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剑断刀青龙传 神剑断刀青龙传 第十回 夜探玉琳
作者:郑青龙的小说      更新:2022-11-10

  第十回夜探玉琳

  天冠璎珞现重重﹐风送潮声入梵钟但愿人心如水月﹐何愁不得睹金容

  明沈天孙作

  明--崇祯十六年▓除夕夜

  四郎留下书信的当夜﹐只身一人直往湖州报恩寺而去﹐在除夕的夜里来到湖州杨家埠四郎抬起头仰望﹐漆黑的夜空中耸立的弁山﹐波涛的内心﹐让四郎在金陵一直无法得到宁静﹐在几经思考后﹐决心再访玉琳

  四郎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无心听玉琳通琇讲经说道﹐然当日踏上报恩寺的台阶之时﹐血剑的抖动就引发内心的波涌

  再听闻玉琳所讲之事﹐内心更是久久无法静谧四郎想不透的是﹐因血剑抖动让四郎有与玉琳一决高下的欲念﹐还是玉琳所说之事﹐触动内心的汹涌澎湃

  除夕的夜里的弁山空无一人﹐回头望向山下的湖州城﹐灯火通明家家户户﹐正等着新年的到来夜已逐渐的深沉﹐四郎缓步走向报恩寺的门外﹐看着黄墙红门报恩寺的大门﹐四郎在门外席地静坐而下﹐而猛烈的山风﹐则吹袭静坐于门外的天草四郎

  子时﹐报恩寺内的梵钟开始敲响﹐清远悠扬的钟声﹐从弁山传到湖州城内报恩寺辞岁迎新的108声钟响﹐像是慈悲的佛陀﹐以庄严无比的钟声﹐抚慰过去一年的伤痛﹐破除三时六根108种随眠烦脑

  悠长的梵钟在山谷中回荡﹐四郎则在寒风中双眼闭目﹐静待钟声的结束…

  报恩寺108声的钟结束﹐带表旧的一年逝去﹐新的一年到来崇祯十七年的到来﹐山脚下的湖州﹐即传绵延不绝的鞭炮声﹐在空中更是放起炫耀的花火

  四郎听闻钟声结束﹐山下响起绵延鞭炮声﹐睁开双眼凌空而起﹐运气入剑﹐跃入报恩寺内

  四郎跃入报恩寺内﹐即见寺一黑影相对跃起﹐四郎快速的在报恩寺﹐围墙的屋瓦上行进﹐遶行往大殿而去大殿屋瓦上的人影﹐双目及身体﹐则随着四郎的行进而转动

  湖州城内的花火在空中报炸﹐灿丽的火光照耀﹐报恩寺屋瓦之上的两人脸上﹐随着烟花不断的腾空飞起爆炸﹐报恩寺中的二人﹐此刻也同一时相跃而起

  四郎拔出断刃血剑﹐血剑断刀因四郎之剑气﹐似乎长出新刃﹐闪耀着红色的光芒玉琳通琇持佛尘运气入内﹐身上及佛尘皆闪烁白色之光两人在烟花的火光中﹐在空中进行交手

  血剑连出三道剑气﹐奔向玉琳而去﹐玉琳在空中轻飘佛尘﹐将三道剑气﹐拍甩而去两人在空中交手﹐四郎使出「相小太刀」﹑「越身」﹑「独妙剑」三剑劈向玉琳通琇这三剑再用剑气贯入其中﹐三剑足足化为﹐十二剑直攻玉琳

  玉琳通琇化掌为圆﹐顺势用气挡掉剑气九招﹐然真剑三招﹐则在玉琳通琇的身旁游走…

  玉琳用佛尘之杖柄﹐挡住相小太刀的攻势﹐四郎的越身剑锋已离玉琳仅有一寸﹐就在逼近玉琳之身时﹐玉琳佛尘上的马尾弯转﹐拍荡血剑剑身第三剑的独妙剑再化为九剑直向玉琳袭去

  四郎的独妙剑漫化九剑﹐向玉琳身上不同的部位刺来﹐玉琳翻转身体﹐手中佛尘化似一条白色巨龙﹐将四郎红色的血剑九剑﹐捆在一起﹐九剑又再化成一剑两人在空中翻滚﹐血剑的红光与佛尘的白光﹐相互的交缠

  玉琳法师与天草四郎两人在空中翻转﹐血剑的剑刃﹐因悬转斩掉佛尘上马毛﹐马毛上白色内气﹐则拖带着血剑的红光而出在湖州县城烟火的辉照下﹐两人身上散出的白光与红光璇转﹐而四处飞散像是个巨大的烟火球﹐照映着报恩寺的上空

  佛尘与血剑相互纠缠﹐玉琳将佛尘向上一提﹐将四郎向上提起四郎倒转剑身﹐松开佛尘的纠结﹐在玉琳上空一翻身﹐提剑使出梦想剑﹐向在下方的玉琳劈杀而去

  玉琳见四郎从上方剑气袭来﹐佛尘向下内力贯入﹐卷起地上沙石﹐提上攻向四郎

  沙石席卷而来﹐四郎用气将卷来之沙石劈向两旁﹐剑锋直向玉琳而去

  玉琳将沙石卷上攻向四郎之时﹐顺势腾起四郎劈开沙石之时﹐不见玉琳﹐持刀横劈玉琳手中的佛尘﹐再次缠住四郎的血剑﹐四郎为摆脱纠缠﹐横转三圈玉琳则为不让血剑脱离﹐用更快之速快旋﹐并用佛尘将血剑包覆其中

  两人的红色剑气与白色之内气﹐再次向四方喷发﹐再次如烟火般﹐在空中四散喷流两人身上所散发之气﹐在报恩寺的上方﹐像烟火般的喷发﹐如烟火般的炫丽﹐在弁山之下﹐也似乎隐约可见

  四郎为不让琳之佛尘缠住血剑﹐双手执剑向上举剑﹐玉琳则顺势纵起﹐自身悬转用佛尘将血剑紧缠不放﹐再将佛尘上提四郎再次举剑上提﹐玉琳再次位处四郎上方﹐逆悬佛尘﹐将血剑松开﹐用佛尘之尾﹐拍击血剑的剑身

  血剑受佛尘的拍击﹐剑身振动发出叮当一声然受四郎与玉琳两人﹐自身内力及气所影响﹐剑身的不停抖动﹐变成不断的嗡鸣﹐更转换成像钟声一般﹐向外扩散连湖州城内亦可听闻…

  ●●●

  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

  朱由检(崇祯)其母刘选侍﹐不受太子朱常洛所喜爱﹐因犯错被太子朱常洛下令杖责﹐然因杖责过重﹐崇祯之母刘选侍因而丧命然而刘选侍被杖杀之事﹐朱常洛惶恐万历帝﹐知晓之后会究责﹐告诫所有宫中的侍女及宦官不得谈论﹐有关杖责刘氏之事﹐并将刘选侍﹐草草葬于西山陵中

  朱由检之兄长朱由校(天启)其母王才人死后﹐朱由校则由西宫的李选侍抚养固朱由检丧母之后﹐也交由西宫的李选侍育之

  然西宫的李选侍﹐在抚养朱由检不久后﹐西宫李选侍再次怀了身孕﹐因此五岁的朱由检﹐则由宦官带领着来到东六宫﹐转交给东宫的李选侍来抚养

  此时期﹐明朝的国本之争﹐太子朱常洛的地位已较为稳固﹐万历皇帝所喜爱的皇三子朱常洵﹐也已就藩于洛阳朱常洛宠爱西宫之李选侍﹐西李则恃宠而骄﹐对朱常洛其他的妾侍﹐专横跋扈欺凌

  这日宦官再带来一襁褓中之婴孩﹐为六皇子朱由栩其母定氏与朱由检其母刘选侍﹐同为海州后籍宛平县人定氏与刘氏为同时所选﹐召至入宫之淑女﹐定氏与崇侦之母刘氏感情深厚

  但刘选侍因触怒朱常洛之意﹐惨遭杖责至死自此之后﹐定氏对宫廷中事﹐深恐殃及己身﹐常郁郁寡欢

  此时﹐西李已产下皇八女朱徽媞﹐但此次产下皇女﹐却让西李若有所憾…原西李生有四皇子朱由模﹐就在几个月前﹐却因病而薨﹐这让西李倍受打击

  西李对其他选侍所生之皇子﹐视为仇雠定氏产下朱由栩后﹐西李恐定氏母凭子贵﹐对定氏多有欺凌﹐定氏忧郁而殒

  东李虽位居西李之前﹐但西李受朱常洛所宠爱﹐此乃东李之所不及定氏香殒后﹐西李常以礼制之由﹐对东李多加刁难

  六皇子朱由栩年幼﹐东李为人和蔼仁慈个性少语﹐恐六皇子遭所不测﹐亦在定氏遗留之物中﹐发现藏有书信﹐希能将其子带离宫廷﹐远离皇宫内廷之争斗书信上写明在海州有一远房﹐杨姓人家膝下无子﹐夫妇两人笃信佛学﹐希能送予养之

  那年冬末京城疾病流行﹐死者枕藉﹐东李令其弟李国栋寻年龄相似﹐因病而薨之婴孩﹐将其调换﹐并将皇子送至海州杨姓人家东李考虑日后相认﹐在定氏所产之孩之臂上﹐用皇家朱砂﹐刺刻其母名「玉」字

  朱常洛即位之后未足一月﹐因「红丸案」驾崩﹐未能及册封其所娶之妃嫔至天启三年﹐东李才被天启帝封为庄妃﹐天启四年西李封为康妃但此时魏忠贤与客氏把持朝政﹐天启帝朱由校由于曾受西李(李康妃)所养﹐西李骄纵控制后宫政务﹐对东李(李庄妃)的礼法﹐多加撤裁与削除﹐天启四年十月﹐李庄妃因而郁郁而殒

  明--崇侦元年▓公元1628年

  朱由校因病崩于天启七年﹐无子嗣传位于朱由检朱由检即位﹐立即对宦官魏忠贤的势力进行铲除﹐尔后又杀客氏﹐将阉党等众处死﹐禁锢或发配边疆﹐并重启用遭阉党﹐所罢黜之官员

  直至此时崇祯十九岁(实为十七岁)﹐李国栋才将朱由栩未亡之事﹐秉报予崇祯﹐并呈上定氏之书信﹐与当年所刺之珠砂

  崇祯帝听闻之后﹐手握定氏之书信与珠砂﹐泪水潺流而下﹐感叹用杜甫的诗词道﹔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崇祯用此诗词﹐感叹兄弟分散不明﹐不知其生死﹐即使要寄书信﹐也不知寄往何处的感叹而北方与内部的战祸不断﹐也不知何时可弭平﹐心中感叹由所而发!

  ●●●

  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

  杨玉之养父母乃自祖辈以来﹐便是笃学佛学的世家﹐其父母对佛教般若之学的研究极为深奥﹐在当地为相当知名的在家居士杨玉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秉承家学﹐在识字不久之后﹐也开始诵读佛教经书

  杨玉天资聪慧过人﹑深中夙敏﹐对于诘屈聱牙及晦涩难懂的佛学经点﹐皆能含英咀华、字斟句酌解其意﹐且不执于依文解意﹐深悟其佛经所述之奥义对于五岁之儿能领会佛经之奥义﹐在海州一带极负盛名

  杨玉虽天资聪敏﹐但身体羸弱﹐经常患病且高烧不退此时﹐杨氏夫妇听闻当代四大名僧「莲﹑柏﹑椒﹑蕅」其中年岁七十二岁的全椒憨山大师﹐正在杭州一带游方参学近日之内更受常熟﹑云间一带的居士及雅士所邀﹐将赴常熟虞山信宿说法﹐杨氏夫妇因而带着杨玉前往拜谒听法﹐希望对杨玉的身体有所帮助

  邀憨山大师到常熟虞山讲法﹐乃三峰宗创始人汉月法藏﹐山东参政之子王季和﹐瞿完初及在朝为官仅数月﹐及在虞山为父丁忧的钱谦益等人而此次邀杨氏夫妇前来﹐即是以「临济宗旨」﹐并以中兴临济为已任的汉月法藏

  憨山大师在虞山说法问道﹐吸引众多江南名流居士﹐其中更有不少的东林门人前来﹐而此次说法之地﹐即在汉月法藏所住持的虞山之旁的三峰清凉院

  汉月法藏所住持之虞山清凉院﹐距文豪钱谦益所居之所非常近﹐因此汉月与钱谦益有所往来,相互问答酬唱。憨山大师自五乳至双径,途经海虞,至三峰清凉院,汉月以地方佛教首席﹐与钱谦益以在家护法共侍憨山

  憨山大师说法后﹐汉月法藏请憨山大师至禅室歇习﹐并邀弟子问道除汉月法藏之众弟子及钱谦益﹑杨氏父妇等外﹐尚有年仅五岁的杨玉

  在众僧人问道后﹐钱谦益问到"大师﹐如何悟道"

  憨山笑道"与梦境有关"

  钱谦益不解道"大师何意"

  憨山德清道"万历三年(1575年)﹐老僧与好友妙峰大师在五台山修行﹐发愿刺舌血书抄写「严华经」﹐然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老纳梦见开悟之梦…"

  钱谦益恭谨道"请大师开示之"

  "有次老僧梦见自己走人金刚窑﹐看见内有两扇大门﹐旁边有座大般若寺"

  "跨入寺门,像是处在无比广大的虚空般﹐殿宇和楼阁的庄严,难以言语形容在正殿当中﹐安放了一张大床﹐清凉国师①倚卧在床上﹐妙峰大师侍立在左方"

  "老僧一见清凉国师﹐赶紧过去拜谒﹐然后侍立在右方这时听到清凉国师﹐升示着切入法界圆融的观境随着国师的开示﹐贫僧的眼前即现出了相同的境界﹐自觉身心交泰互入﹐如入其境"

  "清凉国师讲毕后﹐妙峰大师问:「这是什么境界?」清凉大师笑着说:「无境界的境界」自此梦醒﹐便觉得自身心境融彻﹐再也没有罣碍了"憨山大师道

  钱谦益则猛然双手一拍道"此乃真境界也"众人也随之道好

  憨山见众人似有所悟颇感欣慰﹐然见一孩童在众人当中﹐静坐禅修听道﹐也觉惊奇只见此童﹐仅频频点头似懂其真意﹐听众人所言﹐不吵不闹默默听闻

  憨山虽为佛门高人﹐但见此一娃如此禅定﹐想试试此娃﹐忍不住问道﹔

  "骄儿騃女孰知乎"

  众人见大师如此之说﹐所有目光投向杨玉的身上然见杨玉缓缓请身道﹔

  "佛法说﹕依文解义﹐三世佛怨﹐离经一字﹐如同魔说"

  杨玉语毕﹐引起众人一片惊呼﹐钱谦益深明憨山其意为﹔你这小娃儿﹐知到佛理吗而杨玉的回答是﹔佛经的真理﹐是不能说﹐是不能文字上面的意思来解说的﹐若是讲错﹐是有罪过的也就直接怼回憨山大师所说的﹐骄儿騃女孰知乎

  憨山大师听闻后哈哈大笑道"禅宗不立文字﹐不能依文解义﹐乃破执着扫一切法﹐离一切相﹐见性成佛"

  "若不执着﹐则无罣碍"憨山大师言毕﹐众人纷纷点头道好

  禅会之后﹐憨山特意的让杨玉留了下来﹐还直向汉月法藏道"儒子可教也﹐儒子可教也"

  杨氏夫妇向憨山大师拜谒道"童言稚语﹐望请大师海涵"

  憨山大师大笑道"老纳是老矣﹐不然还真想收此童为徒"说着说着﹐就将杨玉抱了起来

  被抱起的杨玉﹐孱弱毫不哭闹﹐只是默默静静的看着憨山与众人憨山道"此儿﹑天资聪颖﹐佳器方成﹐你俩夫妻好福气﹐好福气!"说完便将杨玉﹐抱还给杨氏夫人

  就在将杨玉抱还给杨夫人之时﹐杨玉的衣裳被勾到﹐露出杨玉手臂所刺之玉字杨夫人惊觉﹐赶快将杨玉的衣衫穿好憨山一见杨玉臂上所刺﹐惊觉有异试探的问道﹔

  "这臂上所刺是…"

  杨夫人急忙道"小儿出生身体孱弱﹐当年怕其早夭﹐在其臂上刺上其名﹐望佛祖保佑﹐让其长大成人然玉儿体态虚弱﹐只望常伴佛经﹐求保安康"

  憨山大师当年在五台山苦修时﹐为报父母养育之恩﹐发愿刺血书写「华严经」﹐而妙峰大师也响应﹐亦发愿刺舌血书一部「华严经」两人之苦行与孝心﹐当年被广为流传﹐甚至感动万历皇帝与慈圣皇太后﹐来专程遣人派发﹐撰写经书之金纸

  万历帝此时无嗣﹐憨山大师在宫中的要求下﹐办了场祈嗣大会法会结束之后的十个月﹐万历所私幸之宫女﹐产下了朱常络﹐让太后高兴不己而后﹐又因国本之争的第二次妖书案﹐挚友四大名僧其一之紫柏真可﹐又牵联其中因此﹐憨山大师对宫中之事﹐可谓相当熟稔﹐一看便知其珠砂乃不一般﹐为大内皇宫所用之珠砂

  憨山大师转身向汉月法藏低头说了几句﹐汉月法藏明了憨山大师其意﹐便将众人请了出去﹐钱谦益也同被请出汉月法藏见众人离去﹐探视门外无人之后﹐便将禅房之门关起来

  杨氏夫妇见憨山大师此举﹐惊恐的跪下﹐亦将杨玉拉了下来﹐要求杨玉一同跪下憨山大师见状﹐赶紧要求杨氏夫妇及杨玉起身﹐还直道﹔

  "跪不得!跪不得!老纳承受不起"

  "憨山大师﹐此事切勿外传﹐否则我杨氏一家﹐恐性命不保矣"杨氏夫妇跪在地上不敢起身

  憨山大师将杨氏夫妇扶起道"惹祸只因搬口舌﹐招愆多为黑心肠我只是看此童聪慧﹐但身体孱弱关心而已﹐快请起吧"

  杨氏听闻憨山大师如此一说﹐才安心的起身憨山大师让杨氏夫妇坐下﹐将杨玉抱入怀中被憨山大抱起的杨玉﹐冷静异常毫不哭闹﹐也默默不语﹐只是安静的看着父母﹐憨山及汉月法藏四人

  憨山将杨玉的衣衫解开﹐端详看着杨玉臂上所刺之玉字﹐而杨氏夫妇在眼神中﹐透露惊慌与恐惧不安的神情

  憨山将杨玉身上的衣裳整理好﹐但额眉深锁﹐将杨玉交予杨氏夫妇道﹔

  "此童聪慧﹐但身体瘦弱﹐恐…"

  杨夫人急道"大师可有救治之法…"说完之后﹐泪水婆娑而流

  憨山大师道"出家人不打妄语﹐老纳更非华陀圣手﹐但…"

  "请大师救救玉儿"杨夫人满脸泪水跪在憨山大师旁道

  憨山扶起杨夫人﹐也让众人坐定道"当年贫僧赴五台山前﹐四处游方参学﹐游到夷齐叩马地之时﹐感叹伯夷与叔齐之举﹐做吊诗一首"

  弃国遗荣意已深﹐空余古庙柏森森

  首阳山色清如许﹐犹是当年叩马心

  憨山问杨玉道"可知老纳诗中之意…"

  杨玉起身思索下﹐一手扶着下巴咳了两声道﹔

  "此诗首先是讲叩马而谏的故事"

  憨山大师点点头﹐转身看向汉月法藏﹐汉月也点头示意憨山则示意要杨玉讲下去

  杨玉再次清咳下道"商朝未年伯夷与叔齐乃孤竹国君之子﹐孤竹国君身亡后﹐两兄弟互相推让不愿为君﹐皆至周文王之帐下周文王死后﹐武王意欲出兵伐纣"

  "伯夷与叔齐两人﹐至武王面前拉住武王的马劝谏说﹔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弒君﹐可谓仁乎﹖"

  "武王的兵将见两人「叩马而谏」﹐欲杀其二人姜子牙制止士兵﹐将两人推开尔后﹐武王伐纣﹐各诸侯响应﹐武王攻克朝歌﹐建立周朝"

  杨玉停了下﹐见憨山及汉月频频点头﹐接着再道﹔

  "武王建周之后﹐伯夷﹑叔齐耻于对周称臣﹐不屑吃周朝粮食﹐两人隐居首阳山上﹐饥采野果及野菜食﹐渴引山泉之水一日见一老妇﹐问其缘故"

  "老妇知其缘故道﹔天下皆为周王之土﹐天下之人亦为周之臣民﹐你二人如何至身于外伯夷﹑叔齐听了之后﹐便绝食而亡尔后﹐世人将二人埋于首阳山之顶峰"

  杨玉再道"此诗意喻﹐时光荏苒﹐仍有当年忠臣赤子之心"

  憨山与汉月听闻后哈哈大笑﹐点头示好

  憨山道"吾作此诗后﹐入嵩山少林寺﹐拜谒初祖达摩机缘之下见一扫地取薪柴之老僧﹐赐我两本天竺经文﹐称其习之﹐可强身健体"

  "这两本经文乃﹐当年初祖达摩所留﹐老纳在嵩山期间临摹一份日后﹐在五台山刺血抄书「华严经」﹐每日习练﹐身体安康﹐病痛亦罕!"

  "这几日﹐就让此童在我旁习之﹐讲讲这二本天竺经文之心法虽此童与我无师徒之份﹐如此一来﹐也算有师徒之缘"憨山大师道

  杨氏夫妇听闻﹐跪拜憨山大师道"谢大师﹐大师如此厚爱我儿﹐实难以回报"

  憨山大师搀扶起杨氏夫妇道"当年老纳与孩童之父有机缘﹐今日又与此孩再有机缘﹐也算是有缘份吧"

  杨氏夫妇一听﹐猜测憨山大师可能已知﹐杨玉大内皇宫之身世﹐但不点破﹐心中更是感激涕零

  随后几日﹐憨山大师说法禅修﹐杨玉皆坐其身旁﹐禅修之时﹐更甚略可看出憨山大师与杨玉之身﹐有隐隐白光在其身一同禅修的钱谦益也颇感讶异﹐此童得憨山大师如此之厚爱﹐更何况数日前更将众人请离禅室﹐单独会之﹐更是让钱谦益心中不解

  钱谦益虽然也想了解此童之身世﹐但大师不说﹐则钱谦益也不便问之憨山大师离去虞山当日﹐杨玉更是行了三跪九叩之大礼﹐拜谢憨山大师钱谦益只觉﹐此童刚至此时﹐脸色惨白﹐而无生机﹐且身体孱弱但此时脸庞已有红光﹐更让钱谦益对大师的修为﹐更为赞叹

  临行之时﹐憨山大师向杨氏夫妇道﹔

  "若此玉儿与佛有缘﹐可师承正法虽然好友幻有正传法师﹐已在数年前圆寂﹐其弟子密云圆悟﹑天隐圆修﹑雪峤圆信三人﹐各传道一方﹐可随之"

  憨山大师说完在其袈裟内﹐拿出两本天竺经文道"老纳老已﹐此二经书﹐传于有缘之人"说罢将此经文﹐逐一放入杨玉的衣裳中

  汉月法藏在憨山大师之身旁﹐见憨山大师将两本天竺梵语﹐所写之经文﹐一本名为「易筋经」﹐一本为「洗髓经」放入杨玉身中憨山大师将梵书经文交予杨玉﹐转身向汉月法藏道﹔

  "汉月法师﹐真不随老纳前往庐山"

  "汉月欲寻禅宗法脉之根究﹐待我习之﹐必至卢山赴憨山大师之约"汉月法藏道

  "老纳挚友紫柏真可﹐因妖书案圆寂之后﹐其上首弟子寒灰及闻谷﹐亦有意延请汉月接替径山法席"憨山大师道

  "此事再道﹐汉月心领了"汉月法藏笑道

  憨山拜别众人登上马车﹐汉月道"再送大师一程"说道汉月登车与憨山一同离去

  杨玉的养父母牵着杨玉﹐拜别憨山大师的远去﹐而憨山大师所赠送给杨玉的两本天竺经文﹐杨玉日后每日习练﹐身体也就不再羸弱

  汉月法藏在车上好奇的问道"大师﹐将「易筋经」﹑「洗髓经」二本梵文经书﹐送予杨玉是何意"

  憨山大师笑道"老朽老已﹐只期望这两本经书﹐有传人罢了!"

  "汉月不解﹐请大师示之!"

  憨山大师道"当年老纳与妙峰大师﹐所办之祈嗣大会﹐汉月可知"

  "当年此会﹐盛大异常﹐汉月知晓"

  "那其中原由﹐汉月可知"

  "请大师示之"汉月法藏道

  憨山大师叹了口气道"贫僧与妙峰大师在五台山隐居﹐刺血抄写「华严经」报父母恩﹐此举惊动万历帝与皇太后﹐遣人送来抄写经文之金纸经书抄写功德圆满之后﹐贫僧与妙峰大师﹐原意举办场无遮大会②"

  "无遮大会仪式复杂﹐需要大量的银两与人力﹐此事传开后﹐朝廷派人来谈﹐希望能将无遮大会改为祈嗣大会然而﹐此事种下贫僧与妙峰大师间的分岐﹐贫僧认为国祚乃方外臣子﹐所能尽忠之机会﹐最终妙峰大师也同意贫僧之作法"

  "无遮大会改为祈嗣大会﹐十月后皇宫产下皇子﹐贫僧与妙峰受盛名之累﹐绝意离开五台山﹐只是未曾想过﹐此次一别﹐再与妙峰大师无缘再会"憨山大师说到此﹐叹了叹气摇了摇头

  "原来尚有此原由﹐汉月不知"

  憨山大师道"那日后的情况﹐汉月应当知晓"

  "听闻之后﹐妙峰大师隐居山西芦芽山﹐修建了大华严寺﹐大师则是崂山隐居"汉月法藏道

  "当年祈嗣大会﹐朝廷分别在五台山与武当山做佛﹑道两场祈嗣大会办完祈嗣大会的第二年秋﹐太后因祈皇嗣有功﹐访主事三位法师﹐大方法师与妙峰法师皆已接受惠赐﹐老纳隐居崂山之中﹐太后遍寻贫僧不着"憨山大师说到此笑了笑

  "太后又遣龙华寺住持端庵法师来寻﹐老纳推辞太后之恩惠万历十四年﹐圣上敕颁藏经十五部﹐散施于天下名山﹐藏经到崂山之时﹐还苦无地方所藏﹐此时地方抚台﹑官史见状﹐便找地方供奉起来"憨山大师说到此﹐忍不住扑嗤的笑了出来

  "老僧见有敕令﹐只得到京师谢恩﹐太后厚爱贫僧﹐出银两供奉老僧﹐并出资修建安置藏经之寺院﹐并取名为海印寺来年崂山建好殿宇﹐贫僧便开堂说戒"

  "然此时圣上笃信道学﹐素来僧恶万历二十年贫僧被污陷﹐私建寺院之罪名入狱﹐流放岭南雷阳"

  "紫柏真可大师﹐为营救老僧﹐在京师不停奔走﹐颇让各界所注视…"

  "万历三十一年﹐万历帝欲废长立幼﹐引发国本之争﹐而妖书案则让紫柏大师身陷囹圄紫柏大师遭东厂及锦衣卫拷打﹐经刑部审讯后定罪紫柏大师叹﹔世法如此﹐久住为何﹖更做辞世诗﹔

  一笑由来别有因﹐那知大块不容尘从兹收拾娘生足﹐铁橛花开不待春

  最后﹐紫柏大师沐浴端坐﹐口中祷念毗卢遮那佛而逝"说道此﹐憨山大师也不禁潸然泪下

  "大师所说之事﹐皆乃宫中之事﹐莫非…"汉月法藏道

  "汉月法师﹐孰可知贫僧最大之夙愿"

  "重建金陵报恩寺"汉月法藏道

  憨山大师道"贫僧师承金陵报恩寺西林法师﹐时刻不忘重兴报恩寺﹐在五台龙门之时﹐虽有机会﹐但所需银两经费过于庞大﹐未能动之至东海崂山之时﹐也在不断的等待见海印寺初成之后﹐以送藏经之因缘﹐面见太后﹐将报恩寺之始末上奏太后﹐太后听闻﹐亦有意重兴报恩寺"

  "在此期间﹐贫僧对宫中之事略有了解﹐杨玉手臂之珠砂不一般…"憨山大师道

  "大师意思是…"汉月法藏道

  憨山大师用食指竖立在嘴前道"佛曰不可说…"汉月法藏听闻大师所言﹐默默点头﹐沉默不语﹐也不在多说什么

  憨山大师看着窗外的景色道"当年贫僧与妙峰大师成名结缘于太子﹐如今风中残烛之年﹐再结缘此子﹐这应也是一种因缘…"

  ●●●

  在弁山报恩寺﹐因血剑受佛尘的拍击的剑声﹐又受玉琳通琇与天草四郎内气的影响﹐不断嗡鸣像钟声般﹐传到湖州城内﹐更在空谷之中回荡﹐又传回到报恩寺内﹐时时传来血剑被敲击的回声…

  玉琳佛尘松开血剑﹐欲夺四郎之血剑﹐玉琳通琇将佛尘之马毛护其手﹐使出易筋经第七式「九鬼拔马刀」玉琳右手持佛尘杖﹐抵住四郎之剑锋﹐左手缠住马毛﹐跨其后背﹐准备直握四郎之剑刃四郎见玉琳左手袭来﹐欲夺其剑﹐四郎明了高手过招﹐除武艺之高下外﹐也是心之对战

  四郎双手执剑用剑锋「破」玉琳的佛杖抵其剑锋﹐翻转剑刃「守」其血剑﹐「离」剑一刀向玉琳左手劈斩玉琳通琇急收左手﹐使出第五式「倒拽九牛尾」翻转其身﹐在空中翻转一圈﹐将佛尘打在四郎的剑背上﹐向上跃去﹐连发三招向四郎攻去

  四郎见玉琳向上跃去﹐又用佛尘连发三招而来﹐向下窜去﹐血剑入土三分﹐将沙石挑起袭卷而上﹐再用剑身回弹之力﹐跃身纵起天草四郎用剑劈斩玉琳所发之三招﹐使出金翅鸟王剑法﹐攻向在上方的玉琳通琇

  天草四郎如飞鸟般﹐双手平举﹐右手持剑﹐向上飞去四郎见玉琳用佛尘﹐破掉四郎所卷的沙石﹐禅坐于空中天草四郎双手持剑﹐使出金翅鸟王剑法﹐四郎之剑在空中如同巨鹰之翅﹐幻化成三十六剑﹐斩向玉琳

  玉琳见四郎使出的剑招幻化成三十六剑﹐如同巨鹰之翅向其袭来空中禅坐的玉琳通琇将禅坐之双腿立直﹐佛尘夹于必臂中﹐双手合十﹐使用易筋经第一式韦驮献杵﹐发动洗髓经第一式之心法元始钟气

  洗髓经乃心法之修练﹐髓为造血之本﹐筋骨乃肉体之外架洗髓经的总义开首即言﹐易筋工已竟﹐方可事于此

  玉琳通琇在幼时﹐体态羸弱﹐易筋经练其体魄﹐洗髓经运其内力洗髓经强调世间万物皆本于「气」﹐反本归元﹐心意相通﹐将自身与万物之气融为一体﹐心境明澈﹐自与万物相通﹐万物之气亦可﹐随之可用

  玉琳通琇立身于易筋经第一式韦驮献杵﹐内力发动洗髓经之元始钟气玉琳内力集成﹐拿起佛尘在空中绕转一圈﹐再集山﹑风﹑林及星月之气﹐佛尘向下重重一甩﹐将自身之内力与集万物之气﹐攻向四郎所使出金翅鸟王﹐所幻化的三十六剑

  天草四郎所使金翅鸟王﹐所幻化的三十六剑﹐被玉琳佛尘所发之气﹐一招破开﹐三十六剑之红光血气﹐像烟火般四散飞射玉琳佛尘所散发出的白色光气﹐在破开四郎的剑气之后﹐直向四郎袭去

  四郎惊见玉琳通琇强大内气袭来﹐双手执剑﹐注入内力﹐血剑的红色之光变幻更为光亮玉琳通琇的白色内气攻来﹐四郎双手执剑﹐硬是接住玉琳袭来之气两股巨大的内力﹐在报恩寺上空交汇冲击着﹐然玉琳通琇巨大白色内气﹐逼迫着天草四郎向下坠去﹐天草四郎集更大之内力﹐欲破玉琳所发之气

  血色内气与白色内﹐两股气在空中冲击着﹐天草四郎咬紧牙﹐运出更大内气﹐欲破玉琳袭来之气霎时间﹐两股气爆开而来﹐幻化成小股真气﹐向四方流窜玉琳通琇与天草四郎的气﹐在报恩寺上方爆裂而开﹐报恩寺之屋瓦也随之振动

  在月夜无光的夜里﹐湖州城的烟花在城内上空爆开﹐闪耀出万彩之光﹐照亮湖州城的夜空湖州城上空﹐不断爆炸烟火的余晖﹐不断闪烁照映在报恩寺上空﹐以及决战的二人的躯干及脸庞

  天草四郎目光犀利看着﹐在上方的玉琳通琇﹐玉琳通琇深邃眼神﹐看着下方的天草四郎…

  湖州城里的人们﹐急忙扫除过往一年的不安与惶恐﹐欢喜迎接崇祯十七年的来到﹐期待展开新的一年的顺遂带着人们期望的五彩的烟花﹐不断的腾空凌起﹐在县城的上空﹐闪耀缤纷的花火﹐把湖州城的上空﹐装扮的好不热闹

  然在湖州城不远之处﹐弁山上的报恩寺日本岛原之役﹐被岛原教徒称为救世主的天主教起义军领秀﹐师承在比试中未曾落败的伊藤一刀斋﹐及在岛原之役与宫本武藏对决中﹐在愤恨之下﹐逼出真气﹐完成梦想剑之剑法的天草四郎正与玉琳通琇法师﹐展开一场中﹑日之间的顶尖高手之对决…

  ●●●

  日本--宽永十四年(1637年)▓新年之夜

  日本下总小学金原(临近江户(东京)现今千叶县)的新年之夜﹐寺院祈福之钟声﹐在天空中四处回荡缭绕天草四郎与师尊伊藤一刀斋﹐闭目静对而坐﹐四郎在此跟随师尊习剑三年﹐虽剑法有成﹐然心法确难以掌握

  新年的钟声在夜空回响﹐四郎之心也随钟声﹐有所起荡﹐钟声响起四郎偷偷睁开﹐偷瞄师尊与周遭

  "四郎﹐心中有何不安"伊藤一刀斋闭目而道

  天草四郎赶紧禅定坐好﹐双眼闭目道"师尊未张眼﹐何知四郎心有不安"

  伊藤一刀斋道"傻徒儿﹐为师闻你气习变短﹐即知你心有所不安"

  天草四郎道"四郎仅是被此钟声所扰…"

  "被钟声所扰…"伊藤一刀斋睁开双眼道

  伊藤一刀斋看着眼前的天草四郎道"四郎﹐睁开双眼起身"

  四郎赶紧起身站好的师尊之前﹐四郎见师父双眼直视已身﹐不安的轻微晃动的身体"调整气息﹐心静如水﹐波澜不惊"伊藤一刀斋道

  天草四郎缓缓调整气息﹐身体缓缓的不再晃动伊藤一刀斋双目直视四郎双眼道"四郎﹐注视为师之双眼﹐跟随为师之气息"

  四郎双眼直视一刀斋的双眼﹐像是深邃的海﹐平静不起波涛随着一刀斋的气息吸气﹐渐渐的昏暗摇曳的烛光﹐不再诲暗不明﹐四周逐渐的明亮而起

  随着四周明亮而起﹐悠扬的钟声也不复听闻﹐四周如宽广的空间﹐洁白而明亮四郎见一刀斋缓缓起身﹐站在四郎的前方﹐如同一面巨墙﹐挡在天草四郎的前方伊藤一刀斋道"拔起手中之剑﹐斩向为师"

  天草四郎拔起手中之剑﹐连劈带刺共三招﹐只见伊藤一刀斋轻转身体﹐双脚未曾挪动﹐即闪避过四郎所发之三剑只见一刀斋﹐双脚一移即靠四郎之身旁﹐双手未出﹐手肘触靠四郎之身﹐四郎之剑则脱手而落

  四郎之剑落地﹐随着手中之剑﹐落地之声响起﹐明亮的四周﹐又回复到幽暗的烛火之中四郎惊奇跪下的问着师尊道﹔

  "刚才是何种境地!"

  "此乃空之境地"

  "徒儿不解﹐请师尊明示!"

  伊藤一刀斋缓缓禅坐而定﹐四郎也跟随师尊禅坐伊藤一刀斋道"调整气息…"

  天草四郎调整气息﹐四周明亮如昼﹐安静如空﹐连自身呼吸声﹐也不听闻不见﹐只有师父传来的气息之声

  伊藤一刀斋道"高手过招﹐生死瞬间"

  "欲求生﹐必先斩杀对手于前电光火石间﹐胜负即分"

  "一击必杀﹐被斩之前﹐先杀对手于前"

  "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剑即为心﹐修剑修心"

  "舍为离﹐离而断﹐断亦拂"

  "剑与心合﹐心与气合﹑气与意合﹑剑心气合"

  ●●●

  玉琳通琇与天草四郎之对决﹐两人虽在夜空中对决﹐湖州城不时传来烟花的火影与爆裂之声然在玉琳与四郎的眼中﹐双方皆是进入空之境界﹐四周明亮如昼﹐双方的眼中只有对方﹐除此之外﹐而无一物

  在静白﹐空的境地之中﹐天草四郎与玉琳通琇皆缓缓而落﹐在他人的眼中﹐此乃电光之一瞬﹐然对二人言﹐两人确是对视许久…许久…

  在四郎落地之前﹐翻转其身﹐剑气斩向地面只见剑气在地上﹐划出一尺之深的刀口﹐被劈开的尘土﹐四处飞扬﹐冲天而上天草四郎使出伊藤一刀斋之绝学梦想剑﹐在尘埃之中腾空而上﹐使出一击必杀的梦想剑

  洁白如昼的空的境地里﹐天草四郎提剑向玉琳通琇而去﹐玉琳通琇注视﹐提剑腾空而来的天草四郎两人在空的境地里﹐彼此的靠近﹐四郎飞跃而起﹐玉琳缓缓而落就在两人靠近﹐不足三尺之处时

  天草四郎的梦想剑﹐幻化成七十二剑﹐二人平行而对视﹐四郎的剑峰在玉琳之身旁﹐化成一个圆在两人平行对视﹐空的境地中﹐四郎的梦想剑化做七十二剑﹐如同有如无数个天草四郎﹐提剑向玉琳通琇袭去

  这七十二剑﹐天草四郎如同七十二个分身﹐分别使出「妙剑」﹑「絶妙剑」﹑「真剑」﹑「离破剑」﹑「金翅鸟王剑」﹑「独妙剑」﹑「拂舍刀」及「梦想剑」共八式﹐每式再幻化成九剑﹐共七十二剑﹐向玉琳通琇而去玉琳通琇被天草四郎所用之剑峰所重重包围﹐无路可退亦无处可躲

  玉琳通琇立身﹐使出易筋经韦陀献杵﹑横担降魔杵﹑掌托天门﹑摘星换斗﹑倒拽九牛尾﹑出爪亮翅﹑九鬼拔马刀﹑三盘落地﹑青龙探爪﹑卧虎扑食及工尾式共十二式易筋经十二式﹐每式再贯入洗髓经法之六种心法﹐分别为元始钟气﹑四大假合﹑凡圣同归﹑物我一致﹑行住立坐卧睡及洗随还原

  玉琳通琇的易筋经十二式与洗髓经六项心法﹐同样换化成洗髓易筋七十二式只见玉琳转身﹐洗髓易筋七十二式﹐挡住天草四郎的八式九剑的七十二剑法玉琳法师洗髓易筋七十二式破﹐天草四郎所杀劈来的七十二剑招

  在空的境界中﹐天草四郎七十二剑招之分身﹐为玉琳所破﹐逐一消失玉琳通琇之分身每破一剑﹐分身即回己身﹐最后仅剩天草四郎与玉琳通琇面对而视

  玉琳通琇立身﹐双手盒十﹐佛尘在臂﹐再使易筋经第一式韦陀献杵﹐右手运气向四郎推去一掌天草四郎右手运气﹐急接法师一掌﹐两掌白色内气与红色内气﹐在两人手掌中触碰轰鸣

  天草四郎被玉琳通琇右掌内气﹐振退数丈﹐在空中翻转一圈后﹐四郎左手将血剑插入土中﹐在地上划出数尺之刀痕﹐天草四郎单膝跪地﹐低头而下天草四郎抬起头﹐口中鲜血喷溢而出﹐左手将血剑缓缓从土中拔出﹐起身站起看向玉琳

  明亮的景色随之暗淡而下﹐风在弁山簌簌地响﹐风起的沙石﹐在空中横旋而过湖州城的花火﹐仍在空中爆炸﹐闪耀着七彩幻化之光﹐而花火之余光﹐闪闪照耀﹐杵立在报恩寺中﹐玉琳与四郎的脸庞上

  "施主﹐心有不静﹐贫僧侥幸而胜…"

  天草四郎没有多说什么﹐轻甩剑身﹐拭去剑上之尘土血剑入鞘﹐血剑红色之光也逐渐消散﹐天草四郎双手举剑﹐向玉琳通琇作揖

  玉琳通琇双手盒十﹐向天草四郎一拜道"小寺﹐后院有一薪柴之房…"

  "若施主不嫌弃﹐可在那歇住几日﹐贫僧每日遣人﹐为施主奉食斋饭当施主心中谧静之后﹐可向贫僧告知﹐或自行离去亦可…"

  玉琳通琇说完﹐便转身缓步的走向寺中独留寒风之中﹐与在璀花火照映下的天草四郎及其手中﹐所紧握之血剑…

  ①清凉澄观﹐唐代高僧为德宗皇帝讲「华严」﹐被授以「清凉国师」的称号

  ②无遮大会﹐「无遮」是指无有遮障的意思﹐也就是不分贵贱﹑宗教﹑男女﹑十方法界﹑六道群灵﹑有情众生﹐藉由法会的因缘﹐达到冤亲平等﹐平等普度﹐冥阳两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