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朝代 第六十七章阴阳家~航海祖师——徐福
作者:寇佛的小说      更新:2022-10-18

  徐福(即徐巿),字君房,齐地琅琊(今江苏赣榆,一说山东龙口)人,是秦著名方士,也是迄今有名可查的中国最早的航海家。

  对于广袤无垠的大海,国人从未停止过世事无畏的想象与勇往无前的探索,在诗人笔下,大海的汹涌澎湃与神秘莫测被描摹的淋漓尽致。

  往日不同今时,在航海技术远远落后的古代,人们所能探索的领域的十分有限。对于占据海洋十分八九的未知所在充满了人们一厢情愿的主观想象,以至于有了“远洋之外,立有仙山“的传说。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求仙问道,得以长生,是自古帝王所追寻的终极目标,为了能得偿所想,甚至不惜花费巨资物力来彰显自己诚心以求感动上天。

  在岁月流经的历朝历代中,有多少帝王在苦苦追寻得道成仙的歧途上行差踏错,做出了现代眼光看来无比荒唐的举动。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即使是中国历史上占据举足轻重位置的第一任封建帝王秦始皇,在雄才伟略之下也有“出海,寻仙山,求灵药“的想法。

  托付着始皇成仙的梦想,著名方士徐福开启了自己寻找仙山的东渡之旅,最终不知所踪,消失于茫茫一片的大海之中。

  对于徐福的最终归宿,史学界有诸多说法,国内外也是众说纷纭,以至于日本与委内瑞拉都表示自己乃是徐福后人,这其中究竟有何不为人知的故事。

  始皇求仙,徐福出海

  这一切还要从徐福这个人说起。“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七雄争霸终归花落秦家,一扫六合之后华夏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国家。

  天下初定,云雷相生,百家争鸣伴随旧的时代而告一段落,为了寻求自身平步青云的机会,方士徐福上书皇帝,言“波涛之上,立有仙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

  此举正中始皇嬴政的心痒之处,赐予徐福梦寐以求的高官厚禄、前程地位,同时下令其远赴海外,寻找仙山。

  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徐福只得被迫出海,寻找仙山。第一次寻仙之旅无疾而终,在茫茫缥缈的大海之上漫无目的的寻找了一段时间,眼见粮草物资所剩不多,只得归返。

  为了不被秦朝的严刑峻法追究责任,徐福假借“路遇大鱼,不得前进“的借口逃过一劫,在重整旗鼓、一番修整之后带着足够支撑三年的粮草衣物、数千童年童女以及无数工匠踏上了第二次寻仙之路。

  这是一次有来无回的旅程,徐福寻仙的船队如销声匿迹一般,在一片茫茫苦海中消失的干干净净,未曾归来也未有消息传回,成为了一个谜团,成为了一个历史上悬而未决的疑案。

  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徐福仙药团到底去了何方?国内外学者也是“花开数朵,各执一词“,论述最为全面、接受度最广的便是徐福二次东渡的终点是今天的日本九洲岛。

  论及徐福当年必然不知传说中的海外仙山究竟处于何方,或许徐福自己心中也是一清二楚,所谓的海外仙山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故事。

  寄托着古人对于天道仙界的遐想,根本不存于世,自然也无处可寻。不管徐福自身作何想法,总归找不到仙山便不能恢复始皇之命。

  在苍茫大海浮沉多日的徐福必然不甘心漂泊无果是自己的宿命,有家难归便不归,反正现在的情形是“天高皇帝远“。

  自己手中有着足够的物资与人力,整个船队都听命于自己。完全可以当家做主,自立为王。于是已经下定决心放弃替始皇圆梦的徐福开始寻找自己的出路。

  在一番漂泊之后在今天的九洲岛登陆,发现此处气候宜人,水草丰美,物华天宝,于是便定居于此,将此处作为自己后半生的居所而好好经营。

  对于徐福“东渡日本“的说法,也有诸多史料记载,中国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与“淮南衡山列传“均有记载。

  而作为古代日本官方记录的史实《古事迹》、《日本书记》等也多有涉及,故而这种说法自古流传且史料详实,可信度自然是首屈一指。

  当然关于徐福的去世史学界至今也未定论,也有学者提出徐福一众人最终覆灭于海涛之下,缘于当时的平板大船极易在广袤的大海中翻身。

  一遇风浪必定九死一生;也有专家言说徐福最终的归宿并非日本,而是如今的宝岛台湾。终究是各执一词,众说纷纭。

  远洋之外,突有后人

  就在史学界对于徐福去往何处争论不休时,美国一家电视台在造访委内瑞拉时采访当地的风土人情。

  在造访一部落时发现其装束打扮、生活习惯不同于传统的西方社会,更倾向于亚洲文明,在一番谈论之后,竟发现部落的人自称为徐福后人。

  这就令人匪夷所思了,试想委内瑞拉身在南美洲,难道徐福率领船速缓慢的秦朝板历经惊涛骇浪,跨越了整个太平洋才能到达这里。

  这一说法在客观上很难做到,其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远隔重洋委内瑞拉的一个部落叙说自己是徐福后人的说法也难有其他作为佐证。

  人类社会在生产力进步的同时建立了人类文明,如今遗存于世的世界古文明仅有中国文明还未断绝,保留至今,而华夏的文明圣火对于四海国家的影响也是深远长久。

  在物质文明极其丰富的今天,文化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部分,有着源远流长的文明发展史对于一个国家的评价无疑是加分项。

  这或许也是日本和委内瑞拉都在争做徐福后人的原因,可以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分支,借助华夏文明的东风来间接抬高自己的身价。

  徐福是秦朝时期著名的方士,也是道家历史上的一位名人,曾担任过秦始皇的御医,深得希望长生不老的秦始皇的器重。徐福在历史上的评价颇有争议,有人说他就是一个装神弄鬼的骗子,也有人说徐福精通辟谷炼丹等术,不然怎么能轻易骗过秦始皇。

  徐福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虽然不大,但是对东亚尤其是日本的影响却格外重要。为了帮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药,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和众多能工巧匠自山东沿海东渡,但从此一去不回,下落成谜。秦始皇到死也没有等到徐福,现代学者普遍认为徐福的这次东渡是一次有预谋的逃跑。传闻徐福游历东亚各国,最后定居日本,还成为了一代天皇,为日本的文化、科技带去了飞速的进步。也有很多人说徐福死于大海之中。根据现代的各种证据来看,似乎第一种可能性更大一点。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帝王都追寻过长生不老的传说。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统一六国的秦始皇。他曾经派遣徐福带领三千童男童女,去东海之外的仙山求药,但结果徐福却一去不回,从此杳无音讯。那么徐福到底去了哪里呢,他究竟有没有找到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呢?

  秦朝时神秘消失的奇人——徐福

  徐福出生在战国末年的琅琊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半岛一带。史书记载家族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时期的颛顼大帝,也就是轩辕黄帝的第三代后人。

  所以说徐福的身上,也算是流淌着华夏民族最高贵的血脉。除此之外,据说徐福在年少时,还曾经与鬼谷子有过一段师徒之缘。

  不过和苏秦张仪,亦或是孙膑庞涓等人不一样的是。徐福既没有继承鬼谷子的纵横捭阖之术,也没有学习排兵布阵的谋略,而是跟随鬼谷子钻研起了长生修炼之术。

  而且这里也确实反应出来一个问题,如果说徐福遇到的鬼谷子,和苏秦,张仪他们的师父都是同一个人的话。那么这个时候的鬼谷子,至少也应该有2,3百岁了。假如这个结论成立的话,那么鬼谷子似乎真的是一位长生不老的人物。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推论,至于徐福最后究竟有没有学到长生不老的仙术。如今我们已经无法考证,但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徐福的医术的确非常高超。

  他从鬼谷子处下山之后,曾在江浙一带悬壶济世,为百姓治疗瘟疫,而且还被当地人奉为神医,而这也恰好为他后来出海寻仙埋下了一个重要的伏笔。

  寻仙之路

  徐福所生活的年代,可以说是一个既平稳又动乱的特殊时期。刚刚统一不久的大秦帝国,明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一片安稳四海升平。

  但实际上帝国的根基尚未稳固,六国的残余势力始终都在暗流涌动,随时都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而恰巧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块巨大的陨石忽然从天而降,落在秦国的东郡地区。天降陨石,在古时候本就是足以轰动天下的大事,预示着上天的某种预兆。

  再加上这块陨石上又刻下了七个大字——“始皇帝死而地分”。如此一来更是让原本就深信天命的秦始皇,有了一种极其不祥的预感。

  于是为了阻止这个预言的应验,秦始皇开始在全国境内召集懂得炼丹之术的方士,为自己炼制能够长生不死的仙丹。

  其实说起这件事情,很多人都会认为秦始皇此举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权利的贪婪。但是我们站在一个帝王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秦始皇的真正意图,应该是在逆天改命。

  也许在他看来,只要自己不死,也就意味陨石上的预言就不会有变成现实的那一天。这样秦国的天下就能一直传承下去,天下的百姓也就不用再受战乱的煎熬。

  毕竟他是亲自从横扫六国的乱世中走出来的,所以自然比谁都清楚,乱世中真正受苦受难的,永远都是那些底层的百姓。

  他所建立的帝国,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心中的丰功伟绩,更重要的是结束那已经延续了数百年的乱世。所以说当时的秦始皇,看似是为自己求长生,但实则在他心中背负的,是整个天下未来的命运。

  这样的想法在我们今天看来,或许有些荒谬。但是在那个距离上古传说如此之近的年代,长生对秦始皇来说,似乎并不遥远,至少在他看来,并非没有任何希望。

  然而也正是在这次大规模召集方士的过程中,身为地方神医兼鬼谷子门徒的徐福,第一次来到了秦始皇的身边。由于他对药理十分了解,再加上曾经学习过修仙之术,所以当即被始皇帝任命为太医。

  不过此时的徐福说是太医,但主要负责的事情,除了秦始皇的身体健康之外,还有炼药这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然而作为资深修炼者的徐福也深知,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能够让人长生不死的丹药。

  上古时期轩辕黄帝乘龙飞升,早已是不可追寻的缥缈之事。但是与此同时,他也很清楚自己目前的处境。

  如果将实情告知秦始皇,以对方的残暴本性,定会觉得他抗旨不尊,最终难逃一死。可如果硬着头皮去炼,到最后却拿不出丹药,结局依然还是难逃一死。

  这样的局面对于常人来说,或许是一个必死之局,唯一的区别就是立刻就死,或者过两天再死。

  但是对于徐福来说,事情却并没有走上绝路。毕竟作为鬼谷子的亲传弟子,虽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纵横游说之术,可到了保命的时候,也总归有一些看家的本事。

  于是徐福便找到秦始皇,非常郑重地告诉对方:

  如果想要炼制长生不死的丹药,光靠这些普通的药材,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药草再名贵,也终究只是凡俗之物,欲炼仙丹,必须得用仙药才行。

  秦始皇闻言之后,顿时喜出望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靠谱的人,当即向他询问有关仙药的传说。

  这时候徐福也非常隐晦地告诉秦始皇,说自己当初跟随鬼谷子学道之时,曾听闻在东海之外有三座仙山,生长着传说中的仙药。

  其实关于这一点,徐福倒也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在《山海经》和《列子·汤问》这两部先秦古籍中,确实都有关于海外仙山与不死神药的记载。

  而秦始皇当初大概也应该看到过这两本书中的内容,所以才会如此深信不疑。并且命人迅速打造船只,让徐福带领着一队人马出海寻仙。

  寻仙还是移民

  其实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我们的确有充分的理由怀疑,徐福出海的真实目的绝非为秦始皇寻求仙药,而是一次有目的的移民探索计划。

  因为从公元前219年~公元前210年这段期间,徐福一共先后多次出海。而且还曾登陆日本海岸,拜访过当时的灵孝天皇,而对于始终找不到仙药的事实,徐福也是多次找借口向秦始皇推脱。

  第一次是说海中有鲛鱼作怪,导致自己船队沉没,最终只有少数几人死里逃生,回到了秦国。

  为了解决海上作乱的鲛鱼,秦始皇不惜派遣军队出海作战,用弓箭射杀了一只巨大的怪鱼。

  第二次出海回归之后,徐福则对秦始皇宣称自己已经找到了传说中的蓬莱仙山,并且见到了山上的仙人。

  但是由于自己进献的贡品不够丰盛,故而仙人不肯赐仙药给他。于是这一次秦始皇便让人按照徐福所说的要求,为他准备了童男童女各3000名。

  以及各种植物和五谷的种子还有大量的农耕用具,甚至还包括各行各业的工匠,也召集了数百名之多。

  面对这样一个成分复杂而且人数众多的远航船队,与其说是去海外寻仙求药,其实更像是一次装备齐全的大规模移民。

  或者说当时的徐福其实早就已经找到了一座适合生存的荒岛,这一次就是要带着这些人和生存物资,去那里安家落户。

  而后来的结局也果然就是这样,徐福率领着浩浩荡荡的船队一路消失在了茫茫东海之上,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而跟他一同远去的那些人中,或许有前几次出海的同行者。

  但更多的还是那些被秦始皇一声令下召集过来的工匠,以及懵懂无知的童男童女。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将会随着这些船只漂泊向何方,更不知道自己将会以这样的方式载入史册。

  共同在史书中留下一句:

  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而至于所谓的平原广泽究竟在哪里?有人说是日本,也有人说是东南亚的某个岛屿,甚至有人说是玛利亚海沟附近的某一个区域,但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不再重要。

  而真正让人感到费解的是,身为横扫六国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又怎么会被徐福用这么明显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骗呢?

  尤其是最后一次,徐福向他索要的各种资源,明显已经暴露了想要移民海外的真实意图,难道秦始皇真的看不出来吗?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许只有站在秦始皇的角度,才能看明白其中的真相。因为对于坐拥四海的始皇帝而言,徐福所要的这些东西,不过是大秦帝国的九牛一毛而已。

  即使对方真的实在欺骗他,就此一去不回,这个损失也并非不可承受。但如果当时他因为自己的猜忌而将徐福杀掉,那么也就意味着自己所追求的长生不死,只不过是一个荒唐的闹剧,这是让他无法接受的结果。

  所以即使秦始皇明知徐福多半是在欺骗自己,他却依旧甘愿满足对方任何要求。

  因为只要徐福还在寻仙求药的路上,那么自己就还能对长生不死这件事情,保留最后一丝幻想和期待。

  而后来秦始皇在自己的地宫里设下用鲛鱼油脂做成的长明灯,或许也正是在体现着他对徐福的等待,和对长生的最后一点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