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朝代 第七十五章农家~张楚假王——吴广
作者:寇佛的小说      更新:2022-10-18

  吴广(-公元前208年),字叔,秦国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朝廷征发闾左屯戍渔阳,陈胜、吴广为屯长。他们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过期要杀头。陈胜、吴广便发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用已被赐死的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反秦。次年,吴广在攻打荥阳时,被同为起义军将领的陈胜手下田臧所杀。

  秦国曾经靠为天子养马的国家,在经历了七百多年的浮沉之后,终于实现了一统天下的雄心。大秦帝国建立之后,整个帝国着重培养民众的武力,举国为战,秦国养成了尚武的习惯,秦人缔造了这样一个神奇的帝国,其法度之缜密,贯彻之彻底,对后世的中国而言,简直就是一个神话。秦国的盛世宏图还没有持续多久,这场浩大的盛景就随着秦始皇的去世而日渐没落。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寥寥数语,将吴广的身世做了一个大概的介绍,吴广就是这个起义队伍的领袖之一,他和陈胜一起策划了一场起义,惊心动魄的反秦运动就这样拉开了帷幕。吴广的出生年月不能确定,所以我们无法得知吴广是哪年出生的,也不知道他是属什么的。他的命运与另一个人息息相关,这个人就是陈胜。陈胜,字涉,阳城人。是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

  当秦国的辉煌身影逐渐成为了的泡影,秦国的帝业走向了末路,加之,秦二世昏庸,自登基后,纵情声色,不理朝政,大权落到了奸臣赵高的手里,赵高排挤忠臣,陷害忠良,刑罚严苛,对百姓的压榨也更严重,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以陈胜、吴广为代表的广大百姓,不堪忍受秦二世的暴虐统治,于是便喊出了震铄古今的那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说起起义的原因,也不过很简单。“失期当斩“太史公在《史记》里已经详细记录了。当时朝廷征发闾左屯戍渔阳,命令陈胜、吴广为屯长,在两位军官的押送下,带领着九百多位百姓前往渔阳。问问没料到,当他们行至大泽乡的时候,大雨倾盆,道路完全被洪水阻挡了,根本就无法前行,于是似乎他们一行人注定就会被斩,即使到了目的地也会因为没有按照约定的日子达到,而被处以死罪。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不论怎么选择都是死路一条,还不如死得轰轰烈烈。于是,吴广和陈胜之间展开了谈论,他们决定起义,与其等死不如主动出击。陈胜、吴广便发动戍卒起义。在起义之前,为了能够得到众人的响应,两人周密地策划了一场起义,陈胜和吴广首先专门找了一个算卦的卜问吉凶,卜者很聪明,知道二人的来意,便说他们的事业会成功的。两人听后十分高兴,于是便找来了一块布,写上“陈胜王“这几个字,将这些写有文学的布,塞到了鱼的肚子里,后来吃鱼的士兵便发现了这些文字,感到十分惊讶。

  随后,吴广、陈胜又借鬼神“威众“,在半夜的时候,吴广学狐狸叫喊着:“大楚兴,陈胜王“。半夜里士兵醒来了,听到了这些话,既惊讶又害怕,第二天士兵们都对陈胜投以异样的眼光。这个计划收到了很好的舆论效果,做足这些后,于是才有了后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天下人都相应陈胜的号召,担着粮食前来投靠陈胜,以推翻秦的暴政统治为己任,与吴广等广大群众一起揭开了反抗暴秦的第一幕。

  陈胜、吴广“举大计”的壮举,得到了附近百姓的积极响应,纷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起义队伍迅速壮大。在控制了安徽、河南交界的大片地区后,又攻占战略要地陈县。陈胜称王立国,就以陈县为都城,国号为“张楚”。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爆发。陈胜、吴广在安徽大泽乡揭竿起义,首举反秦大旗,号为“张楚”,就是张大楚国的意思。陈胜自立为王,吴广为假王(假是代理的意思)。起义军一呼百应,队伍迅速壮大,一路向西攻打,势如破竹。

  当时,荥阳(今古荥镇)附近有秦王朝设立的国家粮仓——敖仓,里面储存着大批粮食及其他军用物资。如能攻下荥阳,则不仅向西的门户洞开,而且敖仓将唾手可得,起义军就能够获得大批军需物资。于是陈胜派吴广率主力攻打荥阳,想一举拿下荥阳,直捣关中秦之国都咸阳。当时,荥阳为三川郡郡治所在,郡守是秦相李斯的儿子李由。吴广包围荥阳后,李由据守荥阳不出战。由于荥阳城垣高大,易守难攻,加上李由多智善谋、守城有方,吴广久攻荥阳城不下,西进关中的战略意图一时难以实现。

  陈胜得知吴广在荥阳受阻的情况后,立即派大将周文另率一路人马,利用秦军主力被牵制在荥阳的有利时机,绕过荥阳直取关中。一路斩关夺隘,一直打到离秦王朝都城咸阳仅百里的地方。秦二世大惊失色,在都城空虚,无兵可用的情况下,他听取了大臣章邯的建议,赦免了几十万在骊山服役的刑徒,封章邯为将军组成一支部队,由章邯带领,扑向周文的起义军。周文本来就缺乏正面作战的经验,加之孤立无援,突然遭到章邯数十万拥有精锐兵器的“亡命之徒”的反击,虽出生入死、英勇奋战,但仍“尽败”于秦,“军遂不战”而溃,周文自杀殉国。

  章邯击败周文西征军之后,乘胜进逼荥阳。虽然这时吴广的军队仍在包围荥阳城,但实际上已是军心浮动。吴广的部将田臧等眼见周文已败,而荥阳又久攻不下,感到秦兵随时会来。如果秦军赶到荥阳内外夹击,起义军必败。于是主张以一小部分兵力继续围困荥阳,牵制李由的守军,而以大部分精兵迎击章邯指挥的来犯之敌。本来,田臧提出这一作战方案不无一定的依据,但他却不仅没向吴广汇报,反而与李归等几个部将商议说:“今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史记·陈涉世家》),意思是说“吴广骄横,不懂兵法,听不进良言,不能和他商议,如果不杀了他,咱们就要失败了”。

  于是就假借陈胜的命令,杀了吴广,派人将其首级送给陈胜看。陈胜无可奈何,只得承认既成事实,赐田臧楚令尹印,任他为上将,叫他继续指挥荥阳前线的大军。田臧取得军权后,命令部将李归等屯守荥阳城下,自己则率精兵西进,迎击章邯,大战于敖仓。终因寡不敌众,田臧战死,军队溃散。接着,章邯又直驱荥阳,与困守在荥阳城内的李由夹击李归,李归战死,起义军失败。

  张楚政权的建立,将反秦起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点,各地百姓、贵族后裔纷纷以“张楚”军的名义起事,义军迅速遍布秦朝各地。而陈胜则采取“主力西征,偏师略地”的战略,任命吴广为假王(副王),率领义军主力西进,直捣秦都咸阳,同时令宋留率兵入武关,迂回配合吴广攻打关中。之后,又命武臣、张耳、陈馀北攻赵地,邓宗南征九江,周市夺取魏地。

  然而,在其他几路义军不断攻城略地之时,吴广率领义军主力西进的计划,却并不顺利。荥阳作为关中门户,不仅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且附近还有囤积了大量粮草的敖仓,要入关中就必须夺下荥阳,然而吴广率领重兵围攻荥阳,却遭遇到李斯之子、三川郡守李由的顽强抵抗,眼看荥阳久攻不下,吴广遂命部将周文率兵绕过荥阳继续西进,直捣秦国心脏咸阳。

  周文率军攻破函谷关,一路进抵距离咸阳仅百余里的戏水,秦二世胡亥得知消息大惊失色,在章邯建议下,赦免骊山刑徒,以章邯为将,临时组编军队抵抗义军。章邯率军大败正在修整的义军,一路追击至渑池,义军惨败,周文自尽。之后,章邯继续率兵东进,围攻荥阳的义军陷入腹背受敌之境,吴广被部下田臧所杀,结果西进的义军主力几乎全军覆没。

  荥阳之围被解后,章邯率兵直逼张楚都城陈县,义军节节败退,秦军遂包围陈县。秦二世二年(前209年)十二月,义军战败,陈胜被迫退守城父,想要重新凝聚力量,结果被车夫庄贾所杀,张楚政权随之覆灭。陈胜死后,其部下吕臣虽然曾一度重建张楚,但旋即又被击败,再加上项氏集团的崛起,“张楚”政权再也无人提及。

  张楚政权之所以走向灭亡,源于政权的各方面不成熟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由农民起义军建立的政权,“张楚”政权之所以会如此迅速的灭亡,个人认为更多源于这个新生政权的不成熟,毕竟他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

  地盘扩大实力却分散。彼时,集权统治尚不够根深蒂固,此时正处于分封制向集权统治转化时期,这导致张楚政权的统治相当不成熟,再加上陈胜起兵时又喊出了那句著名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此举虽然为其称王建立政权打下了基础,但也导致了很严重的恶果,那便是陈胜派出去几路军队,便有几路军队脱离其掌控。陈胜派武臣、张耳、陈馀北攻赵地,于是武臣便自立为了赵王,武臣称王后又命韩广攻掠燕地,结果韩广便在燕地自称了燕王,攻打魏地的周市虽没有称王,但却将魏国宗室魏咎扶上了魏王之位,自己做起了魏国宰相,到头来只有负责南征九江的邓宗,还留在了陈胜身边。结果便是,义军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大,而陈胜自身的实力,却在不断的被削弱。

  起于底层却脱离底层。前文说过,陈胜乃是贫苦百姓出身,其最初起兵的原因,乃是不堪忍受秦朝的“暴政”,而其起义规模之所以能够迅速扩大,也主要是源于各地底层百姓因不适应秦朝的统治方式,而积聚已久的反抗情绪。可是,当陈胜建立政权,且实力一天天扩大之后,却开始逐渐脱离了底层百姓,在派军西征之后,陈胜竟然沉迷于歌舞享乐之中,全然不顾在外奋战的将士。此外,早年做雇农时,陈胜曾与同为雇农的朋友约定“苟富贵,勿相忘”,然而等到他真的做了王,当那些穷朋友找上门时,陈胜先是闭门不见,后又因有人谈论自己的旧事,有损于自己的威严,而杀了“妄言”的伙伴。

  导致自己声威下降。陈胜固然有些小聪明,但政治方面显然不够成熟,一方面,在不具备称王的条件下称王,虽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当时的情况是,贵族拥有特权的思想并未彻底消除,当时便有人对其称王表示了反对,他们认为“陈胜自立为王,会让天下人觉得陈胜有私心,而不愿相从”,要知道以项氏家族在楚地的声望,项梁都不敢自立为王,而是选择了拥立楚国宗室熊心。二是擅杀大将,陈胜手下有个首席大将名为葛婴,陈胜将其封为了征南将军,命其南征九江,攻占九江之后,葛婴立襄彊为楚王,后听说陈胜已经称王,葛婴便将襄彊杀死,并返回向陈胜报告,结果反被陈胜所杀,如此一来,哪还有人敢轻易投效。

  没能笼络更多的盟友。陈胜虽然是掀起秦末起义序幕之人,也是最初各地义军中势力最大的一支,然而他却并未能考虑到当时的政治环境,没有考虑到推翻秦朝统治的难度。尤其是当原六国贵族后裔的招兵买马,并未引起陈胜的足够重视,要知道此时距离六国被灭时间并不长,这些贵族后裔的号召力仍然极为强大,相较于陈胜这样的“泥腿子”,这些贵族后裔势力发展的极为迅速,如果能够与之结为联盟,那么也就不会形成独自面对秦朝大军的局面了,结果导致自己成为了最先被灭的那一个。

  周文、吴广的西征军,是陈胜起义军的主力,是“张楚”政权的基石和支柱。这两支大军的失利与溃败,给陈胜的反秦事业造成了致命的、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成为他由胜而败的一个转折点。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大起义动摇了秦王朝统治中国的根基,此后,各路豪强纷起相争,其中以刘邦和项羽两人实力最强,中国历史进入楚汉相争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