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锻大明 第221章:一视同仁
作者:酸汤折耳根的小说      更新:2023-01-31

  “陛下!”李默起身,恭敬的行了一礼,四下看了一圈,然后说道:“现在整个世界,皆已成为大明王朝的疆域......”说着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然后看向李思高问道:“不知陛下,觉得孤独否?”李默的话,让整个大殿顿时雅雀无声。李思高不愿意听到的话,也就是李默说出的这番话。他的话太直接了。现在全世界都成为了大明的疆域,但是朝鲜还不是,虽然朝鲜一直是大明帝国的属国,但是属国它也是国。“陛下!”李默笑着道:“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李大人请讲!”李思高皮笑肉不笑的说道。李默微微黔首:“陛下,正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说着,他长叹一声道:“朝鲜王国,怕是真的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闻言,李思高脸色微微抽搐。大殿内,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没办法,弱国无外交。别说现在的朝鲜国,即使是以前的朝鲜,在中原王朝面前,也一直都是充当小弟的角色。“李大人!”李思高想了想,故意问道:“这可是陛下的意思?”他还想做最后的努力,毕竟对于任何一位君主,也不会轻易走出让自己国家灭亡的事情。“那倒没有!”李默躬身道。“陛下虽然没有明说!”李默道:“但是陛下,若您是陛下您会让朝鲜国继续独立存在吗?”李默说完,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不再说话,这倒是让一旁的周开元长舒一口气。原本觉得这朝鲜人太过客气,他们的不好开口说出这些话。反正周开元作为正使,是没有打算说,不想李默最终还是把这些话说了出来。说就说了吧。看着李思高,还有一众朝鲜文武大臣,周开元呵呵笑道:“陛下,其实这也是一件好事情!”周开元一边说着,一边起身向周开元躬身行礼,道:“朝鲜偏安一隅,而大明已经统一整个世界,即使现在陛下不放弃帝位,将来有一天,朝鲜国也将成为大明的州府,这是大势所趋。”“还有啊!”“当今陛下仁善!”“若是未来的陛下,或许就是......”说到这里周开元也停了下来,他相信自己的话,已经说得足够明白。现在老皇帝很客气,让你们朝鲜国主动归降,要是等到以后其他的大明后世君主,或许他们就没没有这么客气了,人家到时候直接大兵压境,试问朝鲜国有什么资本敢于跟大明抗衡。......一个月后。北平。武英殿。听完李默、周开元讲完朝鲜之行后,朱允炆微微笑道:“辛苦了,两位爱卿!”“微臣不敢!”两人异口同声道。“两位!”朱允炆又问道:“你们觉得,这李思高会主动献国否?”朝鲜问题,是朱允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他可不打算给子孙们留下一个隐患,朝鲜国虽小,但是到了关键时刻,或许就是这一小国,极有可能造成致命的威胁。李默颔首道:“回陛下,如果他们足够聪明,就应该主动献国。”“嗯!”朱允炆微微点头,然后想了想,道:“或许,朕可以帮帮他。”闻言,两人都是一愣。这个时候,朱允炆看向一旁的太子朱文奎问道:“俊儿现在是不是在辽东?”闻言,朱文奎颔首道:“是的,父皇,二弟正在辽东视察。”“好!”朱允炆微微点头,然后说道:“传旨靖王,让他将辽东驻军,调到朝鲜边境。”“陛下?”李默闻言有些惶恐的道:“陛下莫非是要征讨朝鲜?”闻言,朱允炆哈哈大笑起来,道:“当然不是,小小朝鲜,还不至于让朕发动一场战争......”说着,他看向儿子朱文奎说道:“陈兵边境,只不过是为了吓唬李思高。”“当我大明军队出现在朝鲜边境,李思高就得好好想一想了!”“如果他足够聪明,就应该明白这其中的含义。”闻言,李默躬身道:“陛下圣明!”“陛下圣明!”恭维的话,朱允炆还是能够听得明白,他摆了摆说道:“李默,朝鲜的事情,你们就不用再管了......”说着,他顿了顿,然后道:“朕现在有件重要的事情,想交给你们去做。”“微臣遵旨!”李默与周开元躬身道。“现在天下太大了,很多事情,朕也看不过来。”“这样!”朱允炆想了想,道:“朕给你们半年时间,去欧亚非看看。”“记住!”“这次要微服私访!”“期间只需多看,别的什么都不需要做。”“看完回来,将你们看到的,告诉朕。”天下已经完成一统,但是欧亚非现在还是有很多事情没有处理好,比如现在最为棘手的就是,统一语言,要在整个欧亚非开设那么多的大明书院,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还有就是,如何让底层百姓,能够快速掌握汉语。这件事至关重要。除此之外,还有就是,世界太大了,朝廷派出去数千名官员,有人管理一个州,有人管理一个府县,大明王朝能不能长治久安,现在就看这些官员们靠不靠谱了。与此同时,朱允炆也想看看,看看那些新进归降的欧亚非异族官员,他们是真心归降大明,还是说他们只不过是临时不得已而为之?维稳——没错,对于朱允炆来说,现在维稳是非常关键的。只要大明王朝能够度过这段敏感的时期,让世界各地百姓,逐渐接受大明王朝的统治,未来这个国家的治理,也就要容易许多。“微臣遵旨!”两人应了一声,然后退出了武英殿。待两人走后,朱允炆看向儿子,问道:“奎儿,你觉得这两人如何?”朱文奎想了想道:“儿臣以为,半斤八两。”“说说看!”朱允炆道。“周开元胆小怕事,属于典型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朱文奎道:“那个李默倒是有些胆量,为人也相对圆滑一些。”“可堪大用?”朱允炆问道。“不能!”朱文奎道。“嗯!”朱允炆满意的道:“你说得对,不过这个世界,像他们这样的人,却占大多数,或许说天下一半以上的官员,都是他们这类型的人。”绝大多数的人,的确都属于这种类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其实就是典型的躺平心里。另一边,李默与周开元离开武英殿后,两人来到了一家酒肆。一间不大的包间里。李默端起酒杯,饮了一口叹息道:“半年时间,半年时间,半年之后,咱俩可要得罪不少人了。”刚刚从朝鲜回来,这接着又要去欧亚非,而且这次皇帝让他俩微服私访的形式,这可不是什么好的差事,要是咋沿途看到了一些贪赃枉法之事,这是向上报还是不向上报。向上报,那很多人就会因为他们而落马。不报,一旦上面查出来,倒霉的就是他俩。“那有什么办法呢?”周开元饮了一口酒,平澹的道:“做好我们该做的,别的就不管我们的事情了。”“也是!”李默闻言了点头附和道。......朝鲜的事情,朱允炆不算是太着急,他觉得经过李默与周开元在汉城的折腾,还有靖王朱文俊将辽东兵马调到朝鲜边境上,相信用不了多久,朝鲜方面就会传来好消息。至于欧洲、非洲这些新进征服的领地。朱允炆其实也不是特别担心。半年前战事才刚刚结束,现在无论是欧洲人,非洲人,白人还是黑人,短时间内,他们还不敢跟咱大明王朝正面抗衡,即便是心里有所怨言,也只能先忍着。不过,这对于大明王朝来说,这就是一个好机会。大明王朝,可以趁这个机会,不但融合各国民众,让他们接受大明王朝的统治,最好是让他们感受到,成为大明王朝的子民,比他们原来过得更好。目前来说,这一点很容易做到。因为天下一统之后,朝廷很多优惠福利,都首先是向欧洲、非洲倾斜,这也让很多中原的百姓,开始琢磨向欧洲、非洲迁移,因为按照朝廷的政令,无论是中原的汉人,还是新进的白人还是黑人,朝廷的福利都是一视同仁,没有说那个种族会有优先权。一视同仁,这是朱允炆制定的国策。也是因为这个国策,让很多新进国民,逐渐开始接受大明王朝的统治。中原有百姓要往欧洲、非洲迁移,这其实就是朱允炆想要的结果,因为战争刚刚结束,朝廷没办法再向这些地方大面积的移民,毕竟此前的美洲战争、南亚战争等,朝廷搞了好几次不同规模的移民。如今整个世界,都是大明朝的国土。还有必要继续移民吗?或许有人觉得没有必要了。但是朱允炆知道,想要实现真正的民族大融合,就得不断的渗入,让欧洲、非洲等地,让他们的宗族不再那么的纯粹,最后最终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未来,彼此之间的矛盾,也将会逐渐的化解。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朱允炆在结束西征战事之后,就故意给欧洲、非洲方面一些好的政策,以此来吸引中原、甚至是美洲的一些百姓,让他们主动前往欧洲、非洲生活定居。因为现在天下一统,实现了朱允炆曾经的日月所照,皆为大明。以往历朝历代,统治者们把百姓圈定在固定的区域,就是害怕他们流动起来,但是朱允炆跟他们却恰恰相反,他不但鼓励人口流动起来,而且不断完善各地的交通运输。在明军征讨欧亚非的同时,美洲方面却在忙着搞基础建设,他们除了自己各个区域在忙着修建铁路,同时还从吴王州,修建了一条至白令海峡的铁路。如今从玛雅城到大明国都北平,乘坐火车,也只需要二十几天。若不是中间因为白令海峡,或许还能继续缩短行程。也是因为交通的不断完善,各地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频繁,比如欧洲、非洲很多百姓,特别是一些从事商业贸易的人,对于他们来说,天下一统反而是好事情。以前他们做生意,往返各个国家,但是现在他们走遍天下,依然在一个国家内。北平。这是大明帝国的国都。随着天下一统,北平的人口已经逐渐增加,因为有很多地方的人,都开始向北平聚集。一天午后。大明皇帝朱允炆,带着两名年轻女子,出现在了北平的街头。“老爷!”刚下车,身着澹粉罗裙的女子,嘻嘻笑道:“好热闹,好热闹。”她刚说完,却被远处一些人吸引住了。“老爷!”“您还记得那个吗?”朱允炆闻言一愣,也是看了过去,只见一名身着印第安传统服侍的年轻人,正在街边杂耍。“当然!”朱允炆呵呵笑道:“印第安草皮舞!”“老爷说得对!”说话的女子名叫拉尔鲁瓦茨,与她一起陪着朱允炆出来熘达的女子,自然是她的老乡胡尹特玛。“老爷!”拉尔鲁瓦茨看着街边印第安人的草皮舞,低声问道:“老爷可有想过再去美洲转转。”闻言,朱允炆自然是明白了。这丫头是想家了。虽然她们现在住在北平的紫禁城里,每天都是锦衣玉食,但是当看到家乡的东西,她又怎么能不想家呢?“想家了?”朱允炆故意问道。“嗯!”拉尔鲁瓦茨点头道:“离开美洲已经十余年,好想看看现在的美洲,和以前有什么不同。”说着,拉尔鲁瓦茨思绪其实已经飞到了万里之外的美洲,她想起了玛雅的金字塔,她想起了从小居住的石头屋。“好!”朱允炆突然肯定的说道:“老爷我,带你们回家看看。”“真的?”胡尹特玛有些激动的问道。“当然是真的!”“老爷什么时候骗过你们?”朱允炆一边说着,一边就往前走。胡尹特玛与拉尔鲁瓦茨或许是太高兴了,两人站在原地愣了半晌,等她们回过神来时,朱允炆都已经走出去一段距离,见两人傻乎乎的在原地发愣,他才回头来喊她们:“别激动了!”“老爷!”“我们什么时候回去?”胡尹特玛走上前去,搀扶着朱允炆的胳膊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