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朝代 赵武灵王传
作者:寇佛的小说      更新:2022-10-18

  赵武灵王(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君主,先秦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赵肃侯的儿子。

  赵武灵王在位的时候,军事上推行“胡服骑射“,不断推动赵国军力日益强盛,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强国,甚至可以和秦国相抗衡。后来吞灭中山国,大败林胡、楼烦二族,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还修筑了“赵长城“。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年),赵武灵王在赵国鼎盛的时候为了专注于军国大事,把王位禅让给儿子赵惠文王,自己被尊称为“主父“。

  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年),赵武灵王遭遇沙丘之乱,他被包围达三个月,在宫中得不到饮食,终于饿死在沙丘宫中,终年45岁。死后大臣追谥“武灵“,后人尊称赵武灵王,从他奠定赵国强盛之后赵国君主正式称王。

  赵武灵王被梁启超称为“黄帝之后的第一伟人“。

  赵肃侯二十四年(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魏、楚、秦、燕、齐各派锐师万人来参加会葬。赵肃侯生前英雄一世,与魏、楚、秦、燕、齐等国连年恶战而不处下风,赵国俨然是北方的新霸主。魏惠王后期,赵肃侯听从苏秦之言,连续发动合纵攻势,打击魏国,使魏国的百年霸业再次受到严重削弱,不足以阻挡赵国的南进,为赵国向中原发展扫除了最强大的一个敌人。赵肃侯死后,魏惠王立即联合楚、秦、燕、齐四国以会葬为名,各派精兵,趁赵国新君年幼之际,俟机图赵。

  对于十五岁的少年赵武灵王来说,父亲的葬礼实在是凶险,搞不好赵国就会被五国联军灭掉。在赵肃侯的托孤重臣肥义的帮助下,赵武灵王决定采取针锋相对的强硬应对措施、抱着鱼死网破的态度,摆开决战的架势来迎接这些居心叵测的吊唁使者。

  赵武灵王命令赵国全境处于戒严状态,代郡、太原郡、上党郡和邯郸的赵军一级戒备,准备随时战斗。联合韩国和宋国这两个位于秦、魏、楚、齐之间的国家,使赵、韩、宋三国形成品字型结构,将秦、魏、楚、齐四个国家置于两面受敌或者三面受敌的被动局面。又重赂越王无疆,使之攻楚,先把与赵国不搭界的楚国的注意力转移到它的老对手越国身上去。重赂楼烦王击燕和中山。燕国是五国中比较弱的一个,在楼烦的强力攻击下,燕易王比较紧张,十分担心赵国与楼烦夹击燕国。中山虽然不是一流的强国,但由于楔入赵国的版图内,经常受齐国的指使从背后攻击赵国的都城邯郸,对赵国的威胁比外部的强敌更大。中山在楼烦的攻击下,也无暇顾及对赵国的趁火打劫了。在去掉了燕、楚两个强敌后,魏、秦、齐集团对赵、韩、宋集团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赵武灵王命令来会葬的五国军队不得进入赵国边境,只许五国使者携带各国国君的吊唁之物入境,由赵国负责接待的大臣将他们直接送往邯郸。魏、秦、齐见赵国重兵待客,戒备森严,而且赵、韩、宋联盟已成,不得不打消了要占赵国便宜的念头。五国使者入赵后,见赵国精锐云集邯郸,战争一触即发,不敢有任何的差错,在与赵武灵王厚葬赵肃侯后,便匆匆离去。魏惠王发起的五国图赵的阴谋被赵武灵王挫败了。年少的赵武灵王初涉君位就经受住了如此严峻的考验。

  赵肃侯二十四年(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魏、楚、秦、燕、齐各派锐师万人来参加会葬。赵肃侯生前英雄一世,与魏、楚、秦、燕、齐等国连年恶战而不处下风,赵国俨然是北方的新霸主。魏惠王后期,赵肃侯听从苏秦之言,连续发动合纵攻势,打击魏国,使魏国的百年霸业再次受到严重削弱,不足以阻挡赵国的南进,为赵国向中原发展扫除了最强大的一个敌人。赵肃侯死后,魏惠王立即联合楚、秦、燕、齐四国以会葬为名,各派精兵,趁赵国新君年幼之际,俟机图赵。

  对于十五岁的少年赵武灵王来说,父亲的葬礼实在是凶险,搞不好赵国就会被五国联军灭掉。在赵肃侯的托孤重臣肥义的帮助下,赵武灵王决定采取针锋相对的强硬应对措施、抱着鱼死网破的态度,摆开决战的架势来迎接这些居心叵测的吊唁使者。

  赵武灵王命令赵国全境处于戒严状态,代郡、太原郡、上党郡和邯郸的赵军一级戒备,准备随时战斗。联合韩国和宋国这两个位于秦、魏、楚、齐之间的国家,使赵、韩、宋三国形成品字型结构,将秦、魏、楚、齐四个国家置于两面受敌或者三面受敌的被动局面。又重赂越王无彊,使之攻楚,先把与赵国不搭界的楚国的注意力转移到它的老对手越国身上去。重赂楼烦王击燕和中山。燕国是五国中比较弱的一个,在楼烦的强力攻击下,燕易王比较紧张,十分担心赵国与楼烦夹击燕国。中山虽然不是一流的强国,但由于楔入赵国的版图内,经常受齐国的指使从背后攻击赵国的都城邯郸,对赵国的威胁比外部的强敌更大。中山在楼烦的攻击下,也无暇顾及对赵国的趁火打劫了。在去掉了燕、楚两个强敌后,魏、齐、秦集团对赵、韩、宋集团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赵武灵王命令来会葬的五国军队不得进入赵国边境,只许五国使者携带各国国君的吊唁之物入境,由赵国负责接待的大臣将他们直接送往邯郸。魏、秦、齐见赵国重兵待客,戒备森严,而且赵、韩、宋联盟已成,不得不打消了要占赵国便宜的念头。五国使者入赵后,见赵国精锐云集邯郸,战争一触即发,不敢有任何的差错,在与赵武灵王厚葬赵肃侯后,便匆匆离去。魏惠王发起的五国图赵的阴谋被赵武灵王挫败了。年少的赵武灵王初涉君位就经受住了如此严峻的考验。

  赵武灵王元年(公元前325年),魏惠王图赵不成后,即开始着力弥补魏、赵关系裂痕,带领太子嗣到赵国祝贺赵武灵王正式即位。赵武灵王与肥义也以礼相待。赵国的重要盟国韩国的韩宣惠王与太子仓也来赵国祝贺赵武灵王登基。

  赵武灵王三年(公元前323年),赵国向中山国压迫,在靠近中山边境的鄗(今河北柏乡北)筑城。

  改革成功,赵国很快成为战国七雄的强国之一,于是赵武灵王在信都的信宫(邢台)大会天下诸侯,就是召集诸侯定期过来开会,诸侯莫敢不来的,《太平寰宇记》云:赵成侯造檀台,有信宫,为赵别都,以朝诸侯,故曰信都。《史记》曰:“梁襄王与太子嗣、韩宣王与太子仓来朝信宫(今邢台市)”。又说“大朝信宫,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赵武灵王在信都(邢台)大会诸侯的那一刻成为他人生最辉煌得意的顶峰!

  赵武灵王的第一位夫人是韩王的女儿,为赵武灵王生了公子章。公子章本来是太子。后来,韩夫人去世,赵武灵王在得到美女吴娃后,就把吴娃立为自己新的夫人。吴娃生的儿子就是赵惠文王。吴娃在短暂的一生里为赵武灵王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但从来没有求过赵武灵王一件事,这让赵武灵王对吴娃感到很愧疚。吴娃最爱赵王何,死前求赵武灵王立何为太子。于是,赵武灵王废掉公子章,而立何为太子。赵王何虽然年幼,但却聪明机巧,深有其母之智,赵武灵王也很爱他。

  在当初立赵何为新王,自己退位的时候,赵武灵王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与自己分别负责国内的政治和军事,自己可以全心专注于赵国激烈的对外军事斗争。赵武灵王的本意是在赵国构建二元政治,自己和儿子都是国中的君主,只是自己不再使用国王的称号,而是使用有着太上皇意思的主父称号。赵武灵王让赵王何提前即位的另一个考虑是,自己经常亲自带兵打仗,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遭到不测,到时候,赵国必定会大乱。先前几代国君都是在政变中或者在反政变中即位的残酷事例,让赵武灵王非常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能把政权平稳的交给自己的接班人,而且还要送上一程。但是赵武灵王的这番设想却严重违背了政权构建的基本规律,最终造成了赵国的内乱。

  在肥义的教导扶助下,天赋聪敏的何很快就进入了王的角色。经过三年的听政,赵王何已经很懂得治国的道理了。但是,相貌秉性更相自己的公子章在朝见弟弟赵王何时的萎靡颓废让赵武灵王十分痛心。公子章本来也是一个极其出色的太子,只是由于自己对吴娃的爱,而废掉了公子章。与吴娃的美貌聪颖一样,韩夫人的贤惠持重也曾经深为赵武灵王所着迷。如今,赵武灵王最心爱的两个女人都去世了,不能与自己分享历代赵国国君都未曾达到的至高荣誉了。对于自己最喜爱的两个儿子,赵武灵王希望他们都能分享自己创造的无上伟业,尤其是公子章。公子章在无辜被废后,毫无怨言,一如既往地孝敬自己。在想起贤惠的韩夫人的时候,赵武灵王就会更加的愧疚。他想找一个填补自己愧疚之情的办法。

  公子章比赵王何年长十岁,性格强悍,体魄健壮,大有赵武灵王之型,本来最为赵武灵王喜爱。赵武灵王二十一年攻伐中山时,不到十五岁的公子章就被委以统率中军的重任,在赵武灵王的亲自指挥下,取得了攻打中山的大胜利。此后,公子章多次随从赵武灵王出征,屡立战功,为国人所称颂。

  赵武灵王封公子章为安阳君,派田不礼相公子章。田不礼相公子章,时常表示对公子章的遭遇很同情。田不礼本是齐国的失势贵族,一直希望能够东山再起。在被赵武灵王任命为废太子章的相后,田不礼认为机会来了。田不礼对赵武灵王的废长立幼的做法很愤慨,经常以立长乃天经地义、人间正道的说辞影响公子章。公子章被废后,对王位本已经心如死灰,但田不礼不断煽风点火,公子章又联想到赵武灵王对自己及母亲是如此的绝情,那点死灰竟又复燃了。

  赵武灵王经常与公子章居住在一起,衣食住行均命人准备两份,公子章的仪仗用度与赵王何的几乎一样。赵武灵王对公子章的厚爱,赵王何虽有隐忧,但却不便明言。肥义也觉此事不妥,但他了解赵武灵王的心情,心想,公子章被无辜废掉太子位,失去为王的机会,赵武灵王对公子章的厚待也算是他的弥补之意吧,便也不深计较。朝中的许多大臣们见公子章又受到了赵武灵王的厚爱,以为赵武灵王又有什么新的打算,便暗中与公子章来往。公子章对权力本不陌生,见朝中大臣又都向自己示好,胸中的理想和抱负止不住地向外涌。公子章要夺回本应属于自己的王位。

  赵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打算把代郡分给公子章,让公子章也称王。这个想法的背后是赵武灵王要收回赵王何的实权,重新亲掌朝政。赵武灵王毕竟正值四十六岁的壮年,在攻灭中山、赶走林胡、消化楼烦后,赵武灵王又有了新的理想。此时的赵国由于没有参与中原国家的混战,实力最强,而齐、秦、韩、魏、楚由于连年的混战,此时已不是赵国的对手。赵武灵王在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后,还要做中原的霸主。为了实现他心里的这个伟大理想,他的第一步是夺回王位,重做赵王。在自己主动放弃王位,禅让赵何以后,赵武灵王就逐渐失去了往日的中心地位,赵何在肥义的辅佐下,名正言顺地取代赵武灵王成为赵国的一号人物。赵武灵王最初的二元政治的设想失败了。尽管赵王何是赵武灵王亲自立为王的,但权力与名位远去的痛苦让赵武灵王十分失落,一生追求荣誉的赵武灵王有些不甘寂寞了。潜意识中重新扶植公子章的根源越来越明晰,说到底,就是要夺回自己曾经放手的权力。

  赵武灵王把要立公子章为代王的想法同肥义说了,肥义不同意。起初,肥义以为立公子章为代王是赵武灵王的过分溺爱。但慢慢的,肥义明白了赵武灵王的真实用意。肥义是个忠厚能干的胡人后裔,他的想法是,自己是国家的相,那么就要为国家负责,自己是赵王何的老师,那就要对赵王何负责。在过去的四年里,肥义精心辅佐赵王何,使赵王何已经很得王的精髓。肥义为赵王何建立了一个可靠的势力范围,赵王何的羽翼已成。根据肥义的观察,赵王何是个与他父亲一样渴望荣耀的人,如果赵国再出现一个王的话,不管是谁,赵王何都不会容许,赵国必然要有一场血战。事实上,肥义也正是以铁血来教育赵王何对待王权的态度,决不允许任何人对王权有所觊觎。王权不稳,国家必乱,这里不只是一个个人荣辱的问题。肥义对赵武灵王虽然很有感情,但国家大义却不允许他支持赵武灵王的悖逆。支持赵武灵王的想法就等于将赵国分成了三部分。公子章的能力,肥义是深深知道地,对于公子章暗借羽翼,肥义也是了解的。公子章一旦为代王,立即就会有大批的臣民归附他。赵武灵王就更不用说了。肥义对赵武灵王的拒绝也采用了冠冕堂皇之词,以国无二日、百姓方宁来明说立公子章为代王的不可,同时暗示赵武灵王重新执政这个想法的危险性。赵武灵王悻悻而去。

  肥义在送走赵武灵王后,就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向赵王何讲了。赵王何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与肥义商议了对策,赵王何的一切外事由肥义代办,命令可靠的胡人将领信期日夜守护赵王何。这个时候,公子成与大臣李兑听说赵武灵王代公子章讨封不成后来见肥义,表达了对赵王何处境的忧虑,表明愿为王效劳。宗室重臣阳文君赵豹来见,提醒赵王何与肥义早做准备。赵豹与肥义同为赵肃侯时的重臣,与肥义最为交好,但却不为赵武灵王所喜。李兑为肥义选拔培养的青年才骏。公子成受胡服骑射之挫后,蛰居多年,赵王何即位后,肥义利用公子成在宗室中的影响,为赵王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公子成也为自己能够东山再起而十分感激赵王何与肥义。肥义让李兑与公子成移往都城外,拿着赵王何的兵符,准备随时起兵勤王。让赵豹坐镇邯郸,不许外地军卒入城。赵王何则严控兵符,肥义则注意收集情报、统筹安排。

  赵武灵王本以为自己代公子章讨封必成,不想被肥义拒绝。肥义拒绝则赵王何更会拒绝。于是,赵武灵王将讨封不成一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公子章和田不礼,意在激公子章与赵王何争斗,自己好以调和的身份,重新执掌朝政。公子章与田不礼果然十分怨恨赵王何与肥义,对于父亲的默许,公子章决定采取行动。

  由于赵豹对邯郸的防卫很严密,赵王何也只是听政时才得一见,公子章与田不礼无法下手。赵王何对赵武灵王的调兵也控制得很严,赵武灵王知道赵王何已对自己有所防范。这激起了赵武灵王更大的斗志。此时,赵武灵王已经不把赵王何看作自己的儿子了,而是作为自己最大的对手。

  赵武灵王以在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西北)选看墓地为名,让公子章与赵王何随行。赵王何没有办法,只得在肥义和信期的陪同下随行。到沙丘后,赵王何居一宫,赵武灵王与公子章居一宫。

  田不礼劝公子章形成杀赵王何的事实,再控制赵武灵王,既而以奉赵武灵王之命的名义称王。于是公子章借用赵武灵王的令符请赵王何到主父宫议事。肥义感觉不对,要赵王何与信期加强防卫,自己不归即为事变。命令准备使者,如果一旦发生变乱,立即通知公子成与李兑勤王。

  肥义入主父宫后,果然觉得气氛不对。没有见到主父,却见到了公子章和田不礼,知道自己肯定回不去了,意料中的事情果然发生了。公子章与田不礼见以主父的名义都调不动赵王何,知道赵王何已有所准备。公子章与田不礼决定以快制胜。在杀了肥义后,公子章与田不礼决定再遣使者调赵王何,如其不来,则立即进攻。公子章与田不礼暗中养有众多武士。赵王何见肥义未归,而使者又至,知道发生事变。信期逼问使者,果然肥义被杀。信期怒斩使者,率军包围主父宫,与公子章和田不礼及其党徒展开激战。李兑与公子成很快也率军赶到沙丘,参与平叛。赵王何的军队很快就控制了局面,公子章与田不礼战败,田不礼逃亡宋国,公子章败退到主父宫,主父纳其入。信期、李兑、公子成围主父宫。李兑想向赵王何请示如何处置,被公子成制止。公子成说,以目前之势,如果请示赵王何,赵王何很难下达赶尽杀绝的命令,亲口诛其父兄。如此一来,围主父宫,赶杀公子章就会成为信期、李兑、公子成的罪过。而如果不请示赵王何,自己处置,赵王何也一定会接受这个结果。李兑与信期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派兵攻入主父宫,诛杀公子章及其党羽,主父不能制止。公子成尽出主父宫人,不许主父出宫。主父欲拼一死,但公子成等人只围不战,无人敢担刺杀主父的罪名。主父被围在内宫里,内宫本无存粮,一些日常的瓜果点心没过几天就被吃光了。公子成对主父断粮断水前后达三个月之久,主父被活活饿死。公子成在确定主父必死之后,才打开内宫,为主父收尸。赵王何对主父之事一直不问,直到公子成来报主父饿死,才痛哭一场,命令厚葬,全国举哀。

  沙丘平台在今邢台市广宗县大平台村南,据史书记载,这里是战国时期赵国有名的沙丘宫遗址。历史上许多著名事件曾发生在这里。商纣王曾在邢地(今邢台市)沙丘苑大兴土木,扩建苑台,放置了各种鸟兽,还设酒池肉林,狂歌滥饮,通宵达旦。赵国时期,公子章与惠文王争夺王位,兴兵作乱,兵败,逃到赵武灵王所住的沙丘宫。惠文王派公子成和李兑率兵包围沙丘宫,杀死公子章,饿死赵武灵王,史称沙丘之变。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途中病死于巨鹿郡(今邢台市)沙丘台,少子胡亥和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秘不发丧,篡改始皇诏,立公子胡亥为太子,史称沙丘之谋。

  秦汉以来,沙丘宫遗址成为一方名胜。文人骚客,来此访古探幽,留下不少诗文。有的感叹“武灵遗恨满沙丘,赵氏英名从此休”;有的伤情“鱼分龙臭曾兹台,野寺清钟入夜哀”。清朝康熙年间顺德府广宗县吴存礼的一首七律《沙丘宫怀古》,堪为其中代表。诗云:

  “闲来凭吊数春秋,阅尽沧桑土一杯。

  本籍兵争百战得,却同瓦解片时休。

  祖龙霸业车申恨,主父雄心宫里愁。

  唯有朦胧沙上月,至今犹自照荒邱!”

  《沙丘台怀古》

  武灵遗恨满沙丘,赵氏英明于此休。

  年来月去春寂寞,故宫雀鼠尚含羞。

  折叠饿死沙丘宫

  英武一时的赵武灵王,由于传国于王子何而引起争位斗争,致使他被饿死在沙丘异宫中,为天下所惋惜。

  武灵王本娶韩女为夫人,生子名章,已立为太子成为法定的继承人。

  在武灵王十六年时,又以吴娃为夫人,十分宠幸。吴娃所生的儿子就是王子何。赵武灵王因宠幸其母,于是废太子章而立王子何为王是为赵惠王。王子何继位时最多只有10岁。

  赵惠王三年,赵国最终灭掉中山国。赵武灵王多年的心愿实现了,于是在全国上下“五日“,庆祝5天。赵国的代地(今河北蔚县)因中山相隔于其间,往来不便,现中山国灭,代地就直接与本土相连。于是武灵王封长子章于代,号安阳君。又派田不礼为相,辅佐公子章。

  公子章本是太子,应为赵王,现在被幼小的异母弟取代,心中不满。

  田不礼是一位“忍杀而骄“的小人,他与公子章两人很合拍,于是图谋夺回王位。

  赵惠王四年,赵国大朝群臣,公子章也来朝见。赵武灵王让惠王坐在王位上听朝,自己却从旁观察群臣和宗室贵族对幼王行礼时的态度。

  见长子公子章身材魁梧却反而北面向幼小的弟称臣,心中生出怜悯之心,就打算把代从赵国分出去,让公子章在代建国称王。这事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公子章、田不礼就发动了叛乱。

  在朝群臣后不久,武灵王及惠王游沙丘(今河北广宗县西北大平台)

  异宫时,公子章、田不礼发动叛乱。他们以武灵王的名义召见惠王。大臣肥义先进入他们的宫中,即刻被杀死。高信保护着惠王与公子章一伙相战。早对公子章及田不礼的活动有准备的公子成、李兑闻讯,即从国都带领“四邑之兵“赶到,打败了公子章一伙的叛乱,将其党徒全部杀死。公子章兵败,忙逃到武灵王所居住的宫中躲藏,公子成、李兑以兵包围了武灵王的行宫,终于杀死公子章。赵国法律规定,以兵围王宫者灭族。公子章死后,公子成和李兑商量说:“因为公子章的原因,包围了武灵王,现在即使撤围解兵,我们也会被灭族。“于是继续包围不解,并下令宫中的人说,后出来的杀头。武灵王所居宫中的人全部出来了。

  武灵王想出去,却被士兵拦住不让出。他被包围达3个月,在宫中得不到饮食,饥饿难耐,就掏雀窝捉幼雀生食充饥,终于饿死在沙丘宫中。公子成、李兑诛杀了公子章、田不礼,饿死赵武灵王后,惠王年幼不能治国,于是公子成为相国,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赵国虽安定下来,但国力在这次内乱中已一度受到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