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篱客舍 天地之间打工路 世上东西南北人
作者:冯海川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连城被张晓玉这么一闹,也是热血沸腾,差点儿没搂住。从她家里出来,上了车,还有点儿心跳过速。到了梅河口之后,汇合了马文路和李文、李玉、张国权,一起来到宿舍,安排好住处,五个人去外边的小饭店吃了一顿饭,然后到工地看了一遍,心里有了底,才回来休息。第二天开始干日工,二百四一天,一直干了半个多月,李氏兄弟受不了了,打算另谋高就,张国权也要回去,连城于是和马文路商量。马文路是老江湖,仔细分析之后对连城说:“这个地方,也就日工了,就是有包工,也太多不了。但是日工也不错,不用自己掏饭钱,一个月七千多块钱儿,别的地方是挣得多,也就九千来块钱儿,吃自己,细算帐差不多,那多累呀,起早贪黑的。这个就九个小时,一天干不了多少活儿。而且时间长,挨着就六栋,能干一年,别的地方三个月几个月的,还得换地方,连坐车带吃饭的不少花钱。活儿能连上了还行,连不上呆个十天半个月的,多少钱不都扔进去了,我看还是在这儿干。“但是张国权要走,怎么留也留不住,只好为他们送行,这里就只剩下他们两个。

  他们跟来的这个老板是南方人,木匠也是南方人居多,他们对于日工的理解,比北方人透彻得多,北方人性子急,即便是日工,也想着干一阵儿歇一阵儿,南方人不一样儿,总不闲着,也不让自己累着,磨磨蹭蹭的一直干,虽然最后的工作量都差不多,但是总显得北方人不干活儿,而且北方人脾气臭,尤其是木匠,不让人说,干差了罚我行,不能说我,出来是干活儿的,不是受气的。也挑刺儿,不服领导的安排,干什么活儿都有个计较,赚便宜行,吃亏绝对不干。南方人让干什么干什么,领导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听,所以北方人越来越少,最后就剩他们十多个人,有时候还窝里斗。连城也是没少憋了气,尤其是他们一组的,一个姓张的木匠。这个人喝酒闹事吹牛皮,最让人厌烦的是自以为能,觉得他们干活儿不行,没有速度,没有质量,这话也不是说过一回两回了。

  这一天他又絮絮叨叨的磨叽起来,先说他带来的那两个人:“会干活儿吧,那也叫手?斜着签钉子,斜着签!真你妈笨!“说完了他们,又来找寻连城。马文路他不敢说,岁数在那儿摆着呢,哪句话说不对他怕他抽他。连城不一样儿,二十多岁儿,他又以为他是新手儿,前两天就说过他一次,他也没吱声。但是他也不敢像呵斥那两个人那样儿呵斥他,他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手黑,动不动就打人,他是旁敲侧击:“小驰啊,咱们下一层儿的楼梯是不是该拆了,拆完之后,好支这一层儿。”连城没有抬眼看他:“现在不能拆,最早也得后天下午。现在你拆到时候忙不过来,明天咱们有电梯井和外邦,等外邦完活儿之后下来人拆就赶趟。”姓张的闹了个没趣儿,的还是不死心:“先拆了呢?拆完了把料倒上来放着,有功夫再支。”连城刚想发火儿,马文路在旁边说话了:“行,下午我们就去拆,拆完了把料倒上来。”姓张的听了十分高兴,和他们说笑了一阵,兴高采烈的走了。

  连城这里还是没有消气儿,气愤的对马文路说道:“这不扯淡呢吗?拆完了不支,搁那儿放着?咱们干,人家当官儿的能让吗?要是明天让咱们支,这些活儿,谁忙得过来?”马文路不慌不忙的笑了:“你呀,老发脾气不行。治啥人有啥法儿。他这种人,你跟他说不能拆,过一会儿他还得过来,闹得你不消停,最后还得听他的,不听他的就得打仗,犯得着吗?”连城还是很气愤:“那也不能啥都听他的?到时候干活儿的是咱们,咱们得多受累。”马文路呵呵的笑了起来:“你呀,还是经的少。咱们凭什么多受累?咱们是干日工,二百四一天,一天赶出二百四十块钱的活儿来就算完事了,干不完明天在干,就是真有差错,也找不到咱们身上,他让那么干的。”连城也笑了:“人老奸,马老滑,这话可真是一点儿没错儿。”两个人连说带笑,半天儿就过去了。到了下午,他们扔下这边的活儿,下来拆楼梯,拆完了把料倒上来,也就完事了,马文路干事儿找绝,为了给明天的活儿添点儿麻烦,,在临下班儿之前,把斜跑儿放上了,这样一来,明天就非干不可了。

  姓张的这个人叫张晓杰,人们都叫他张小姐,是一个木匠头儿,连城他们也是通过关系,奔着他来的,刚开始因为北方人多,老板怕不好管理,就让他带着,后来陆陆续续的人都走了,就剩他们十多个人,老板也没让他干活儿,这几个人还归他管。但是他这个人,没什么品行,嘴**,好骂人,所以大伙儿也都不怎么服他。他心里也清楚,就是改不了。别人恨他,当面顶撞两句,或是背后骂两句也就完了,马文路不一样儿,老头儿心黑,谁要是得罪了他,他想什么法儿都得捞回来,而且变本加厉。这一次也是如此,他故意把昨天上午的活儿留了个尾巴,下午去拆楼梯,拆完之后,还放了斜跑儿,张小姐第二天一看就傻了眼,但是自己造孽,自己得受着,别的地方不着急,倒置盖儿人家不让,那边儿等着绑钢筋呢,电梯井也必须去人,明天再干就不赶趟了,他们这边儿还撒不开手,这回他不敢再找马文路了,因为他理亏,只好自己动手,凑了四个人抢大盖儿,这几个人一直干到半夜,才勉强干完,还有几个梁底没有加固,第二天又老早的起来去加固。从此之后,他知道了马文路的厉害,再不敢招惹他们,甚至分工的时候,都不敢轻易的给他们派活儿了,专拣一些轻快,立正的活儿给他们。马文路也不再找他的麻烦,该干多少活儿,该怎么干,他们都心里有数儿,也用不着他操心,两边也就相安无事。

  张国权那边儿就没那么顺利了,跑了三四个地方,都没赚到钱,后来和李氏兄弟也拆了帮儿,又去了通辽。连城这才开始佩服他的判断力,庆幸自己没有乱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看来这句话,到什么时候都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