有一盘是赢得理所应当的。
这侧面说明了,三人的实力在本次比赛并非顶尖。
再回顾对秦皇岛于玉桥那盘棋。
于玉桥中盘时占据绝对优势,而后应该是连续出现了许多不应出的错。
他为什么会出了那么多错,以致于大好局面被无端逆转呢?
分析起来,应该是比较复杂的。
大致上,应该是松懈、急于求成再加上运气三方面混杂。
为什么比赛时占了优势就会松懈呢?
这是个常见问题,却并非很容易解释,更难以彻底解决。
不是仅仅围棋比赛会出现,其他各种比赛也非常常见。
简单说,是人都会松懈的,人的通性。
谁不想放松呢,谁会喜欢一直紧张的感觉?
可见,想放松,不愿意自始至终都保持紧张、全神贯注,这才是人之常情。
那么,我们进一步探讨可得,人们愿意放松下来,是有原因也有必要的。
这个原因其实不难找到。
我们保持紧张、全神贯注的状态,固然有利于比赛取得好成绩,有利于工作取得很高效率;但这一切是必须付出高昂代价的。
——同时必然消耗了数倍于普通放松状态下的精力体力。
也就是说,那种专注状态能耗非常高,非常不适于长时间保持。
所以说,人们的松懈是必然的,也是本能的反应。
生理上解释,就是大脑出现了缺氧,自主、自发地降低了运转速度。
于是,人的反应就放慢了许多,感觉迟钝了好多......
简单说,松懈状态下,人就是处于半睡眠状态。
清醒后再看那时自己的所作所为,往往大惑不解,不明白自己发什么神经?
下面顺路说一说李昌镐,他是现代围棋高手群体中公认成绩最好的一位,也是公认专注力最强的一位。
李昌镐赛场已三次晕倒只因局势胶着投入忘我
2011年11月23日09:49体坛周报谢锐
记者谢锐(微博)北京报道
LG杯八强战甫一结束,李昌镐九段从对局座上起身时,突然出现晕倒在地的惊人情况。
对手陈诗渊九段也被吓得不轻,闻讯赶来的李昌镐弟弟李英镐赶紧将其搀扶到酒店休息,在吃了一些巧克力后,李昌镐恢复正常。
回顾起栽倒在地的那一幕,他竟然没有任何记忆。
“这已经是哥哥第三次突然摔倒了。”李英镐说。
着急的他赶紧打电话找来熟悉的韩国朋友,请他们过来帮忙。
李昌镐前两次晕厥均发生在2007年。
一次是2月在上海举行的农心杯最后阶段比赛,他在战胜中国队副将孔杰九段后出门就餐时,一头栽倒在地,要不是在边上的李英镐发现及时,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还有一次是在4月韩国KBS围棋王赛中,他获胜后与对手复盘,起身时再次晕厥,倒在椅子上人事不省,过了5-10秒后方才醒转过来。
2007年两次晕厥发生后,李昌镐回到韩国通身体检,却并未查出任何病因。
之前有过颈椎病和低血糖的说法,但均遭到医生的否定。
因为颈椎病、低血糖并不会导致突然晕厥症状发生。
2007年后至今,李昌镐再未出现过这种症状,他本人以及家人也渐渐宽心。
哪知道此次LG杯赛后,突然晕厥的症状再度出现。
李昌镐和李英镐哥俩对此大为紧张,就连赛后的半决赛抽签仪式都谢绝参加,更担心一天后的半决赛还能否参加。
网上有从医的棋迷及时给出了这类突然晕厥症状的解释,李昌镐兄弟俩得悉后顿时大为宽心。
那位棋迷说:
“李昌镐应该是直立体位性低血压症状。长时间坐位起立时,下肢血液充盈而上导致大脑短暂缺血,甚至发生短暂晕厥,这没有大问题,和血管迷走性晕厥一样,都不会出现生命危险。像军训时大学生晕倒一样,没有什么的。血管迷走性晕厥可以做直立倾斜试验来确诊。预后很好,以后多站立,加强体质锻炼即可。”
这也能充分解释李昌镐何以晕厥却查不出任何身体器质性病变的缘由所在。
农心杯赛,李昌镐独挡中国最强的孔杰和古力,他全心投入,对局始终高度紧张,直至比赛结束才起身,晕厥发生。
此次LG杯八强战,李昌镐外松内紧,将此次比赛视作是他重返世界冠军之列的关键一役,尽管对手是来自台湾的陈诗渊九段,但李昌镐对其重视程度不亚于对古力和李世石,7个小时比赛下来,仅仅午休时用餐走动了一会,其他时间都像钉子一样钉在座位上,晕厥遂再次发生。
至于KBS杯赛那次晕厥,可以视作是农心杯赛后的后遗症,而且,那次晕厥症状是相对最为轻微的一次。
这一说,李昌镐自己也释然了。
显然,突然晕厥症状的发生首先是因为对局中高度紧张,其次是长时间未曾起身站立。
对局紧张无法避免,纵然李昌镐独步天下已久,每次重大对局他依然全心投入。
对局中偶尔起身站立却能做到,李英镐叮嘱哥哥,23日的半决赛期间,别忘了不时起身站立,缓解大脑缺血状况。
主办方和李英镐每次出于好意,在李昌镐的边上放置两到三瓶矿泉水,不让他起身倒水,这样的好意以后看来还是免了为好。
不在李昌镐边上放置茶水,迫使他不时起身去倒水。
每次倒水也不要太多,多起身几次,就这么简单。
所以为什么会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出现过错与否,很多时候并非人们主观意愿所能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