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媚千红水连天 第37章 今宵别梦寒
作者:木叶雨后山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家,总是要回的。

  阅读本章时,最好自备手帕。

  尽管心理上已有说准备,步入客厅时,他心头依然像是系了一块大石头似的,猛地向下一沉。

  客厅靠窗的一侧,已是多了一张草席;草席下垫着一层稻草,草席上躺着他的父亲。按照当地人的习俗,这一切,都是为诀别而准备的。换句话说,梁晓刚已经意识到,生离死别的那一刻,即将到来。父亲身边,围着梁晓刚的母亲,哥哥,两个妹妹。梁晓刚鼻子一酸,跪在了草席前。这,这就是父亲,这就是我的父亲吗?脸色惨白如纸,血色已是消散殆尽。眼睛,深深凹陷下去了,就像一眼深不见底的古井。颧骨高耸着,刀削斧劈过似的。望着眼前他最亲近的几个人,他的嘴唇微微颤着,却一时没能说出什么话来。梁晓刚心口像是被钢刀猛剜了一下:这,这就是我的父亲?以前那位忙里忙外、神采奕奕的中年人哪儿去了?以前那位将一个个精彩故事娓娓道来的中年人哪儿去了?以前那位因横恨不成钢而将我猛揍一顿的中年人哪儿去了?如果,如果时光能倒流——“他爹,孩子,孩子都在眼前了;有,有什么话要几代,你,你就说吧——”母亲哽咽着,伤痛至极,已近泣不成声。

  父亲的手,微微向上抬了抬,像是要感受一下亲人之间的温暖,像是要好好执手叮嘱一番,又像是要向上苍祈求些什么?梁晓刚,梁晓刚的母亲、哥哥、妹妹,极为酸楚而失望的发现,那只手,最终也没能抬起来。手,那只握过无数枝粉笔、毛笔、钢笔,运笔如风的手,颓然落在了草席之上。诀别在即,席前五人全都凝神静气,深恐错过最后的叮嘱。“读,读,读书——”父亲那褪尽血色的唇齿,最终挤出了这样几个字。也就在这电光石火的瞬间,梁晓刚只觉得眼前一闪!定睛细看时,父亲的瞳孔睁开着,就此僵在了哪儿;瞳仁里,已没了人影!光华散尽,魂踏幽冥。望着眼前这不瞑目的一幕,霎时,梁晓刚心坎像是被一记千斤重锤猛击了一下,紧接着,无数把钢刀,猛剜狂剁着他那已是鲜血淋淋、支离破碎的心灵;而随之而来的万千枚细针,更是将他的心田前后左右四方上下刺了个血流如注、百孔千疮。这一瞬间,梁晓刚一片茫然黯然,自己的灵魂也不知飞到哪儿去了?悲痛、难受至极,他也想哭出声来,然而,那泪水只是在眼眶里转着,硬是没能滴下一滴眼泪;那喉头,更是像被什么卡住了,发不出一点声音。

  请不要轻易去相信大哭嚎啕大哭一类的描写,因为,最伤心最悲恸最难受的时候,是泣不成声的;如果一个人还能大哭一场,只能说明他伤得还不够深,还能借痛哭减轻、缓解心中的悲痛。

  梁晓刚哭不出来,只因他抑郁、强忍已久,于是,当这最不敢去面对的一幕到来时,他连痛哭流涕、以泪洗面的机会,都没有了。留给他的,更多的是深入骨髓的浩瀚如海的抑郁、悲凉、凄冷与刺痛。

  与父亲阴阳两隔之际,他只觉得一颗心瞬间也被掏空,整个人如坠万丈深渊。这是怎样的深渊啊,冰窖似的,刺得人透心寒;也曾想伸出手去,想要抓住哪怕是一根稻草,然而,四壁光秃秃的、冰冷冷的,什么也没有,于是,他只能在彻骨凄寒中,无助地听凭自己的那颗心不断地、无休无止地往下坠,直至那万劫不复的深渊。他的悲痛、凄寒、无助,让所有的言语,都显得那样的苍白、蹩脚、贫乏。

  或许,比起悲哀痛楚来,凄寒无助更伤人。

  这一夜是怎么过来的,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了。

  当然,作为这部《百媚千红水连天》的读者,我们稍感安慰的是,再悲伤、再痛哭、再无助、再艰难的一夜,也总有成为过去的那一刻;而我们的主人公梁晓刚,也依然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

  是的,最难熬的那十来个小时之后,在清晨的寒风中,梁晓刚和他的哥哥,离开自家的屋檐,推着一架手推车,出了家门,要做事情去了。

  你大概会问:离开家门,推车外出?!这,这可是丧事期间啊,作者是不是写错了?

  没错,作者头脑很清醒,也很尊重现实,是不会信口开河的。

  不错,在与父亲诀别十多个小时后的这个上午,梁晓刚和他的哥哥,千真万确,是要去做一件事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