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烂青春的脚步 第四十六章.母亲他们的元旦
作者:白杨居士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元旦到了,晓强和晓凤都放假,他们感到非常的快乐,因为他们就像从笼中放飞的小鸟,自由是多么惬意和美好的事情,他们可以不去想枯燥的功课,可以和小伙伴玩游戏,放羊或者去地里玩,总之,这一天就是自由的日子。晓强一大早就出去玩了,晓凤也和晓红做游戏去了。

  母亲一大早就上街买菜去了,这是和大家先前约好的,既然元旦厂里放假一天,大家都有空,那只有希望大家如约而至了。母亲在街上还特意把燕梅姐给叫了过来,由于燕梅姐的孩子放假去了亲戚家玩,所以就燕梅姐一个人来的。

  母亲买了好多的菜,到家以后燕梅姐就帮忙一起捡菜,母亲还将大婶叫过来帮忙做饭,还通知了三婶中午一起过来吃饭。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做饭可是大婶的拿手活,别说一两桌饭就是十桌八桌的也难倒不了她。

  母亲升起了煤炉,邻居王大婶以为树珍家里有什么喜事要办呢,母亲顺便叫王大婶也来吃饭,但好意归好意,王大婶借口要上街为孩子置办新衣服而推却了。

  燕梅姐平常也是做饭能手,她和大婶一样落落大方,捡菜、洗菜、切菜都不在话下,大婶掌厨,母亲就在灶膛生火,毕竟农村的厨房条件比不上城市里,农村主要还是使用秸秆生火,使用砖砌的大炉灶。就在母亲她们忙活的当口,院子里有些喧闹起来,原来是王三他们来了。

  “树珍呀,到客人了。”大婶看到院子里来人了就提醒母亲。

  “哦,我知道了。”母亲赶忙从灶边走出来。

  “哎呀,王三、秦伯、来发你们来了。”

  “既然约好了,岂有不来的道理,要不然这一桌子菜不是白忙活了吗?”秦伯乐滋滋地答道。

  “这怎么能白忙活了呢?我相信大家肯定会来的。这不,我昨天下班前还跟你们叮嘱呢!如果你们不来的话,下次你们请我,我也可以不去呀!这叫礼尚往来嘛。”母亲一边招呼大家到家里坐,一边给他们倒茶。

  秦伯并没有立即就坐,而是在屋内四处打量,一会儿看看东厢房,一会儿看看西厢房,还不时地拉一些家常。

  “树珍,你们家这房子盖了多久了?”

  “嘿,我家这房子都盖了十来年了,孩子他爹还年轻,再加上他自己会干木匠活,找了一些泥水匠朋友,也没花多大代价就凑合着盖起来了,一家人有个遮风挡雨的住处也就觉得幸福了。现如今,有钱了,人家都盖小洋楼了,我们算落后了。”

  “人比人,气死人。我看呀,这人呀,还是心放宽点比较好,没有烦恼,要多活个十岁八岁的。”

  “秦伯,你说得在理。”

  “树珍,你也不容易,三个孩子读书,靠你一个人支撑,就是一个大男子汉也不一定有你强呀!了不起,真是了不起!将来,三个孩子都出息了,你一定会很幸福。”

  “到时候幸福才是幸福,我尽我的努力吧。不是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有没有能耐就让他们自己发挥。”

  “看你家里墙上都贴满了奖状,看来你的几个孩子读书都蛮有出息的嘛。”

  “就是晓强读书不用功,大儿子晓刚上大学了,小女儿晓凤读书也好,如果三个都读大学的话我也不知道怎么办?还好,他们不是一起上大学,他们错开了。晓刚读大学还老是往家里寄钱,我这个大儿子挺让我放心,他太懂事了。”

  “有出息呀,你看人家小孩读大学家里寄钱不够花,你儿子还寄钱回来,真是不同凡响呀!”

  “王三、来发,你们喝茶呀!中午饭还要等一会,你们先稍坐一坐。”

  “要帮忙吗?”王三笑咪咪地问道。

  “不用,我这里有人帮忙。”母亲说完又去忙她的了,她还要给灶膛加木材,还要洗碗、筷、碟、盘、杯子等,她真够忙的。

  燕梅姐一边和大婶相互切磋和交流着如何做菜,一边给大婶做帮手。很快十多道菜已经完成。母亲又跑去找三婶,大婶回去叫了大伯,晓凤和晓红及晓兰在村口玩游戏,母亲把她们都叫了回来,唯独晓强不知去了哪里,母亲也没功夫去找他,让他去,他饿了自然会回家吃饭。

  “晓凤,你知道晓强去哪里玩了吗?”母亲问起晓凤。

  “娘,我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要不我去找找。”

  “不了,快开饭了,今天家里有客人。”

  “哎!娘,我给你帮忙。”

  “好吧,你把家里的那张小桌子收拾一下,等会你和晓红、晓兰就在小桌子吃。”

  “好,我去收拾桌子了。”

  晓凤去收拾那张小桌子了,家有喜事精神焕发,小孩子凑到一起就更显热闹。晓凤、晓红和晓兰凑到一块也就叽叽喳喳的,就像快乐的小鸟,特别的快乐,因为她们有好吃的啦!

  母亲特意从街市买了两瓶稻花香白酒,以及山楂红酒,万事俱备,只等入席。

  “秦伯、来发、王三还有燕梅姐你们都快来入座呀,吃饭就别磨蹭了,都啥时候了?”

  “好,我就不客气了,来我给大家斟酒。”燕梅给大伙的酒杯斟酒,男人喝白酒,女人及小孩子喝山楂红酒。大伯、大婶及三婶也来了,他们也都入席了。母亲忙活着上菜,大桌子小桌子都摆得满满的,着实是丰盛。

  “好了,动筷呀!”

  “树珍,你也一起来呀!”王三关切道。

  “就来,我去盛一下鲫鱼汤,你们先吃。”

  就在母亲到厨房盛汤之时,晓强出现了,他浑身搞得灰灰的,他手里提了一只灰色的小兔子回来了。

  “晓强,你怎么到现在才回来?”

  “娘,我捉了一只小兔子回来。”

  “你呀,整天只知道捉野味,捞鱼摸虾的,如果心思放到学习上该多好,快点洗手吃饭,家里来客人了。”

  一听家里来客人了,晓强赶紧洗了脸和双手,今天肯定有好吃的了,所以他也喜形于色,开心地跑到厅堂,一看满满一大桌的人,自己觉得有些别扭,赶紧和晓凤她们凑到了一起,他还把小兔子拿给晓凤她们玩。这一来他可是赚了,那几个去玩小兔子了,他却开怀大吃了起来。

  “你们别看小孩子她们,我们吃我们的。来,秦伯,我敬你一杯。”母亲表现出男子的爽快和大方。

  “好,不愧是女中强者,我喝。”

  秦伯一饮而尽,那小酒杯时玻璃的酒杯,小小的个头,一杯最多三钱。母亲又分别给来发、王三、大伯敬了酒。母亲觉得自己东道主该做的都做了,她就换了山楂红酒准备跟燕梅、大婶和三婶敬酒。可秦伯他们不同意,没办法众人的意见为大,反正也是在自己家里,自己掌握好分寸应该会应付自如。

  大婶不胜酒力,一点山楂红酒下肚她的脸马上起了反应,她向在座的诸位打了个招呼就不再喝酒。三婶可不能小瞧了,真是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呀!她也是女中豪杰,她的酒力简直可以超过男子汉。

  “今天,我二婶请大家来相聚,既然相聚也就是一种缘分,我代表我的二婶向诸位的赏光表示感谢,我敬大家一杯!”说完,三婶一饮而尽,她着实给母亲分担和解了围。

  “丽娟,你别光顾着敬酒了,吃点菜嘛。”母亲替三婶担心,生怕她空肚喝多了致酒醉了。

  “二婶,我今天也特高兴,俗话说得好,一人不喝酒,二人不赌钱。二婶,你不容易呀!你是我们李家的骄傲,我们都要向你学习才行。来,二婶我也敬你一杯!”三婶也跟母亲干了一杯。

  “既然三婶有心有意,那你就把这杯也干了吧。”燕梅姐在旁边劝说母亲。

  母亲觉得自己也该豪爽一点,毕竟自己是东道主,否则就显得不尽人情了。大家把目光都聚焦到了母亲这边,也许这一杯下肚以后就会醉了,母亲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即使是真的因此杯酒醉了,那也不要紧,毕竟是在自己的家里呀!

  “恭敬不如从命,三婶你的心意我领了,来,干了。”母亲豪爽地和三婶碰了杯,两个妇道人家表现得比男子汉还要爽快,她们一饮而尽。

  三婶落座用筷子夹些菜来调和嘴中的酒气,母亲直到和三婶喝这杯酒之前头脑都是清醒的,但此杯下肚以后,一股神奇的魔力冲上了脑海,神志变得模糊起来,头开始变得重实起来,也许这就是酒意在喝到一定程度才会有的效果,就像古时候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酒的神奇、酒的魅力、酒的文化在中国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母亲不会诗兴大发,因为她的书读得少,她最想做的就是躺倒温馨的床上美美地睡上一觉,虽然她下意识地认为自己不能那样做,但酒精的效用开始让她的神志失控,她无法再赔客人们,尽管自己自责或自咎都无济于事,没办法,顺着走。

  三婶看出了母亲的破绽,她把母亲扶起来,搀进房间里让母亲躺到床上睡觉。她还没来得及放手,母亲已经是鼾声如雷,三婶给母亲把鞋脱了,把外套也脱了,为母亲盖上了被子。她已经在酒精的麻醉下,走进了她理想中的梦的王国,也许此刻是母亲最为惬意和舒适的时刻,她可以尽情享用自己的梦想世界,可以忘了一切世俗的东西、可以不去为生活而艰难地奋斗、可以和自己的孩子以及从前的丈夫一起回归快乐幸福的时光。

  “二婶她已经睡了,她的酒量今天已经表现得不错了,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她这样喝那么多,你们继续吃酒吃菜呀!”三婶从房间里出来继续招呼客人,可能这是她扮演起了东道主的角色。

  “嗨,你们家的树珍,一个名副其实的女强人呀!她真了不起呀,一个人负担那么多,要照顾孩子们的学业生活,拼死拼活的,她图什么呢?她什么也不图,就是为了这个家。现在让她好好休息休息,她也真的很累呀!”秦伯插话。

  “是呀,我这个姐妹就是太好强了,她也需要一个男人帮帮她,但到哪里找这样的一个男人呢?谁会为她承担如此的重担呢?我要是男人,我就娶她,可我跟她永远只能是好姐妹。哎,下辈子吧!来生究竟怎样谁又能说得清。”燕梅姐也感慨道。

  “其实,这个男人就在这里呀,我们的王三兄弟,他可是对树珍一往情深,但他这人有个缺点就是话少,我跟他以及树珍在一起干过活,我了解他们,也许没有谁敢提出来,他们害怕世俗、害怕异样的眼光、害怕孩子们承受不了。我看,既然有这样的意向,不如提到桌面上来,大家说清楚了,成与不成另作一说,大家说对不对?”来发也忍不住了,他叨叨地说了一大通。

  “对呀!也是这个理。”在场的人都同意这样的观点。

  “对什么对,树珍都睡着了,还怎么说?”王三冒了这么一句。

  “有我们呀,大家都可以帮你呀!兄弟只要你真心想和树珍好,我们都会成全你,如果你不是真心对待树珍,她可不能再受什么刺激和打击了,你使坏的话,我们都不会放过你,知道吗?作为大婶,我也希望看到我的二婶今后有个好的归宿和好的未来,这就是我要说的。”大婶语重心长地说出了她作为婶婶的肺腑之言。

  “好,大婶说得好!我也看出他们有情有义的一对,只是像你们所说的,可能受到太多世俗的影响罢了,不过这些外在的东西并不能左右有情人,关键要靠他们自身如何对待了。我们上次在王三家也是这么说的,这次也是这么说,希望他们能真正走到一起,这是我们都愿看到的,也许他们还需要相互磨合磨合。我建议为有情人干一杯!”秦伯端起酒杯邀大家干杯。

  “来,干杯!”大家端起酒杯一起干杯。

  “既然王三这人也挺不错的,树珍只要她过了她心里那道坎,我想这天赐的姻缘也就**不离十了。我了解树珍,所以我会多和她谈心,我们今天在场的人都可以为他们的亲事作证。我也替树珍妹妹一起干了此杯。”燕梅插话道。

  这王三一句话也没吭,他也太老实,这酒也没喝多少,脸红得比猴屁股还厉害,说不定挺立在路边别人还以为是红灯呢。来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是他来相亲的话,他可要让自己成为焦点人物,可惜皇帝不急太监急,毕竟还是王三来走访呀!

  “王三,你是个爷们,就当着大伙的面,亮亮你自己的底牌,你自己心里对树珍是怎样的想法?如果你负担得起这个责任和这段感情的话,就满饮此杯,以表你的决心,我们也好堂堂正正地为你们作证和成全呀!”来发憋在心里的话终于一吐为快。

  “我王三也没什么能耐,大家如此看得起我,我内心非常地感激!我这人不会说话,也说得不好,所以也不会讨女孩子的欢心,这么大年纪了也讨不到媳妇,我也不怕大家笑话,因为人各有志,我也有过再不结婚的念头。但,自从我见了树珍以后,我的念头改变了,那就是我跟她在砖厂一起堆码的日子,我从她的身上看到了做为一个男人都缺乏的东西,她很坚强,她勇于承担一切、吃苦耐劳、大大咧咧,我敢坦言我与她相比我差远了。借着酒壮胆,我是喜欢她,但感情是双方的事情,只要她一句话,我豁出去了,我这辈子就疼她一个人,我要让这个家重新立起来。我王三说话算话,否则我就不是爷们。好,我敬大伙一杯,就当我在大伙面前立誓,这日子还长着呢,今后只要你们觉得我那儿不对的,你们就使劲劈我。”王三举起手中的酒杯,站着一干而尽。

  “好样的,王三呀!这今后的日子就看你的啦!”大伯也是少言语的人,但他说的话挺有分量,在场的人都记着了刚才王三所说的话,他们就是最好的见证者。

  这酒也喝得差不多了,桌上的菜也差不多都给解决了。孩子们早就离席出去玩了,所以对于大人们的事情他们一点也不感兴趣,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他们的快乐和属于他们的世界。

  俗话说得好,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今天的宴席一直吃到了下午三点多钟,秦伯他们都说有事要回去了,三婶和大婶本来收拾好了餐桌要给他们沏茶的,可茶端来没有呷上一口,一个个推着自行车往院外赶,大伯和他们一一握手话别。

  客人都走了,母亲的结拜姐妹燕梅也要走了,她看到母亲睡得那么沉就没有再打扰母亲。她跟大婶和三婶她们道了别也骑车回去了。大婶和三婶一起帮忙将碗碟洗涮,厨房及厅堂收拾干净停当后也各自回家了。

  该走的都走了,屋子内只剩下母亲孤独的呼吸声。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他们根本不知道大人们的心事和苦累。冬季里的夜晚来得比较早,从下午到黄昏,再从黄昏转入黑夜就像在瞬间完成了。

  晓强和晓凤就像倦鸟一样,天黑了知道了回家,一进家门还黑乎乎的,晓强赶快打开了电灯,一群鸡鸭排队站在鸡舍边等待主人给它们开启鸡舍门,晓凤机灵,她察觉了这些,赶紧将鸡舍门打开,鸡鸭一个个按顺序进入了鸡舍,最后晓凤还将鸡舍门给关上以防别的天敌夜晚偷袭鸡鸭。

  晓强想起了自家的羊还没牵回家,今天真是玩昏了头,平常都不会有这样的情形,晓强一边自责自己该死,一边找了个电筒往外走,晓凤要跟他一起去,他一把把晓凤拦在了院里。这冬天的西北风呼啦啦地吹着,特别在夜晚更加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晓强也有点害怕,他强打精神,只敢看电筒光亮的地方,他心中还是忐忑不安,他真正害怕的是如果羊找不回来,母亲一定不会饶了他。

  他还一边发出咪咪的羊叫,也许这一点会管用,因为每天他都会这样和自家的羊交流,也许这种基本的条件反射会找到心爱的羊。晓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叫唤着,从水库边走了一圈也没有发现一只羊,这下晓强真的心急了。

  他这时已经没有了惧怕黑暗和飕飕西风的感觉,反而是更加坚强了,他脑海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把羊找回来。他顺着水库下来一步一步往回走,他在心中纳闷,这羊明明是用绳子栓在树桩边的,难道是羊自己解开了绳子跑了,还是有人把羊偷走了。晓强越想越忐忑,他都不敢回家向母亲交代,他找不到羊就不回家,哪怕是找到天亮。

  晓凤在家等来等去,好像等了好久晓强哥哥还没有回来。她好担心晓强哥哥,于是她打开母亲睡觉房间的点灯,母亲好像感触到了什么动静慢慢地睁开眼睛,“谁呀?”

  “娘,是我,晓凤呀!”

  “哦,天黑了吗?我睡了多久?”

  “娘,你都睡了一个下午,家里的客人都走了。晓强哥哥去找羊了,到现在还没回来呢。”

  “什么?晓强找羊去了多久?”母亲紧张地从床上跳起来,她赶紧拉起晓凤一起冲向了黑暗的夜里。

  “晓强,晓强…在哪里?”母亲大声地叫唤。

  “晓强哥哥,晓强哥哥…晓凤也跟着母亲一起叫唤。

  大伯、大婶也听到了叫唤,他们以为晓强出了什么事,也拿了个电筒出来追上母亲。

  “树珍,晓强出了什么事?”

  “这孩子去找羊了,到现在还没回来,真急死人了。”

  “别急,我们一起去找,还有到那些养羊的人家也去看看,兴许这羊就在那个人家呢。走,我们去看看。”

  “晓强,晓强…这穿透黑夜宁静的叫唤声,惊动了整个的夜空、惊动了整个的村庄。听到叫唤的村民都出来看看到底出了什么事,他们也融入了这场寻人寻羊的行列。

  “哎,你们别找了,树珍呀,你家的五只羊在我家呢!我看今天你家天黑了都没有人领回去,我打算明天早上给你送过去的。平时我家的羊就和你家的羊放在一起,都怪我糊涂,我应该早点跟你说一声就不会害得你兴师动众地找呀!”周嫂出来澄清情况。

  “好呀!谢谢你周嫂,晓强这孩子还没有回来,羊就放你那,明早我来领回去。”母亲向周嫂道谢。

  大伯、大婶和母亲继续朝水库方向去找晓强,走着、走着他们看到了前方隐约的电筒光亮,晓凤高兴地跑过去还在大声地叫着“晓强哥哥、晓强哥哥……

  晓强也看到了自己前方有个电筒光离自己越来越近,他还听到了晓凤妹妹的声音,他意识到是母亲他们找自己来了。“晓凤,我在这呢!”

  很快晓凤、母亲和大伯、大婶他们与晓强会师了,他们找到了晓强,晓强忐忑得眼泪都快要掉出来了“娘,都是我不好,今天玩过头了,我把咱家的羊弄丢了。”

  “你今晚就不回家了吗?这羊找不到,连你也找不到了,还有脸知道自己错呀!”母亲平时一般不对孩子们发火,但真正发生事情,母亲还是坚持原则的,她那严母的形象此刻最明显。

  “好了,树珍,你就别吓唬孩子了,既然羊也找到了,这晓强也好好的,那就什么事也没有了,外面这么冻,回家吧!”大婶在一旁解围,拉着晓强和晓凤就回家。

  “明天再把羊给丢了,你就别给我回家!”母亲在后面大声地丢下一句冷话。

  吓得晓强一阵哆嗦,“别听娘的,明天你早点把羊领回家就行了。”

  大婶将晓强和晓凤带回家,母亲的气也消了,晓凤害怕母亲还要发火就拉着大婶在家再玩一会“大婶,再玩一会儿吧。”

  “不了,天黑了。大婶也该回家了,你们吃晚饭了吗?”

  “还没有呢。”

  “大婶给你们做。”

  “大婶,你别听小孩子的话把你折腾来折腾去的,你回去吧。”

  “好,那我回去了,不过你不许对孩子们发脾气呀!不然,我明天再来跟你理论。”

  “放心了,我不会的。”

  这可算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元旦,一个令人有所铭记的日子。母亲做了晚饭跟孩子们一起分享,也许这是她感到最高兴的事,孩子就是她的全部,她也后悔自己不应该在自己的家里喝醉了酒,她在心里默默地鞭策自己不可以有下一次。孩子们洗洗就去睡了,因为明天还要上课。母亲拿起毛线,在床头围在被窝里给孩子们织毛衣,织进她的爱、织进她的思念、织进她的母亲的情怀。

  冬季的太阳懒洋洋的,母亲一大早就起床料理家务,孩子们也早早地起床洗涮吃早饭就去上学了。母亲去周嫂家把羊领了回来就把他们栓在院子里,放了一些黄豆杆、和了一些麦糠给它们。收拾停当,母亲也去上工了。

  由于冬季气温低,房屋建设的少,就是城镇搞房地产的也减少了迅猛发展的势头,冬季的冷空气很容易将墙体冻裂冻坏影响建筑的质量和安全系数,所以精明的建筑老板都采取谨慎的态度,这样一来对砖头的需求自然下降,建军老板主动压缩了砖坯和出炉的产量。

  当母亲赶到砖厂的时候,一切显得跟冬天非常的协调,冷冷清清的,本来两个窑烧制砖头的,现在只需要烧一个窑就可以了。

  工人们有些就坐在南山墙边上晒太阳,抽着旱烟唠着嗑。

  “这么冷的天,这砖坯一冻,烧出来的也多会开裂呀!”

  “什么开裂不开裂,你懂个屁!我们都烧了那么多的砖头在那,你自己说说有多少开裂的。现在连老板都犯愁这么多的砖头堆积在家里,还要养活这么一大帮子人呀!”

  “说的是,冬天建房子的也少了,换了我是老板也犯愁。”

  “犯愁啥?不如把工人全部放假得了,反正要过年了。”

  “你呀,站着说话不腰疼,你犯愁个啥?这么多人又不靠你养活。”

  “说个啥?把手头的工作做完,早点收工回家。”

  工人们有工人们的想法,老板有老板的难处,这烧好的砖头无人问津,再说也调运不出去,谁知根知底地给老板跑业务呢。老板也清楚南方市场的砖头需求量大得很,听有人从上海打工回来的说,那里开砖行生意做得大的一年赚个几百万没问题,建军想到南方走走,但这砖厂离不开他。

  母亲看到砖厂的效益也犯愁,但她好像看得出老板的心思,只是不知道怎么跟老板提提自己的看法。工人们看到没事可做就一个个请长假了,眼看着这偌大的两个大车间现在却空荡荡的了,老板不能再犯糊涂了。

  建军看到一天一天恶化的生产状况,紧急通知车间主要负责人召开应对会议,燕梅、母亲、电工、技术师傅、运输师傅等。

  建军开门见山地就说“现在是冬季也是我们砖厂生产的淡季,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现在砖厂的效益一天不如一天,今天召集大家过来,希望大家提提宝贵意见,有啥就只管说。”说着他点了一根烟,他可很少抽烟,现在却抽起烟来了,也许是犯愁的缘故吧。

  “兄弟,你现在的状况就是像这冷飕飕的冬天,目前最困难的不是我们的工人和技术而是我们的销路。姐曾经也做过生意,买卖就是与客户打交道,客户多了自然不愁,要是没有客户啥生意也是等于零。对厂来说不能没有销路,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销路就是死路一条,我们所面对的客户太狭窄、太单调,就这方圆几百里的一个地方而已,其他地方我们没有涉及。”燕梅首先亮出了自己鲜明而有针对的观点。

  “刚才燕梅大姐已经把我们这个砖厂的症结给找出来了,当务之急就是开发市场,市场越宽那么我们的销路也就越宽,哪怕我们花费多一些运输成本,只要我们的机器我们的人员是运转的,那我们的企业就是有生机的呀!招业务能手开展业务工作吧!”母亲从根本上和燕梅大姐的观点不谋而合。

  其他电工以及师傅他们都觉得有道理纷纷应承“是呀,老板,你赶快做决定吧。我们保证将砖厂的机器运转起来,但这销路还看你老板的意思呀!”

  “好,既然大家都意识到了这一点,说明大家的心是和砖厂在一块的,其实我也看到了这一点,现在不能等下去了,我要亲自带人去上海看看行情,这砖厂内部的事务就拜托大家了,特别是燕梅和树珍两位大姐要多担待了。”

  这做老板的说到做到,砖厂的事其实还是他老婆王春兰说了算。他就甩开包袱一心前往上海打探市场行情。开会后的第二天,建军老板就一人踏上了南下上海的客车。所有的工人以及燕梅和母亲都把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了老板的身上,他们只能静静地等待消息,砖厂日常的工作还得撑下去。也许是年底快要接近春节了,正如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冬天快要离去了,春天还遥远吗?人们也把最好的祝愿留给了砖厂,希望砖厂的春天快些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