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貂蝉 第四章 要做实事,难啊
作者:木子华小七的小说      更新:2023-12-04

  完了,冯田死了!

  不但看到冯田被杀的将士,士气低落了。

  就是没看到的,见大旗倒了,那也是心中一凉,都疑神疑鬼的,感觉冯田恐怕够呛。

  于是冯田军士气迅速低落,斗志沦丧,被李蒙一鼓作气杀败了!

  “什么?冯田被杀了!”正在和李典对杀的徐荣,很快得到禀报,得知冯田被杀,冯田军大败。

  徐荣大吃一惊。

  但为时已晚,此时的李蒙,再接再励,已经领兵杀入徐荣的大营。

  徐荣的大营,刚刚初具规模,很多地方的寨墙都不高,寨外的壕沟,也十分的浅且窄。

  给了李蒙攻入大营的机会。

  李蒙乘虚而入,他一路无可阻挡,杀入了徐荣的大营!

  而徐荣却没有在营寨中,这给李蒙大开杀戒,提供了可能,李蒙如虎入羊群一般,势不可挡的冲杀。

  杀得徐荣军四散奔逃,一溃千里。

  “李蒙,我要杀了你!”徐荣还是杀了回来,他已经顾不上和李典对战了,他要火烧眉毛故眼前。

  但眉毛已经烧没了,眼睛都已经着火了。

  徐荣顾眼前,他都顾不上了,他带领大军来救大营,但根本做不到。

  不但李蒙杀疯了,李典也如影随形杀来。

  徐荣被两面夹击,他的兵迅速被杀败!

  “完了,全完了!”徐荣大败亏输,他根本无法扭转乾坤,他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了。

  “什么?大营被攻陷?”王冥闻报大惊失色。

  “杀回去,救大营!”王冥的兵还是多,他而且就要杀败樊稠了。

  樊稠要擒贼擒王,他却杀不到王冥的面前,望洋兴叹。

  王冥的形势,十分的乐观,他就不顾一切的,带领兵马杀回,王冥要力挽狂澜。

  但王冥很快失望了。

  因为李蒙杀疯了!

  李典也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王冥悲催的,他被三面夹击,被李蒙、李典、樊稠夹击!

  双拳难敌四手,王冥要力挽狂澜,他根本是痴心妄想,他不但没有扭转乾坤,他反而被摧枯拉朽般杀败。

  王冥被杀得惨败,更是悲催的,王冥败阵后,他遇到了樊稠。

  “擎天!”樊稠眼睛都杀红了,他看到王冥,他想都不想的,他激发了武技。

  一击必杀,王冥被樊稠杀死!

  “追击!”宜将剩勇追穷寇,樊稠一路的追杀。

  李蒙、李典也不甘落后,也一路掩杀。

  杀死杀伤徐荣军不计其数,俘虏数千徐荣军。

  李清大胜一场。

  拨云见日,徐荣被杀败,本来要进兵的牛辅,便犹豫不决了,暂时留在了虎牢关,而没有立即进兵。

  那么牛辅不进兵,董越等也没有出关。

  于是荥阳暂时无忧了。

  “兄长,你料事如神啊。”凯旋而归的李蒙,笑得见牙不见眼了。

  “料事如神谈不上,不过,为兄运气很好,侥幸大胜一阵!”李清是胜了,但李清很有自知之明,他十分清楚,这一战胜得太侥幸了。

  若不是冯田不自量力杀出,而且被李蒙杀掉,那么李清就必然大败亏输。

  真是万幸啊。

  李清的运气爆棚啊!

  “这一战获胜,都是各位兄弟的功劳!”李清大获全胜,他得了很多战利品。

  三千多匹战马,还有大量的刀枪棍棒,帐篷也得了很多。

  当然最让李清开心的,那就是粮草了。

  徐荣军的粮草,都被李清夺了,李清刚刚开仓放粮,分发了不少粮草,他还为粮草发愁呢。

  但得了徐荣的粮草,李清近一阶段,就不用为粮草发愁了。

  而且李清还得了不少的酒肉。

  那么干脆,李清就用徐荣的酒肉,来犒赏三军,来庆祝胜利。

  于是荥阳城内大排宴席,李清在庆祝胜利。

  有人欢喜有人愁。

  徐荣棋差一招,他憋屈的被杀得惨败。

  近两万人马,被杀死杀伤一半,徐荣还剩不到一万人了,而且伤兵满营。

  徐荣太憋屈了。

  而且李清大胜,震慑了董卓军,使得牛辅等人,都没有出兵,暂时留在了虎牢关。

  更让徐荣气愤。

  “他娘的!”徐荣太憋气了,他急于想报仇,但牛辅等人都不出兵啊。

  徐荣又刚刚败阵,他的残兵败将,士气十分低落,他出兵,他根本没有胜算。

  就是去送死。

  因而徐荣虽然憋气,他却也只能按兵不动。

  给李清喘息的时间。

  “我出城,去体察民情!”次日一早,李清吃过早饭,他就带着貂蝉,还有晴儿、冬梅两女,以及十几个大兵,李清出了荥阳城。

  “草民见过郡守。”李清占领荥阳,李清就自称郡守,河南尹的郡守。

  因而百姓都认为,李清是河南尹的新的郡守。

  而且李清爱民如子,李清开仓放粮的消息,早已经不胫而走,被百姓传得沸沸扬扬。

  “李清是好官啊,对百姓特别好。”

  “是啊,李清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这样的好官十分难得。”

  “李清这么好的官,若是能永远留在河南尹,留在我们荥阳,那就好了!”

  ……

  李清一路体察民情,他听到的都是赞扬的声音。

  自己这么得民心,真的意想不到。

  李清喜上眉梢。

  “父老乡亲们,你们想不想当兵,若是想当兵吃粮,那就前往荥阳城。”李清趁热打铁。

  “我想当兵!”

  “还有我,我也想当兵!”

  ……

  洛溪村,一个几百人的小村庄,居然有几十人要当兵。

  这足以看出,李清十分得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李清喜形于色。

  “父老乡亲,你们的农具有些落后了,我要给你们改一下。”李清体察民情,同时李清也想,为百姓做实事。

  而为百姓改进农具,就是李清要做的,第一件实事。

  李清是农村长大的,他对农具再熟悉不过了,他早就留心了,他看到,汉末的农具,比起穿越前,比起现代的农具,要有很多不足。

  影响生产力,李清早就想大刀阔斧的改造农具了。

  但李清被追得,如丧家之犬一般,他自顾不暇,他根本没有精力,去改变什么。

  李清终于在荥阳落脚了,并且选中荥阳,作为根据地了,那么李清就要造福一方。

  为荥阳百姓,做一件实事。

  “改农具?这农具需要改吗?”

  “是啊,祖祖辈辈使用的,都是这些农具,用改吗?”

  “多此一举。”

  ……

  李清的做法,马上被百姓质疑了。

  “唉!要做实事,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