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四十卫的掌控计划
文书房。
隔间是等待室,李齐拘谨的坐在等待室,桌面上有一杯热茶,他没有喝,悄悄的看着外间。
有一面透明的玻璃,据说是研发司的产物,此物的利润,李齐一眼就能看出来。
不过此商品没有挂在名单上,说明总厂会自己筹办厂子。
研发司最近半年,听说成绩喜人。
有不知道功效的叫做化肥的东西,还有煤黑,沥青,水泥等新商品,不少已经在实用阶段,即将投入生产。
煤黑就是外柜的同僚,在天津与南方的商人交易,合计下单了一千余斤。
此物卖的贵,北平府的商人多是以两来购买,还是南方的商人财大气粗。
南方果然有钱,可惜总厂的发展计划,连山东都被叫停了,不知道何时重新启动。
不过这些都不关自己的事了,他离开了外柜。
外柜有很多的机会,可以挣大钱,他去年在外柜一年挣到了八十两银子。
一年八十两,如果总厂启动了山东市场计划,他有信心能翻一倍,不过他有了更高的追求。
透过玻璃,他看着文书房。
文书房的文书,皆来自于卫所,听说最近招募的三人,是卫所的舍人,也就是千户百户家中子弟。
文书房扩建了一倍,有八张长桌,隔壁还有一整间资料房,有序的摆放各厂提供的章程纸张备案。
整理完一沓纸张,年轻的文书翻开一张黄封皮,中间有折痕,把那沓整理好的纸张放入,然后合上黄封皮。
拿起毛笔在黄封皮记录下来,洪武二十六年八月十七日,总厂七月产量与销量。
内中含有各个工厂和车间提供的资料,汇集起来就不薄了,那名文书抱去隔壁资料房,归档入库。
李齐收回了视线,虽然不知道那名文书在忙什么,但各个都显得干练。
文书房是最接近小王爷的地方,北平二十余卫,多少子弟抢破了头想要进来。
在隔壁的会议室。
马林和徐宁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林浑然不顾,还是徐宁举荐的他,他也知道徐宁不会在意。
两人是聪明人,知道在小王爷面前据理力争,不但不会令小王爷生气,反倒是会增加小王爷对二人的印象。
“铁道工程在徐掌柜的调度下,赢得了巨大的胜利,多处地段已经顺利通车。”马林拍了徐宁的马屁。
徐宁嗤之以鼻,知道马林接下来会说什么,直接打断道:“虽然今年的修建计划已经达成十之七八,但是明年的修建计划会翻倍,铁道工程队需要更多的人手。”
从年初启动的铁道工程计划已经过了八个月,进度不快也不慢,总之如期完成。
明年已经提出,在今年的主干线基础上,延伸各州府。
只北平就有七县四州。
大兴县、宛平县、良乡县、昌平县、顺义县、密云县、怀柔县,通州及其下辖漷县、蓟州及其下辖平谷县、涿州及其下辖房山县
北平行省则有八府,三十七州,一百三十六县。
“根据新的计划,明年要涵盖北平行省三十七州,以及部分州府的人口大县,铁道工程队的人手不能消减。”
在徐宁的面前,马林落入下风,于是苦着脸看向众人,打起苦情牌。
“外柜诸厂筹建计划,以现在工程队的施工能力,是无法完成的,需要招募更多的工人。”
徐宁资历老,但是铁道目前的收支持平,只能养活自己,没有为总厂盈利。
工程队则不同。
靠着在民间的工程,例如新式煤炉,蜂窝煤商会修建改建工坊订单,还有王府、各处官府,大户们的人情订单,加上零零散散的小工程。
工程队去年一年的盈利,有五万余两银子,所以马林有底气和徐宁争。
两人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接下来其余的掌柜也提出了要求。
可以预见。
随着百厂计划的推进,对于用工的需求,将会直线上升,这些生产力,则会创造巨大的财富。
简而言之,就是人均收入增加的经济理论。
传统的农业社会,粮食是主要的商品,而工业社会,扩大了其余商品和商品的互换,创造更大的价值。
人离不开粮食,但是钱不只是可以购买粮食。
一两银子两石粮食,五口之家,一年消耗五两银子满足肚子,其余的银子则用来更多的需求。
衣物,家具,农具,民用物资等。
例如一口锅一两银子,得到的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套衣裳,衣裳得到的一两银子,可以再买一口锅,一口锅的银子,重复再买一套衣裳。
工业把土地中其余的资源开发出来:铁矿,煤矿,铜矿,金矿,银矿,石灰,大理石……
随着技术的发展,又开始消费各类的稀有矿,气矿,液体矿……
所以后世学者指出,西方诸国模仿英国工业革命,技术上失败,到了模仿生产模式才转为成功。
因为煤正是当今时代最有效的土地资源,所以需要的是关于煤的技术。
从煤入手,推动各行各业。
“可否放开招工限制,转开招收民户?”周世丰提议道。
朱高炽摇了摇头。
工厂目前招工对象主要是军户,并不只是为了加强王府对军户的控制。
“比起军户,民户的限制更少,他们获得的工钱,有了积蓄,更容易转为购买土地。”
“而军户不同民户,他们对土地的购买,有身份上的约束,会促使他们把钱拿出来消费。”
一名普通的军户,离不开卫所,他的身份,也没有资格去兼并田亩,除非是武将。
而明初的制度还没有崩溃,军田也不是武将可以随意占据的。
军户制度,间接限制了军户买田。
一名军工每年十八两银子的工钱,填饱自家人的肚子,只需要五两银子。
那么出多来的十三两银子,可以拿出来消费。
一万名军工,每年能创造十三万两银子的消费市场。
十万名军工,则是一百三十万两银子。
一百三十万两银子投入市场循环滚动,创造的生产价值将是数倍的一百三十万两银子。
如果是普通的民户,他们会把十三两银子积蓄下来购买田地,对经济的发展得不偿失。
当然,事物的发展不是这么简单,民户也会消费。
中华重工全体用工人数,已经突破一万五千人,如果算上煤矿的用工,蜂窝煤的用工,总人数可能突破三万或者四万人。
另外的几万工人,他们的工钱不如中华重工的工钱,但也会产生消费。
只是目前朱高炽需要市场,自然要优先军户。
这属于社会资源分配问题。
后世限制田地交易,甚至把田地交易利润压到最低,让人无利可图,类似这个经济理论。
工业没有上限,投入的人越多,生产的商品越多,不像土地农作物有限制。
那么带来的效益超过将农业,工人获得的工钱,远不是种地可以比的。
而工人可以用通过商品贸易换来的银子,购买农户从土地收获的粮食。
这种模式导致工业价值超过农业价值,表明工农业产品价值的不等价交换,可以称作剪刀差。
“用工问题,仍然从军户入手。”
朱高炽强调道:“以前从卫所中招收贫困户,解决了卫所贫困问题,如今可以改为招收退役军户。”
“退役军户的年龄过大,会不会影响工厂?”周世丰很快想到了问题所在,提出了担忧。
“那就让卫所降低退役的年龄,军中超过四十岁的军户全部退役,甚至可以降低到三十五岁。”
“除非是精锐,或者低级武官,普通的士兵,以三十五岁为限制,退出军队,工厂接受,提供一份稳定和收入高的工作。”
这个方法,引起了人们的交谈。
中华重工和军户的深度结合,令在座的人们对军户并不陌生。
“此举对军队有利。”
徐宁出声赞成。
他负责铁道工程队,和卫所从上到下都有打交道,甚至与指挥使都有了交情。
徐宁举例说道:“军队可以招募更多年轻人,而退役的中年人,有沉稳的性格,和军队保留下来的纪律性,完全符合工厂的用工要求。”
“即解决了工厂用工问题,又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最后还安置了退役军户。”
重工的用工要求不同。
朱高炽非常肯定,三十五岁到四十岁的人,性格更加持重,认清了现实,懂得自己想要什么,优越而又稳定的工作。
为了这份长期工作,并且能遗传下一代,他们愿意为之战斗。
适合重工车间环境需要的前线,而不是像后世的互联网企业,需要的是三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
北平都司二十三卫,北平行都司十七卫,不算独立防御所,合计四十卫。
二十二万四千户,既要负责屯田,又要提供军队,而且要做到自给自足。
每户提供一个正丁,是二十二万人,再出一名余丁,那就是四十多万大军。
所以朱棣在北平发动北征,动不动带出十余二十万大军。
因为人力太过丰富,在朱高炽看来属实有些浪费人力。
还不如把二十余万人需要的物力,打造出十万的骑兵队伍,精兵精甲精器,比起靠人数堆积,更加立于不败之地。
以前农业无法长期供养,有了工业是可以供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