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乱 第71章 敢与天地试锋芒,惟我闽儿郎!
作者:吃饱除人的小说      更新:2024-06-23

  “阿爸,云南在哪啊?”

  十二岁的小儿子双眼闪烁着好奇,期待地向自己的父亲,提出了这个他从没想过的问题。

  此时的林兴珠,正笔挺地跪在神龛前,一脸虔诚地向供奉在神龛里的“妈祖”上香祷告,并没有立刻回答小儿子的话。

  在上完香后,林兴珠神情严肃,双手捧请起供奉在妈祖前的“掷筊“,双手合拢,诚心地投掷了三次,再恭恭敬敬地向妈祖叩了个头后,才站了起来。

  林兴珠轻轻地捋着小儿子头髻上垂下来的发丝,双眼充满温柔,满怀愧疚地说:

  “阿爸也不知道啊,只知道在西南很远很远的地方。”

  “去那个地方,需要剃发吗?”

  听到这个问题,林兴珠走到小儿子面前,半弯着腰,对着他的脸笑问道。

  “阿爸问你,你是觉得剃发好看?还是觉得蓄发好看?”

  面对林兴珠玩笑式的反问,林家小子却是一副认真地回答:

  “肯定是蓄发好看啊!”

  “我从小看咱家,都是剃着光溜溜的脑袋,后面还吊着一撮细细的头发,也没有什么不对。”

  “还以为咱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就是要剃着个大光头、拖着个小尾巴。”

  “现在才知道,原来蓄发结髻是这么好看啊!”

  “爹,我就不懂了,蓄发结髻这么好看,为什么咱们之前要剃发垂辫呢?”

  望着小儿子双眼中对父亲答案的渴望,林兴珠却有些尴尬,实在不知道要怎么去回答自己儿子的问题。

  林兴珠是福建永春人,跟郑家父子一样,都是泉州府人,自幼习练白鹤拳。

  顺治六年,林兴珠的叔父林日胜聚众筑寨,响应郑成功抗清号召,领导的山寨兵马,抗清守土。

  时年仅21岁、“倜傥有智计”的林兴珠,也被叔父召入山寨,成为其副手。

  七年后,林兴珠随林日胜降清。

  林兴珠被清廷授予“福宁总兵”之职,后调往湖南辰州,贬为辰州副将。

  一贬就是近二十年。

  岁月流逝,青春蹉跎。

  康熙十三年二月,吴三桂大军兵临湖南,镇守芷江的辰州总兵崔世禄投降。

  夏国相兵锋再逼辰州,辰州副将林兴珠因“士卒解体,孤城无援”于是降吴。

  吴三桂对林兴珠也很看重,让林兴珠率其部众,协助杜辉在洞庭湖组建训练水师,扼守岳州、洞庭诸处要害。

  原本在洞庭湖畔训练水师的林兴珠,工作做得好好的,忽然一纸调令一来,他看到后也是一头雾水。

  面对自己即将要上任的云南,内心充满着忐忑与不安。

  他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为什么周王会把自己从岳州前线调到云南大后方去。

  莫非要杀了他?

  也不像。

  真要杀他的话,没必要这么大费周章,早在他从辰州投降的时候,就能杀了。

  或者是被人诬告陷害?

  也不可能啊。

  自从献出辰州投降吴军后,他就尽其所能地辅助杜辉将军训练水师。

  而且平时做人又是极为低调,谁人生辰晋升,只要林兴珠知道的,都主动上门拜访送礼,目的也是尽量地融入这个新圈子。

  因为,从清军里,他是少数派;

  来到吴军里,还是少数派。

  人,天生就会寻找适合自己的圈子。

  而他的圈子,就是降军派和福建派。

  而降将出身、又是福建人的杜辉,天生和他就是同一派。

  可惜,得分开了……

  忽然间,有一丝记忆在林兴珠脑海里猛然闪过!

  莫非是那事?!

  那件事,说大不大。

  那是在林兴珠献出辰州后,发生在辰州府下属的泸溪县耸拉坪阳凸田的事情。

  当时,吴三桂部攻占辰州后,吴部士卒驻扎在浦市一带,士卒借此大肆盘剥、搜刮百姓。

  当地老百姓叫苦不迭,纷纷骂道:

  “吴三桂、吴三桂,剥得人衣无寸寸,惊得小孩不能睡,掠得猪羊失了魂。”

  达岚镇麻坪村有一个叫陈天迎的人。

  有一天,他扛木头去浦市镇卖,听到当地老百姓的议论后,联想到世事不平、生活艰辛,原本疾恶如仇的他,遂觉心中不平、气愤难耐。

  那天,他多喝了点酒,回去路过轿子桥时,便在桥上写道:

  “吴三桂过辰郡,害天,害地,害百姓。”

  吴三桂被叫成了“吴三害”,一时间在当地老百姓中流传开了。

  这消息被吴部知道后,立马派人抓了陈天迎,把他吊死在轿子桥上。

  陈天迎胞兄陈天运,正在当地督办家族团练。

  闻胞兄死讯,陈天运悲愤不已,遂率领团丁七八十人赶赴浦市攻打吴部。

  因为吴部在浦市为非作歹,早为当地百姓不满,却不敢声言。

  见陈天运攻打吴部,当地群众纷纷相助,打死、打伤吴部士卒二十多人。

  因敌我力量悬殊,陈天运率部边打边退,后被吴部追赶至达岚镇阳凸田,遭围困而战败被擒。

  陈天运曾被吴三桂三次劝降,均不从,且大骂不止:

  “吴贼不死,辰郡无宁日!”

  后来,陈天运被吴部杀害,吴三桂命部属砍下陈天运的头,用木棒插在田里,头竟七日不腐、面目如生。

  陈天运督办团练时,有一个副手名为陈华善。

  身体敦实、勇猛刚烈,胸前长髯飘飘,须黑如墨,人称“黑胡子”。

  与吴三桂大战时,陈天运对部属说:

  “吾辈不幸生乱世,各有身家,当力求捍卫,与其死于贼,不如杀贼死。”

  战斗中,陈天运、陈华善率先士卒、冲击敌阵、往返数次。

  最后突围的时候,陈华善身中数刀而亡,这就是当地流传的“红胡子杀进,黑胡子杀出”的故事。

  陈天迎、陈天运、陈华善等人死后,邻里感慕其为人,尊称三人为天迎公、天运公、华善公,在阳凸田山上竖碑纪念,可遭到吴部镇压、捣毁。

  ……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林兴珠震惊了!

  他是怎么想都想不出,为什么泸溪县浦市镇的这三位陈姓男子,会做出这种事情!

  在顺治年间,泸民姚启唐兄弟与杨通乾反清,杀了两届泸溪知县,清廷派大军血洗泸城、浦市与密灯,人民四处奔走。

  被清廷屠城的时候,浦市的百姓不敢反抗,纷纷逃走。

  吴军来了,浦市的百姓却敢反抗了?!

  理由竟然是吴军“搜刮百姓”?!

  林兴珠很清楚,他本来就是清军,难道清军就不会“搜刮百姓”了吗?

  而且本来这事与陈天迎无关,他只是一个去浦市卖木材的。

  他是属于喝酒喝多了,多管闲事,还主动骂了人家周王吴三桂。

  人家吴三桂好歹是个王,最后也只是吊死当事人就了事。

  要是骂了大清皇帝,估计陈家得被灭族。

  本来此事也就了结了,那个叫做“陈天运”的,居然带兵攻打吴军,就为了给胞弟报仇?!!

  而且,吴军被浦市百姓及陈天运部打死了二十几人,最后也只是追击主动袭击军队的陈天运部,并没有屠戮浦市镇、及阳凸田的百姓。

  甚至是从他们的口号以及攻打驻军而言,实际上就是想要“灭吴扶清”了。

  当时林兴珠听闻此事时,实在是想不通当地百姓的脑回路——为什么泸溪县的百姓被清军屠了,他们还希望清廷能回来呢?

  此时距离他们被清兵屠城,也才过去20多年啊?

  既然想不出来,就不想了。

  对林兴珠而言,去哪都无所谓。

  他可是闽人!

  面对海风的怒号与波涛的肆虐,闽人都心无惧色,仍敢乘风破浪,向大海讨要一条活路,又岂会踌躇止步于脚下的崇山峻岭?

  闽人天生就是拼搏闯荡的命!

  敢打!敢闯!敢拼!

  敢与天地试锋芒,惟我闽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