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刻录师 第四百二十章 望闻问切
作者:少主勿念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行了,别耽误时间了,赶快开工!”

  我从背包里抽出四把洛阳铲,给苏瞳他们每人发了一把,神情严肃地说道。

  “这么多红薯总够咱们吃的吧?”

  就在这时,终于完成他的挖红薯大业的和尚抱着一堆红薯走了过来,一脸贱笑地说道。

  然而当他看到我们压根儿都没有生火之后,顿时就不乐意了:“搞毛啊?逗我呢?老子红薯都挖出来了,你们到现在连个火都不点?”

  “点你大爷,赶紧过来干活!”

  我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道。

  一听这话,和尚懵了:“干啥活?”

  “废话!让你来干嘛的?”

  我用力地跺了跺脚,指着地上的四块砖头道:“看见这个灶了吗?只管给我往深了挖!”

  “凡子你有病吧?那底下能有啥啊?”

  和尚撇了撇嘴,一脸的不情愿。

  “有啥?有老子的墓!”

  我哂笑一声道:“你不参与是吧?行!等待会儿我们挖出了其它宝贝,你小子别说是碰了,就是敢看一眼,我眼珠子给你抠出来!”

  “卧槽!早说啊!”

  一听有宝贝,和尚顿时也不要他辛辛苦苦挖到的那些红薯了,两眼放光地窜了过来,一脸正气地说道:“凡哥,这事务必算我一个。”

  “那你还不赶紧给老子挖!”

  我一脚踹在这贱人屁股上,无奈地说道。

  “嘿,这有啥难的?不就跟挖红薯一个模式嘛?不过话说回来,这洛阳铲还挺好用的。”

  和尚一边说着无关紧要的废话,一边不停地用洛阳铲打着孔,不一会儿,我们脚下就多了个小土堆,洛阳铲这东西好就好在一铲子上来,还能带上一筒子原土,既提高了打洞效率,又能通过原土来判断出地下的情况。

  当然,这是专业的盗墓贼才能做到的事,他们能专业到什么程度?一个十几米的洞子挖下去,地面上甚至见不到任何多出来的土!

  对于我们这种门外汉来说,这是想都不敢想的,洛阳铲到了我们手上,t也就是一打洞工具,最多就是比铁锨能更省力点儿而已。

  不过俗话说得好,没吃过羊肉,总见过羊跑,咱虽然没干过盗墓(打多尔衮那次不算),但盗墓还是看过不少的,就连苏瞳都能像模像样地说出一些盗墓的忌讳,咱自然也不会比她差,即便里提到的未必都是真的,但至少能起到一点参考的作用。

  懂行的人都知道,墓,就好比是一辆坦克,尽管有装甲(墓墙、防盗层)、堡垒(墓顶很厚),但也有弱点,那就是墓墙,或是墓底。

  有些盗墓者一看这墓太坚固了,顶上和周围都不好办,那就干脆一个竖井外加一个横

  井(挖地道),直接就通到墓的正下方了,然后再继续垂直向下开一个竖井,用工具向上面挖,把墓底挖穿一个小洞,墓底的地板、石料等等就直接掉进垂直的竖井里了,最后通过这个小洞就能顺利进入墓的内部。

  这样一来,墓的四墙、顶部都没有破坏,但墓本身已经被盗掘一空了,而且非常安全。

  当然,我们没那个时间,也没那个耐心去挖地道,所以我们只能用这种最业余但却最适合我们的方法寻找墓穴,那就是直接开挖。

  反正已经确定坐标,只要不停地往下挖,总会有结果的,只是不知道要耗费多长时间。

  所幸有洛阳铲这样的神器在手,倒也不算太费劲儿,没过多久,我们就打了一个深度将近两米,大小比下水井盖稍大一些的盗洞。

  不得不说,夏天干体力活可着实受罪,继续挖了十几分钟后,我们每个人都热出了一身汗,所幸接下来盗洞只能容得下一个人了,于是我们就轮流下去挖土,十分钟一换人。

  洛阳铲,这种来自于我的老家的工具确实好使,要不也不会成为盗墓贼的代号,为此那些考古专家愤怒地表示:洛阳古墓,十墓九空,洛阳铲难辞其咎!

  而洛阳城也确是盗墓风行,主要源于洛阳自古以来的厚葬之风,古时,洛阳的那些达官贵人讲究厚葬,而且往往异常重视墓穴的修建,随葬颇丰,以致于洛阳古墓多如牛毛。

  唐代诗人王建曾这样形容洛阳墓葬稠密: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着黄金无买处。

  也正因如此,洛阳盗墓之风自古盛行,而历代盗墓者也是能人辈出,尤其是其中一位盗墓贼于偶然间心有所感,发明了洛阳铲之后,盗墓之风更盛,无数古墓都遭了殃。

  当然,万物既有所长,亦有所短,洛阳铲虽然携带方便,吃土锐利,未必适用于任何环境,比如南方水多,建于水下的大墓不在少数,洛阳铲就不好使了。