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品味人生 第41章 送给二弟吴仁的礼物
作者:中州吴凡的小说      更新:2022-10-20

  吴凡没急着走,他去了邮政储蓄大厅,正好没什么急事,他要查一下自己原来那张邮政储蓄卡里还有多少钱,这段时候忙,一直没顾上。大概排了二十多分钟的队,终于轮到吴凡,查询结果有些超出吴凡的意料,居然有9000元整。

  出了邮政局营业大厅,吴凡拦了辆人力三轮车,往转盘方向去了。

  到了转盘,吴凡原本打算给敖斌打电话的,但是他算了算时间,估计敖斌来不及完成洽谈布局,于是他转悠了一圈,再次观察了一阵自己选定的那两个营业部备选铺面。这两个备选铺面都在这条街的阳面,也就是人流量大的那面,感觉选址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又拦了个人力三轮车,往母校而去。

  他高中有两位班主任,高一的班主任姓王,不知道是否已经退休,但应该还在吴生县;高二高三的班主任姓魏,魏老师则早几年就去了蓉城四中任教,他是教数学的,据说经常出去上大课,名声在外,也挣了不少钱。

  到了吴生县中学校,发现变化很大,以前的红专楼(小型红砖楼,大概是民国时代的)已经被拆掉了,变成了新的楼房,“逸夫楼”几个字很是显眼。正好是课间操时间,他找位老师问问情况,被告知王老师退休了,不在学校。谢过那位老师,吴凡往校外走去,他大概知道王老师住在县医院的家属院(他爱人的福利分房),但具体几栋几单元却是不知道,他以前也没去过。

  正好有公交车路过,吴凡上了车,两毛钱。汽车还是比人力三轮车快很多,十来分钟左右,就到了县医院站,吴凡下了车,往县医院里走。到了大门口,他问了问保安家属院怎么走,保安大体说了一下,吴凡对这里也不是非常熟悉,虽然他那位远房小姨也在这里上班和居住,但来得不多。想着反正也是等电话,快的话下午,慢的话明天,他也就不着急,当散步一样,慢慢找找。走走停停问问,半个小时后,吴凡总算找到王老师家,敲了一阵门,没人开门,倒是隔壁有位阿姨出来说了一句:“王老师老两口去渝州他女儿那里了”,吴凡谢过那位阿姨告辞而去。王老师的女儿和吴凡是高中同学,据说上了个什么水电校,分到渝州某供电公司上班,这倒是个好单位,“电老虎”嘛,哪怕到吴凡重生的2022年,也依然垄断,效益简直不要太好。

  有点失落,仿佛“寻隐者不遇”,吴凡想了想,去了趟菜市场,买了些水果,橙子、柚子、冬枣、猕猴桃,拎着两大塑料袋的水果回到家。他买了两份水果,一份水果自己一家人吃,另外一份准备晚上去看望初中班主任罗老师的时候带上,罗老师他们一家就在吴凡一个大院住。(可能有读者君会觉得奇怪,为啥去找高中班主任王老师的时候,不买水果呢?因为吴凡不知道是否能够找到王老师,拎着水果满城跑没有必要,这玩意儿还重。如果能找到,请老师一起吃顿午饭,再顺带买点水果就比较方便一些。最终吴凡还是没能找到王老师,只能等春节期间看他会不会老家过年了。)

  吴凡到家的时候,母亲还没到家做饭,他有些无聊的躺在沙发上,闭目养神,脑子里想着为啥邮政储蓄卡里会有9000元钱,这可相当于吴凡一年的工资啊。慢慢的他似乎搞明白了事情的原委,重生前这时候的他刚到国信通信,与王志、汪刚这帮损友刚认识不久,和他们一起打牌才刚刚开始,并不频繁,以前工作两年的奖金可能都在这里存着还没动。

  吴凡不禁感慨,赌博恶习真的害人啊,幸好这次重生的时间节点还算靠前,没来得及把这两年的存款给嚯嚯光了!

  他调国信通信工作之前,在政策法规科任管理员,经常下县市局检查工作,检查一次就会有一个红包收,他虽然是小喽啰,但是红包不会少,那时邮电局有钱,红包至少是500元起,也有可能这些收入也被他存这卡里了。这笔钱对于现在的吴凡而言,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他已经想好了怎么用。

  至于这次工作任务,他期待能在本周内圆满完成。陈军这个人选,吴凡有八成以上的把握会获得杨总的认可,因为前世仅仅是找了个中国银行尚未结婚的女营业员来担任这一职务,而这位女营业员不是别人,正是他行政部新来员工宋军的侄女。相比而言,陈军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吴凡并不担心。吴凡现在的关注点在于敖斌什么时间能够拿下营业部备选铺面,他不担心拿不下,敖斌能动用的能量不小,人又聪明,“小诸葛”不是白叫的,但对于拿下的时间还是有点不托底。

  正胡思乱想呢,家里大门开了,吴凡母亲拎着一篮子菜走了进来。吴凡赶紧起身大声道:“妈,你回来了?”一边说,一边往大门口走去,母亲正在换鞋,吴凡拿起菜篮子往厨房走:“哟,好丰盛啊,这有鸡有鱼的!妈,下次我回来你不要去买这么多好吃的,我在公司没少吃山珍海味。”侯慧见儿子过来帮忙,也不稀奇,他们家一直都是这样,尤其是这几年,老大老二只要在家,要么主厨,要么打下手,就没有袖手旁观过,她没接儿子的话茬,转了个话题:“你怎么回来这么早?事情办完了?”

  吴凡就大体上讲了讲进度,细节他没说,没必要。

  吴凡母亲在吴生县教育局上班,办公楼和家属院都在这个大院,很近。她在教育工会任主席,大儿子难得回来一趟,给同事打个招呼,早点回家做饭完全没有问题。

  正好没啥事,吴凡自告奋勇当主厨,虽然刀工不咋地,这不正好有老妈这位帮手在吗?也不着急,慢慢悠悠的,中午12点过10分左右,饭菜汤都好了:香菇炖土鸡、酸菜草鱼片、辣椒炒肉片、清炒丝瓜,老南瓜焖干饭。

  最后一道菜刚端上餐桌,二弟吴仁就回来了,相隔不到5分钟父亲吴平也回来了,大家一边寒暄,一边洗手上桌开饭。父亲吴平最先发现菜的味道不太一样,问是不是吴凡主厨,吴凡也没客气,点了点头,期待的问道:“味道如何?”父亲点点头,“嗯嗯”两声,表示不错;二弟则欲言又止,闷头吃饭。吴凡多多少少有些挫败感,不过语言上可没认输:“很久不做饭,手生了,以后多做,一定不会比妈妈的手艺差!”却听母亲笑道:“你现在的手艺就已经不比妈差多少了,味道不错!快吃吧,一会儿菜被吃光了。”“嘿嘿!”吴凡干笑两声,他也不是玻璃心,很快调整好心态,吃起饭来。

  吃完饭,照例是二弟洗碗,吴凡帮忙一起收拾。收拾干净,吴凡把二弟叫到客厅,拿出那张邮政储蓄卡递给他,说这是给他结婚用的,并把密码告诉了二弟。二弟接过卡,也不知道这里有多少钱,但是还是非常开心:“这么早就开始送礼了哦?谢谢大哥!”。父母在一边看见也没吭声,就是笑意怎么藏也藏不住,大儿子这大哥当得真不错,有大儿子在,家和万事兴就不只是说说而已。

  父亲也走了过来,递给吴凡一个信封,说是陈军的工作简历,吴凡收了下来,放进自己的双肩包里。

  见父母正准备回卧室午休,二弟吴仁喊住了父母,说道:“爸妈,有件事情和你们说一下,我和陈茹商量,打算买套新房,大哥说这房子以后会涨价,我们想着结完婚手里会有十来万块钱,存在银行也没什么大用,还不如用来买套房子。你们觉得如何?”

  父母闻言,回到沙发上坐了下来,脸色明显要显得郑重很多。父亲沉吟着,母亲开口了:“老大,你说说看,老二这个想法怎么样?”母亲把问题抛给了吴凡。

  吴凡还真没料到二弟会有这个想法,按照前世的记忆,二弟大概会在2016年房价涨最后一波前买房,看样子重生后很多细节都发生了变化。既然母亲问到自己,吴凡也就说了说自己的看法:“我在光安上班不在家住,老三老四大学毕业后很有可能留在渝州工作不回吴生,这房子的常住人口就你们4个,再加上老二马上出生的孩子,也就5口人,咱这可是180平米小复式,四室两厅的房子,完全够住。这样看来似乎没有买房的必要,或者说买房对于我们家人而言,暂时不是刚需,但吴仁他们小两口能想到买房投资,我觉得是个好事。现在国家房改,未来商品房一定能升值,因为土地会越来越少,而买房的人却会越来越多,作为投资是个好的选择,至少比把这些钱花掉要好很多;而且有投资意识也很重要,养成这种习惯的话,未来一定不会太差。至于说有没有更好的投资方向,我现在不太好说,如果以后有更好的投资方向,到时候把房子卖掉变现也是可以的。当然,我不太赞同买了新房装修入住这个想法,虽然我不知道吴仁你们怎么考虑的,爸妈这房子这么大,如果你们买了新房是为了入住进去,那就浪费资源了。爸妈住得冷清不说,你小两口也还不太懂得照顾孩子,就算找了保姆带孩子,单独住一边也不如大家住一起。”

  母亲听完吴凡一番言论不置可否,向吴仁问道:“老二,你说说你们买房的真实想法。”

  吴仁沉默了一下,说道:“我们还真有搬出去住的想法,原本打算陈茹生孩子以后,让她妈妈过来照顾她和孩子,这样的话要方便一些,毕竟陈茹她妈妈如果和我们全家人住一起的话,可能会觉得不习惯。而且大哥说买房也是一种投资,现在刚刚开始房改,价格应该是不高的,无论怎么看,买房都没问题。就像大哥说的那样,总比买车或者其他消费品要强一点。”

  吴仁说完,大家都沉默了,大家都知道陈茹母亲是全职太太,由她来照顾孩子是最佳选择,吴凡也觉得自己刚刚那番话有些武断了,如果纯粹从使用上来看,吴仁他们小两口买房也似乎没有太大的毛病,只不过这样一来,吴凡父母的日子就没那么热闹了,还得经常跑吴仁那里去,会比较累。

  见父母一直沉默,吴凡知道二弟吴仁这个方案让他们犯难了,还好这事难不住吴凡这位老司机,他想了想开口道:“老二,你们的想法不是不好,但是有个因素估计你们没有考虑进去,新房装修会有甲醛等有害物质,包括咱买的家具也有有害气体,没有个一两年,这些有害气体很难自然消除,对于产妇和婴儿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买新房住新房这个方案估计还得慎重一些。

  我有个建议,你们看怎么样。一家人还是住这个大房子,老二你和陈茹住主卧,陈茹妈妈住你们对门,爸妈他们住楼下客卧;你们不是大概有十来万块钱吗?去买个位置好的铺面也行,铺面可以出租出去,每个月都有收入,应该比存银行强,而且还会有一定的升值空间,未来如果要用钱的话,可以抵押贷款,也可以卖掉变现。如果陈茹妈妈住得习惯,可以住到孩子上小学,如果住不习惯的话,可以在孩子上幼儿园以后就回家。你们觉得如何?”

  吴凡父母当然觉得吴凡这个方案好,儿子儿媳孙子在一起肯定是最好的,为了孙子,亲家在这里住多久都没问题,谁让他俩现在都还在上班呢!至于那十来万块钱,大部分都是陈茹的嫁妆,只要不是浪费折腾掉了,他们就不会提出更多的意见。两人想了想,都点点头,这次是吴凡父亲开了口:“老大的建议我认为是比较妥帖的,老二你和陈茹他们再商量一下,我们一家人也很好相处,你给他们做做工作,吃吃定心丸,有必要的话,可以约着一起吃顿饭,当面聊聊。”

  吴仁听罢,点点头说道:“好吧,为了老婆孩子的身体健康着想,我也觉得这个方案是相对合适的,岳母和陈茹那边的工作我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