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马九斤 第7章小道长上任
作者:谷天一的小说      更新:2022-10-20

  老道拿来纸笔砚台,沈江维趴在榻上,纸笔在板凳放置平整。

  提笔蘸墨,略一思量下笔如龙,一挥而就。

  一份私产捐赠道门的文书就写好了,搁下毛笔吹吹墨汁,对小九招招手:“九儿,念念。”

  “好咧”

  小九接过捐赠书,嗓音稚嫩却清亮:“兹有私产一处,契数甲子库乙橱辰格第五卷。

  赠与青云观九斤道人为栖身观,望修身,正心,度劫难。

  此契共有正屋五栋,耳房杂室五十五,宅基八亩七分,山田二十二亩。

  山下西河村一处,佃户六十七,民四百一十九,上田一千二百亩,标界五处,分别为~~,赠人沈江维,受捐人九斤~。”

  小九斤有些感动,虽说要花银子,但人家抛了家产,毕竟低价给了自己。

  若是送给府台大人,人家给的程仪也比自己给的多吧。

  小九斤哽咽着:“沈大大,观里真买不起。”

  说完咬住小嘴唇,眼泪扑簌簌无声而下,老道和沈江维印象里,头回见小九斤落泪。

  好像进了道观,从未见其哭过,即便在吃奶时。

  此刻见小九斤无语泪流,两个加起来一百多岁的人,心都碎了。

  沈江维扎着银针,经脉被封住,勉强抬起手,把小九斤拽到眼前。

  抬手擦擦九斤泪花,安慰道:“大大从心里,把你当儿子。

  况且这都是卖给你的,将来有了积蓄,多给大大送些好吃。

  长大后,来济南府玩儿,别把大大忘了。”

  “他沈大人,给孩子这么大恩情,可怎么得了,您到底要多少银子?”

  看着老道那担心模样,沈江维笑道:“小九不是说了吗,十年还清,多少银子吗,有多少啊?”

  老道摸摸干瘪的口袋:“观里还有二百两。”

  沈江维若不是封住穴位,能从榻上蹦起来。

  虽说二百两,也顶他一年俸禄,但人家这是拔根走人,这点银子不够塞牙缝的。

  沈江维指着老道:“马老道,你够狠,九儿,咱摁手印,回头打发人把契书给你送来,可别学你师父,太抠了。

  沈某做了八年县令,吃你师傅的酒,两个手都数不完,赶紧拔了针,本官得回去给小九办契书。”

  老道嘿嘿笑着:“你看看你,咋还急了,宴席都备着呐。”

  说完朝北面小院喊着:“老六,老六~。”

  山里六师兄刘凯,从小就励志做厨子。

  他母亲病逝前告诉他,大旱三年,饿不死厨子,从此,小小的刘凯发誓做一辈子厨子。

  在后院摘菜的刘凯,听到师父吆喝,赶紧答应着跑来。

  肥胖的身躯,七尺身高,两百多斤体重,跑起来跺的地面‘咚咚’响,房顶都往下落灰尘。

  “师父,啥事?”

  “准备酒菜,沈大人留下吃饭,整点拿手的,别心疼银子。”

  “知道啦,错不了。”

  “咚咚咚”的脚步声渐渐远去,老道看看房梁,依然牢固这才放心。

  沈江维见老道管饭,重新趴好,喊来衙役,拿出大印盖在赠书上。

  又让小九斤,把小手沾满印泥,摁了掌印。

  随即长舒了口气,摆手道:“等送来地契房契,就去收庄子和宅子。

  给你师父收好,以后,沈大大能不能饿肚子,全看咱家小九啦。”

  一场赠与,五年后竟引出一场风波,当然,这也是想不到的事情,都是后话。

  十天后,六月初一。

  衙役送来礼部签发的道士执照,九斤的名字和部堂十一位大人的签名,都赫然在目。

  执照打开一尺见方,中间一行大字:兹给付道员九斤收执准此。

  鲜红的四方大印,正在中心。

  右侧大明僧教律,言无照惩处刑之规定。

  左侧是尚书,左右侍郎,僧教司郎中,署外郎,堂司主官,都吏等签名。

  老道只有堂司签发的度碟,还没见过最高部堂的执照。

  一家人围着,不时发出‘啧啧啧’唤鸡的叫声,自古有一照不三举之说,为何?

  在大明,举人享受无徭无赋,胥吏出仕的待遇,好比后世公务员,荣耀无两。

  想要泛海出关,远窜塞外却是不能。

  道员执照却宽泛得多,三百六十行皆通行,居山下海,收徒开荒都是修行。

  其它举人能干的,道人能干,举人不能干的,道人却干的。

  嘉靖朝发出四百多度牒,一度泛滥成灾。

  后来经过朝廷多年清理,大都收缴销毁,多年后才发出一张,可见其金贵程度。

  老道展示完,喜滋滋收纳起来,小心翼翼锁进橱柜。

  一份房契,一份地契,让七位师兄垂涎不已,淌出的哈喇子,差点湿了文书。

  小九斤看到常义,蔡兴,李东跑进来,站到板凳上大喊:“小的们,跟随本大王,收宅子喽。”

  ‘啪’的下,小屁股挨了一烟锅,老道把他抱在怀里:“不急,那套宅子,三品以上官员才能住。

  让你大师兄先去那庄子知会声,以前怎样,照旧,宅子吗~,老五。”

  “师父,”

  “你写个观名,雕块匾额挂上再搬进去。”

  “叫啥名?”

  常义跳着脚喊道:“神龙观。”

  老四宝坤赶紧捂他的嘴:“瞎说,龙不能用招牌,想造反呐?”

  “那叫啥名?”

  几个小孩子没了注意,师兄们也苦思冥想不得要领。

  老道沉思一会儿,捋着胡须道:“咱这里是青云观,青,黑也,小九的道观,取个白,就叫白云观吧。”

  小九念了几遍,撅着嘴道:“师父,听着像尼姑庵。”

  “瞎说,先叫着,长大了自己改名。”

  三天后,老道看了黄历,宜动土搬迁。

  几个师兄抬着匾,连着山下百十位蹭饭,哦不,热心的村民。

  一起浩浩荡荡,向牛头山走去。

  牛头山在大基山西北二十多里,翻过牛头山七里外,就是府城。

  小九斤背着小手,迈着小腿走在前头,硬是走出了大将军巡边的味道。

  常义,李东,蔡兴手拿各自西天布道的‘兵器’。

  挺着小胸脯,意气风发的跟在身后。

  九斤已经答应了,三人每人都能分一间房子,以后开门单过,都是爷们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