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人生的7个指数 16.第16章 魅商(3)
作者:潘鸿生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如果你想要别人欢迎你,你就该记住一个信条:对别人真诚地感兴趣。我们要努力学会为别人效力,做那些不惜花时间、精力和诚心诚意为别人设想的事情,这样才能在社会上从容地与人交往,获得真正的朋友。

  一个人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的话,即使是从极为忙碌的人那儿,也可以得到关心,获得帮助。

  伊里特博士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杰出的大学校长,也是因为他努力使自己对别人尊重、感兴趣。

  一次,一位名叫克兰顿的大学生到校长室申请一笔学生贷款,被获准了,克兰顿十分感激地向伊里特道谢。正要退出时,伊里特说:“有时间吗?您不妨再坐一会儿。”接着,学生十分惊奇地听到校长说:“你在自己的房间里亲手做饭吃,是吗?我上大学时也做过。我做过牛肉狮子头,你做过没有?要是做得很烂,这可是一道很不错的菜呢!”接下去,他又详细地告诉学生怎样挑选牛肉,如何用文火焖煮,如何切碎,然后放冷了再吃。“你吃的东西必须有足够的分量。”校长最后说。多么了不起的哈佛大学校长!有谁会不喜欢这样人呢?

  不管什么人都喜欢那些欣赏和关心他们的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德国的威廉皇帝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而逃往荷兰,人民对他恨之入骨,不少人想把他碎尸万段,或者活活烧死,可以却有一个小男孩写了一封简单而诚挚的信给这位德国皇帝。这个小男孩说:“不管别人怎么样,我永远只喜欢威廉当我的皇帝。”这封信把他深深地打动了,他邀请小男孩同他的母亲一起去见他。不久,德皇竟同小男孩的母亲结婚了。

  这是一件富有传奇色彩的真实的故事。我们从中可以悟出一个道理:人需要别人对他感兴趣。

  有一位医生到母校去进修,上课的正是一位原先教过他的教授。教授没有认出他来。他的学生太多了,何况毕业已整整10年了。

  第一堂课,教授用了半堂课的时间,给学生们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小男孩患了一种病,医了很多地方,也不见效,为医病花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后来听说有个郎中能治,母亲便背着男孩前往。可是这个郎中的药钱很贵,母亲只得上山砍柴卖钱为孩子治病。一包草药煎了又煎,一直到味淡了才扔掉。

  可是,小男孩发现,药渣全部倒在路口上,被许多人踏着。小男孩问母亲,为什么把药渣倒在路上?母亲小声告诉他:“别人踩了你的药渣,就把病气带走了。”

  小男孩说,这怎么可以呢?我宁愿自己生病,也不能让别人也生病。后来小男孩再没见到过母亲把药渣倒在路上。那些药渣全倒在后门的小路上。

  医生觉得教授真是老古板,都10年了,怎么又把故事拿出来讲呢?医生觉得索然无味。教授的课在故事中结束,给学生留了几道思考题。思考题很简单,要求学生当堂课完成。前面的题大家答得很顺利,可是,同学们被最后一道题难住了,这道题是这样的:“你们单位里每天清早打扫卫生的清洁工叫什么名字?”同学们以为教授是在开玩笑,都没有回答。

  那位医生也觉得好笑,都10年了,还出这样的题,教授的课怎么一成不变呢?

  教授看了学生的答题,表情很严肃。他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在我们的职业当中,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关心,并请关爱他们。”教授说,现在我要表扬一位同学,只有他回答出来了。

  这个人就是那位医生。医生这时才猛然发现,自己在平时工作中常会下意识地去记清洁工的名字。他工作的医院有1000多人,他竟然记得每位清洁工的名字。

  因为,这道题10年前就曾难倒过他。没想到当年第一堂课会影响他这么多年。

  生活是这样的,你周围的每个人对你来说都是重要的。只要你真心对别人感兴趣,两个月内就能比一个要别人对他感兴趣的人在两年之内所交的朋友还要多。

  正直是为人处世的基本之道

  做人最基本的一条准则就是正直。正直意味着高标准要求自己,它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也是做人的一种积极心态。一个正直的人,会受到别人的欢迎和尊敬。

  正直,就是要品行端正,言行正大光明。严于律己,诚以待人。守规矩,讲信义。不说慌,不做假。不弄虚作假,不阿谀逢迎。坚持真理,主持正义。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此乃做人之根本也。

  正直意味着自己具有很强烈的道德感,并且高标准地要求自己,随时准备服从自己的良知,勇于坚持自己的信念,在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不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伟大的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曾经对美国建筑学的师生们发表讲话,他说:“什么是一块砖头的名誉呢?那就是一块实实在在的砖头;什么是一块板材的名誉呢?那就是一块地地道道的、名副其实的板材;什么是人的名誉呢?这就是要做一个正直的人。”

  在一所大医院的手术室里,一位年轻护士第一次担任责任护士。“大夫,你取出了十一块纱布,”她对外科大夫说,“我们用的是十二块。”

  “我已经都取出来了,”医生断言道,“我们现在就开始缝合伤口。”

  “不行。”护士抗议说,“我们用了十二块。”

  “由我负责好了!”外科大夫严厉地说:“缝合。”

  “你不能这样做!”护士激动地喊道,“你要为病人负责!”

  大夫微微一笑,举起他的手让护士看了看这第十二块纱布:

  “你是一位合格的护士。”他说道。

  原来,大夫在考验她是否正直,讲真话--而她具备了这一点。

  正直使人们具有坚持原则和正义的力量。这一点包括有能力去坚持你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在需要的时候义无返顾,并能公开反对你确认是错误的东西。

  一个正直的人,会受到别人的欢迎和尊敬。保持正直的心态对于做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个人有了正直的品德,对自己要求严格,不谋私,不贪利,不文过饰非,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不偷奸耍滑;对他人不阿谀奉承,不溜须拍马,不阳奉阴违,不包庇坏人坏事;处理事情,敢于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抨击邪恶,不怕打击报复……总之能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地做人。

  正直使人具备了冒险的勇气和力量,他们欢迎生活的挑战,绝不会苟且偷生,畏缩不前,一个正直的人是有把握、并且能够相信自己的,因为他没有理由不信任自己。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盟军的部队正设法冲出敌人的包围时,一位美国陆军上校和他的吉普车司机拐错了弯,迎面遇上了一个德军的武装小分队。两个人跳出车外,迅速隐藏起来。司机躲进路边的灌木丛里,而上校则藏在路下的沟中。德国人发现了司机并向他的方向开火。上校本来很不容易被发现,然而,他却宁愿跳出来还击--用一把手枪对付几辆坦克和机关枪。结果,他被杀害了。这个司机被捕入狱。后来,他对人们讲了这个故事。为什么这位上校要这样做呢?因为他的责任心强于他对自己安全的关心,尽管没有任何人勉强他。

  这一点难做到吗?的确很难。这就是为什么真正正直的人难能可贵的、是值得人们为此而努力学习的。

  正直意味着高标准要求自己,在英语中,“正直”一词的基本词义指的是完整。在数学中,整数的概念表示一个数不能分开。同样,一个正直的人也不能把自己分成两半,他不会心口不一,想一套,说一套,因为他会撒谎;他也不会表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这样他才不会违背自己的原则。正是由于没有内心的矛盾,才给了一个人额外的精力和清晰的头脑,使他更容易获得成功。

  有这样一个故事,我国西北某地一位农村女学生在高考中以优异成绩被某名牌大学录取。可她却为学费而忧虑,有一家生产健脑口服液的企业获得这一信息后表示愿意出万元资助,条件是要她做一则电视广告,说是服了这家企业生产的健脑口服液头脑敏捷,才一举夺魁的。

  一则几秒钟的广告可取得如此丰厚的报酬,以解燃眉之急,何乐而不为呢?可她却没有答应,她说:“我家清贫,上中学的学杂费都是父母东拼西凑的,我从来没喝过口服液,也根本喝不起,是老师的辛勤教诲和自己的刻苦攻读,才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如果我违心地做了这个广告,今后在社会上还怎么做人?”多实在的话!它折射出一个正直学生美好心灵的闪光。

  万元资助,对一个家境贫寒而又急需钱用的学生来说是一笔诱人的数目,可她却毫不动心,断然谢绝。这一举动,展示着当代青年的崭新精神风貌和崇高的人生价值。

  女大学生以自己正直的做人行为,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最终,她交了一份质量很高的人生答卷,高考、做人两个满分。

  正直意味着自己具有很强烈的道德感,并且高标准地要求自己,随时准备服从自己的良知,勇于坚持自己的信念,在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不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投其所好打动人心

  打动人心的最佳方式,是跟他谈论他最感兴趣的、最珍爱的事物,即投其所好。切不可盲人摸象般胡乱谈论,最终导致让人与你背道而驰。

  在人际交往中,聪明的人有时会根据不同人的不同个性和喜好,去迎合他人。在聪明人看来,投他人所好并不是没有自己的个性,它只是一种交往的手段。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之后心动,心动之后理顺,而理顺之后,事情自然就会朝着有利于你的方向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